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武功

赵云这些人都是大将,当然知道自己上战场,乃是宿命。他们时刻都在等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呢!

此时的匈奴,早已经分裂成了南北两匈奴,北匈奴势力衰微,南匈奴因为依附汉朝,力量得到了壮大。

但是内部纷争不断,时不时有争权夺利的事情发生。

这一次,左贤王也是面临着南匈奴内部的争斗,所以向汉庭求助。

而且南北两匈奴虽然分裂,然而他们毕竟同根同种,有时又有联系,这也是很正常的事。

况且国际间局势,本来就是这样,哪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分裂与合并,战争与友情,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随时可以转变。

这时的南匈奴左贤王,居于汉地的河内地区,秦真出兵,与徐晃赵云等人,会兵于河内,人马十数万,衣甲飞扬,兵强马壮。匈奴震恐。

对于这样的会战,秦真当然不用亲临战斗第一线,他只要在后方遥控指挥罢了。真正冲锋陷阵的,却是徐晃赵云纪灵这些人。

匈奴此时,早没了之前时期的凶悍,面对王师,败多胜少,况且他们本身还不团结。有着左贤王在充当引路人,打匈奴,那是一打一个准,历时三个月,南匈奴内乱,几乎就要被秦真他们平息。

这个时候,秦真就要跟匈奴左贤王谈条件了。他们汉军出征,当然不能免费为匈奴出力,也要得到好处不是?

最大的好处,当然是匈奴人的臣服,以后为汉朝出力。

然而这是必须的,也太空泛。秦真要把蔡昭姬带回去。这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条件,蔡昭姬在匈奴王这里,是作为俘虏,被匈奴人掳去的。她在匈奴这里,地位并不高。

细说起来,不过是作为一个生育工具罢了。秦真要带蔡文姬回去,并不是难事。

曹操当时,也不过就是用银子,就把蔡文姬赎回去了,此时秦真帮了南匈奴一个大忙,秦真要求左贤王用子女玉帛相谢,左贤王又怎么会拒绝?

双方的会战,头几个月战果显著,最后的时期,不过是收尾。秦真驻扎在河内,五个月之后,已经决定班师。

叛匈奴主力,这个时候早已经被他们打得七零八落,秦真再率大军在外,已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