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就不好意思走了,至少,也得进去打个招呼说他已经吃过午饭,并且吃得太饱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出来溜达溜达消食,路过如兰宫进来请个安就要走的。
而他也确实打算这样说的,但是话还没说出口,肚子就咕噜咕噜地叫了起来,哎,身体永远是你最忠诚的二五仔,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出卖你。
他只得坐下来,有些哀怨地看着展颜。
苏公公苏意本是坐下来用餐的,见他来自然是要起身行礼。
而齐亲王见到他来,也起身拱手见礼之后问他:“皇上,您说说您的意思吧。”
这一句话,惊得他几乎想马上起身走人,但是,他到底已经登基一年多,见过了不少大场面,所以,他姿态娴熟地打起了太极,含笑道:“朕想听听母后的意见先。”
展颜喝着汤,抬头扫了他一眼,道:“皇帝是什么意见,哀家就是什么意见。”
跟一个老人家耍太极?这还得看看自己的道行。
慕容见碰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钉子之后,也只得实实在在地问慕容擎天:“其实,皇叔是不是有什么苦衷?须知道,开棺着实是对皇祖父不敬的。”
他自问这话已经是滴水不漏了,没有偏向任何一边,只是单纯地询问,也用了不敬这个词,而没有说他不孝。
但是,显然他也低估了慕容擎天的还击能力,他像展颜一样,端起描青花金边白瓷碗饮了一口汤,口气淡淡地道:“坐江山的人不思为国出力,就是对先祖的敬重了?”
这话实在让慕容见没有办法还击,事实上,他登基至今,确实还没有过什么政绩。
!!
果真如展颜所言,这早朝简直就成了圩日。
这些老臣们,往日就已经忠孝仁义挂在嘴边了,如今慕容擎天要办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彻底颠覆了他们往日摄政王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大臣从开始的不能相信到后来的歇斯底里,经历了一番极为痛苦的内心挣扎,就好比他们刚看到大梁国在摄政王的领导下欣欣向荣,就发现其实英明的摄政王是一个不顾孝义的暴王。
一直以来,早朝上与慕容擎天抗衡得最厉害的是童太师,但是他老人家今日却一言不发,只在一旁静静地抹眼泪,瞧着叫人可怜。
此举得了不少老臣的心,或者不能说只是老臣,是满朝文武,几乎没有什么人愿意靠拢慕容擎天,连一向与慕容擎天亲厚的齐亲王,也都没有支持他。
自然,是除去慕容擎天比较心腹的大臣之外,还有一人,出言支持他,此人就是安国公。
安国公的理据也很薄弱,只道:“众所周知,襄祖与云贵太妃一向恩爱,襄祖在临终前,也曾提过日后要跟云贵太妃同穴而葬,王爷此举,不过是成全了襄祖的遗愿,与大家主张的不孝是相反的,我觉得他是大孝。”
但是由于大臣们都没有听说过襄祖曾提过要与云贵太妃合葬,更何况,同穴而葬和同棺而葬是不一样的,就算勉强可以让云贵太妃入帝陵,与襄祖同穴,和同棺还是大有分别的,至少,不必再开襄祖的棺木。
于是,一轮又一轮的争辩在殿堂上展开,作为皇帝的慕容见,几乎是插不上话,开始他还饶有兴味的听着,但是渐渐地发现场面无法控制,他便支起下巴观望着,反正这事情和他没有多大关系,谁和谁同棺而葬,同穴而葬,对他都没有影响的。
不能不说,其实慕容见是一个比较凉薄的人,毕竟,襄祖也是他的祖父,按理说,他是该反对慕容擎天的,他也想过反对,但是细细想了一下展颜的话,他觉得慕容擎天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样的事情,背后定必是有原因的。
套用展颜说的一句话,但凡一个正常的人去做些不正常的事情,背后就一定有大y谋。
所以,他的态度到最后就很明确了,就是没有什么态度,硬要说有,就是看热闹的态度。
他隐隐觉得,因为这件事情,必定要引起一些动荡,或者是触发一系列的改变,而这些改变,最终,得利的人是他。
他开始渐渐相信龙展颜的话,皇叔,其实真的不曾打过帝位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