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京师保卫战(8)

武装回明 点错鸳鸯谱 3609 字 9个月前

“我附议杨阁老的意见”杨嗣昌话音刚落,刑部尚张秉的声音马响了起来。他是张青瓷的老爹,是张麟麒的岳父。刚才张麟麒的飞鸽传他也过了,其就有决心家眷不撤退的内容,既然女婿决心已下,他这个岳父自然要好好表现,大力支持的!

张秉的支持者虽然比起杨嗣昌要少了很多,可正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张秉坐到了刑部尚的高位,他在朝堂也是有那个几个铁杆支持者的,他这一表态立马也引起了不少人的附议。于是乎主战的气氛进一步明显了!

“我也附议哦我们一定要坚决守卫京城,不能让这座千古名城蒙羞!而且我还要提醒各位,如果谁有什么异心的,那就试试,能不能走出这座北京城!”正在这时,方威也开口说话了。并且敏锐的目光从每个大臣的脸扫过去。那些心愧的大臣倒还罢了,那些心怀鬼胎的可就是低下了头,不敢和他的目光对视!

因为方威如今可了不得,是新官任的锦衣卫指挥使,

手下控制数十万锦衣卫番子。而且谁都知道,方威虽然交卸了西厂大档头的职务,可是依旧是西厂的说一不二的人物。可以说他就等于锦衣卫和西厂的老大,而这二大部门加起来,在京城的人马足足有二万人,足以控制任何形势了!而随着他这一开口说话,

局面也算彻底定下来了,杨嗣昌属于人,方威属于武人,都是国之重臣,这一一武开口表态,事情就铁板钉钉了。

“很好,我宣布,守城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任何人都不得在有异议。方威,如果你发现谁有逃跑的迹象,随时可以将其拿下治罪!”

“是微臣遵旨!”方威大声道。而随着这一说一和,很多大臣心的那点小心思也都情的破灭了。因为他们都知道,京城虽然很大,可是能够进出的只有那么几个城门,到时候西厂番子只要守住城门,那么他们就休想出得了北京城!就算是插翅膀也不行!

人就是需要逼的,这些大臣既然知道都被捆这辆战车了,既然不想陪葬,那就要转变立场,出工出力防御了!

“诸位爱卿,如今需要讨论的是如何有效的加强京城的防御问题了……”崇祯和颜悦色的道。

“启禀皇,微臣的意思是一定要加强城门口的检查,防止鞑子兵的探子混进来……”

“启禀皇……”

“启禀皇……”

随着崇祯的问话,下面一个个大臣开始踊跃发言,和刚才死气沉沉的模样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既然逃跑望了,他们可不想死在京城里,于是一个个开始踊跃献计献策,还别说,这些人能够做到如今的位置,都不是吃素的,他们提出的意见,很有一些真知灼见。

可是,真要是全部离开的话,那就是一场灾难,毕竟人太多了,而官道才那么几条,到时候恐怕走几天几夜都走不完,反而会人心惶惶,造成更大的悲剧!要死几十万老百姓!毕竟有一句话还是有很多大臣知道的,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不过这就不是这些大臣们关心的了,反正他们身居高位多年,府护卫多多,又是第一时间行动,到时候抢先溜走,是绝对可以平安到达南京的。【】。

而另一派大臣则是认为,不能走,只有留下来抗敌,才有希望。而且镇正在赶来,只要依靠三大营顶一些日子,熬到镇赶来,鞑子兵最后必将失败。于是乎以往严肃的朝堂此刻变成了菜市场,吵成了一团,二派大臣各持己见,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不相让。

最后在谁也不能说服谁的情况下,所有人的目光都向了宝座的崇祯,期待着他能够一锤定音。

此刻崇祯的心情也很复杂,说实在的,作为一个有骨气的君王,他是不愿意逃跑的,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君王守社稷!只是,如今的形势实在是太差了,敌人离着京师很近,而援军还遥遥期。在崇祯心里,只相信镇,其他虽然也有几路援军过来,崇祯却是知道,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守京师的危险性可想而知。

只是,逃跑吗?崇祯却是更不愿意这样做,要知道,当他从他的父兄手接过大明朝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可是暗暗发誓要重振大明的。虽然开始几年天不遂人愿,大明的情况每况愈下,可是天可怜见,降下一个镇国将军,如今大明朝这艘破船已经开始重新有乘风破浪的迹象,难道就这样跑了吗?

这一跑不难,难的是这将成为他一生的耻辱!

“我意已决誓与京师共存亡!”崇祯沉默了一会,忽然大声的道。听见他这么说,朝堂的气氛顿时安静下来,大臣们也不再争吵了!因为下面这些大臣也都是和他打交道了一段时间了,已经知道这位皇帝的脾气了,只要现在崇祯脸那坚毅的神色,就知道他心意已决,绝不可能改变了!

“各位爱卿,你们也不要害怕,京师是一定能守住的!而且今天镇国将军还刚刚给我来信,说一定能赶在鞑子兵前面到达京师。更不要说京师有三大营,有一百万老百姓,就是堆也把狗鞑子堆死了!所以说,诸位,打起精气神来,让敢于犯我大明的狗鞑子,咱们汉人也不是好欺负的!”

崇祯双眼炯炯有神的着朝堂下一百多位大臣,在给他们鼓劲,说真的,要不是是狗鞑子打门来,崇祯都要说出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了!

接着崇祯从怀里拿出了那封张麟麒发给他的飞鸽传,让下面的大臣一一查。

他相信镇国将军的威望。由于是飞鸽传,不可能是很大的一件东西,也只是三指宽的一张纸条而已。

只是东西不大,这其的意义却是不小。那些过飞鸽传的大臣,原本还是心有疑虑的,脸色也变得好多了,镇定多了!而那些没过的,都是眼巴巴的伸长脖子等着呢!

那种焦急的心情,就如同虔诚的信徒在等待着主的赐福呢!

因为谁都知道,这场战役的关键,就在于镇能否及时赶到,而只要赶到了,那胜负也就没有悬念了!而如今,镇国将军亲自写下的飞鸽传,是一定要的。不客气的说,这关系着在座所有人和京城百万老百姓的安危啊!

由于纸条的内容不多,没多久,所有的大臣都完了,因为是关系重大,哪怕是站在大殿门口的等级最低的官员也都了一遍。而且得出来,和先前的那种惶惶不安的气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