第21章 021

她似乎被文给带的进入误区。

文里说的是一回事,可真实的人又怎么会跟文里呈现出来的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极为复杂,他们会因言语交流及互动,甚至多年来的相处产生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

也就是所谓的七情六欲。

所以不可能如文里那般,就只用片面的支字言语,三言两句的挤兑上眼药,就让谁待谁不好,谁疏离了谁,谁又与谁断了多年来的情谊。

这是不可能的。

除非事态如文里那般发展,又没人阻止,走向了不可抹灭或挽回的局面……但现在有她这只乱搧剧情的蝴蝶,一切走向还会如文里那般吗?

李慕妍不由得打上了个问号。

……

从苏家庄徒步走到大队部,需要一小时,坐拖拉机约莫二十多分钟。

苏爱国将拖拉机停在一排红砖瓦房前,朝后座上的人道:“李知青跟我进去,其他人等我一下。”

李慕妍穿来这么久,除了大山及那次住院,还真没去过其他地方。

一直待着苏家庄的她,见多了土胚房跟建国前的老房子,这会看着这一排的红砖瓦房,还真是被吸引住目光。

晋江湾上共有八个庄子,这一排红砖瓦房便是管着这几个庄子的行政单位,相当于城里的街道办。

每一门口砖墙上皆漆着字体,上头写着类似后世的单位名字,而苏爱国带她进入的屋子,门墙上写着‘晋江湾大队部’六个大字。

大队部是支书行政的地方,不过便是干部,在这缺东少西的年代,里头摆设相当简陋,前头一桌两椅一长凳,后头则是一办公案及两椅跟一书柜。

这时的支书正伏案书写着什么,两人一入内,见着便是这一幕。

苏爱国出了声,“支书,我人带来了。”

支书是个五十来岁的人,闻声,自桌案上抬头,鼻梁上的镜框也随之滑落。

他推了推镜框,说着:“知道了,那个谁……”

“李知青。”

“李知青先坐着吧,我这稿子写完再说,至于爱国,你可以滚了。”支书很不客气的用了‘滚’字。

也不知这个‘滚’字透出什么意味,向来严肃着脸的苏爱国不仅没生气,反而闷笑了声,这模样落在李慕妍眼里,便也嗅出隐在其中的密切关系。

苏爱国和支书非常熟稔,难道有她不知道的关系……?

苏爱国确实和支书家有关系,那就是带大他的姑姑嫁给了支书,而这姑姑又疼他,支书这枕头风被吹多了,对苏爱国就比他人亲了些。

但是这种跟主角无关的事,文里根本不会说,李慕妍便也不知道隐在其中的关系,而是在这儿帮忙了三天,才知晓隐在文里的关系图。

“李知青,你这三日就在支书这帮忙,第四天是休假日,不用过来,第五天则去仓库那儿找我,再给你重新安排活计。”

为了肉干这事,苏爱国昨晚便跑来和支书说了自己和解放jun同志保证的事,于是被骂个臭头,最后支书让他将人带来这上工,也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李慕妍点头,表示明白。

苏爱国和支书说了声,便离开。

支书依旧伏案书写着,不过一会便问:“什么学历?”

“初中。”

“毕业了?”

这年代能念到初中毕业的都能当老师了,原身受限于大伯母的苛待,哪怕当时学习成绩不错,也没让原身继续读下去……

而自己研究生这事也不可能拿来说……

李慕妍迟疑了下,最后摇头,“没毕业,读到初二而已。”

初二学历放在这时是非常不错的学历,而正常人听到这样的学历定会问怎么没继续读完或是可惜了等等言语,然而支书却是个不走寻常路线的人。

只听他说了句:“哦,那字该都认全了。”

这话说的有些小声,李慕妍以为自己听错,支书也于这时拿了张似信的纸张,要她念一遍。

李慕妍不知道支书葫芦里卖什么药,想着可能是考验她认不认字罢了,便开始念着上头的内容。

那是一份批判文章,内容说的是某地主家的孩子如何云云。

言词简单,内容空洞,纯粹为骂而骂,却很明确的表达了这时代的观念与思想。

李慕妍念完后,支书点了点头,又拿了几份类似这样的纸张给她,让她跟着去前头。

“你今天的工作就是将手上这些稿子念完。”支书说着,示意她坐下,手指着她面前的黑色仪器,“这是广播机,这里是开关,不说了时记得关掉。”

“麦克风在这,你等会依稿子念,念完后换切这里……”支书指着黑色仪器上的按扭,“按下按钮后,适才念过的稿子再全部重念一次,念完再切下一个,直到八个按钮切完也念完,这才来找我,懂吗?”

原来不用手的工作,就是广播……看着手上要念的十张稿子与机器上的八个钮,李慕妍嘴角微抽。

这是喉咙失声的前奏啊……

“这些稿子念一天,还是上午完成?”她问。

“念完就来找我。”支书没给她时间,丢下这句后便回他办公桌忙。

就这样,李慕妍展开了广播念稿的日子。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电视,但仍不普及,广播喇叭依旧是偏僻农村乡镇主要的传播讯息工具。

李慕妍并没急着念稿,而是将稿子全部看过一遍后才开始。

十张稿,除了支书一开始拿给她的那张是批判的文章,其他的是新闻稿及一些农业知识与上边讯息,当然,还有促进生产等口号……

一时间,晋江湾上的庄子,挨家挨户边上装的喇叭响起了激励人心的声线。

李慕妍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一庄接过一庄,由广播传递,自喇叭里放送开来。

而当李慕妍的声音自大三大队的喇叭传出时,正挖渠的知青便有人疑惑说:“这声音怎么那么像李知青?”

丁小兰本是没注意,但知青里有人这么说,便也认真的听了会。

那声音虽说的慷慨激昂,很能引人热血沸腾,让人一时听不出是李慕妍特有的柔和软调,可话语间的扬气顿挫,非常像李慕妍固有的说话习惯。

“还真──”丁小兰差点就将这声‘是’给脱口而出,怪异的对着问这话的何凝芳道:“有问题不会等会吃午饭时问慕妍吗,干啥在这瞎猜?!”

何凝芳哪曾想问个问题就被丁小兰怼了,而丁小兰这一怼,胡薇也阴阳怪气的附和。

“太闲了呗!我看就是挖渠的活儿她干的太轻松才这样,等会邵同志回来我就和他说一声,否则这人过太爽啊,就会在那有的没的……”

“胡薇你──我就是过的爽怎么样!邵同志乐意让我过的爽怎样!”何凝芳不甘势弱的怼了回去。

“你!”胡薇被她那得意劲气的,差点甩掉手中铲子不干了!

何凝芳这怼的一时爽,却俨然忘了自己的活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在一众挽袖子挽裤管的下水挖渠,她就只要将装了烂泥的袋子搬上推车,再推车去另一地方给人处理,随后将空了的烂泥袋子带回来,如此来回……

这就是何凝芳的工作。

比起挖渠的人,她的活计真的是太轻松了,所以她话一出,完全挑惹众人情绪,纷纷酸言酸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