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生孩子,陈方大病,生活拮据,他们一路难成这样,也没有一封回音。
一家人里头只有祝氏还自欺欺人的认为她的父母和娘家兄弟是对她有亲情的,一定是托的人不对,又或者是出了什么差错,信才没有送到。
然而生活苦闷,祝氏心里也就只有回京城探亲的这么一个念想了。
未秋不好再打击祝氏对亲人的美好期盼,兴许京城里的祝家人真的盼着祝氏回去,便笑道:“好好好,是我说错话了,娘就当没听到吧。我是说,京城不比乡下地方,什么都贵,假如舅舅们生活并不宽裕,您和大哥去了给他们增加了负担,那你们还是尽快回来,我们一家早日团聚,好不好?”
“好,这个我知道。”祝氏笑着拍着未秋的手背,心里五味陈杂,有时候她觉得大姑娘主意大,不听话,挺气人,就是个没良心的白眼狼,有时候大姑娘就像个贴心小棉袄,温柔又体贴,能把人的心都给暖化掉。
未秋笑了笑,正准备出去的时候,祝氏发话了,“那个姜泽,让他开了春找个好日子再来提亲吧。”
“您同意了?”未秋笑嘻嘻的问道。
祝氏瞪了大姑娘一眼,她不同意还能怎么样,未秋又不听她的,“叫他找人算算,选个好日子,找个正经官媒,别想拿罗大山娘来糊弄我们!我闺女哪点不好,值不得他下工夫求娶啊?”
未秋笑着应下了,祝氏这人吧,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祝氏盘算的则是,姜泽要跟他们回汴州,那得有个名分,不然名不正言不顺的跟着祝家人上路,这多不好,所以要尽快把两人的事给定下来,可她又不想这么匆忙草率的定了,好像自己养大的漂亮女儿多嫁不出去似的……
等未秋走了,祝氏忍不住跟陈方抱怨,“我看她就不知道好歹,那姜泽哪点比的上秦二公子啊?要是去京城,秦二公子又不一定不要她和茜茜……”
陈方摊手,“别老说姑娘不知好歹,你不是点头同意了吗?我可什么都没说,都是你做主。”
“哎,别不讲理啊!”祝氏急了,“怎么都成我一个人的错了?你要是不先同意了,我能点头?再说了,闺女你都管不住,我还能管的住……”
陈方笑呵呵的堵住了祝氏的抱怨,“我看你什么也别想了,那秦二公子再好,能让咱们秋儿当正头娘子?他能喊咱们俩一声岳父岳母?”
“那是不能……”祝氏嘟囔道。
陈方压低了声音,笑道:“秋儿看那个姜泽顺眼,可她看秦二公子顺眼吗?”
“他原来就是个要饭的……”祝氏实在是接受不了,“你比起别人来不缺胳膊也不少腿,等回了汴州家里有房有地,你干什么非得委屈自己呢?”
未秋笑道:“我都这么大的人了,我傻了啊非得在这种大事上委屈自己?我就是因为不想委屈自己,才同意姜泽提亲的啊!我们要是过成了一家子,将来没有公婆在我们跟前指手画脚。咱们家六口人,他才一个人,到时候六对一,咱们说什么就他就得听什么,他就得认你和爹当父母,他又不是不能养活自个儿,你们平白多个儿子孝顺,不好吗?”
“你意思是让他入赘?他能愿意?”陈方很是怀疑,读书人嘛,大多都讲究骨气,愿意入赘的都是日子穷的过不下去,快要饿死的庄稼汉,他可从来没听说过哪个读书人愿意入赘的。
未秋赶紧摆手,就冲姜泽那骄傲的自尊,她可不觉得姜泽会是愿意入赘的人,“我意思是说,他一个人,除了我们家外就没别的亲戚了,除了将来孩子随他的姓……其余跟入赘也没什么大的区别,你们就当招个上门女婿呗!”
“秋儿,咱们对他不知根知底的。”陈方叹气,“爹娘不就盼着你过的好吗?万一他将来对你不好……这可是一辈子的事啊!”
大姑娘能嫁第二回,可难道还能嫁三回四回?到时候大姑娘还怎么做人啊!
“将来再说将来的事!一辈子多长啊,嫁谁也不能保证他能一辈子对我好啊。我又没什么钱,他这会儿上巴巴的来跟我一个带孩子的人提亲,你说他图我什么啊?再说了,我看他……”未秋微红了脸,抿了抿耳边的碎发,说道:“我看他挺顺眼的。”
从开始认识到现在,也有几个月的时间了,未秋觉得对他性格还算了解,不骄不躁,温文尔雅,稳重踏实,她确实看姜泽很顺眼。
至于长相,未秋觉得,姜泽要是愿意,就冲他那张俊朗的脸,肯定多的是富婆愿意包养他。
能早定下来就早定下来呗,过了年他们就回汴州了,等到了汴州,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早点定下来,她早点有个自己的家。她愿意融入这个家,把陈方和祝氏当父母孝敬,可不代表着在她心里陈方夫妇就是她的父母,就能取代她真正父母的位置。
当做娘家亲戚来往可以,但日久天长,年复一年的生活在一起,她会觉得受不了。有人和她一起照顾茜茜,她也不用担心将来会被娘家人嫌弃。
祝氏拧了下未秋的胳膊,恨铁不成钢的骂道:“什么顺眼?!不就是长的还凑合吗?能当饭吃?”
陈方则是没话说了,闺女都说看人家顺眼了,他还能说什么。
未秋“啊”的惨叫了一声,捂着被祝氏拧到的地方,苦着脸嚷嚷道:“好疼!娘你怎么下这么狠的劲啊!”
祝氏吓了一跳,本来冬天穿的衣服厚,她尽管心里有气,可到底舍不得下劲,没想到还是拧疼了闺女。
“哪呢?我看看!”祝氏连忙要捋未秋的袖子。
未秋又不是真疼,就是装的,这会儿上怎么可能让祝氏去看,躲闪着不让。
祝氏气了,虎着脸说道:“翅膀硬了会生气了?让我看看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