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黑头公(上)

上品寒士 贼道三痴 2805 字 9个月前

沈劲四十多岁,身量中等,体格健壮,神情沉毅果敢,目光略显阴郁,策马与陈操之、谢玄并行,说些行伍兵法之事,言语不多,很有见地。

沈劲对近两年江左年轻一辈声名最盛的陈操之甚感惊讶,听谢掾与傅兵曹言下之意,是陈操之一力恳求桓大司马才有这样的结果,沈劲与陈操之素昧平生,陈操之肯如此仗义相助,实为可贵,而且桓大司马肯纳陈操之之言,这也是奇事,毕竟陈操之是初到军府,而且钱唐陈氏亦无根基。

然而从江畔回到姑孰城外,短短半个多时辰,沈劲就明白桓温为什么会如此器重陈操之了,陈操之不但容止绝佳,见识亦非凡,对北地局势了若指掌,有着高瞻远瞩的洞见,沈劲自愧不如。

这时天已薄明,陈操之、谢玄、沈劲径去大将军府候见桓大司马,桓温命侍者传话,让陈操之等人俱去歇息,午后来见。

谢玄、沈劲便一同到陈操之寓所,新雇的厨娘很卖力,赶紧端上热气腾腾的豆粥,谢玄笑问:“子重宴客,豆粥亦是咄嗟即办,何也?”

陈操之笑道:“适逢其时也。”

沈劲不明白谢玄与陈操之所言何意,谢玄便把昨日陈操之与郝隆的辩难细细说与沈劲听,沈劲大笑,又听谢玄转述陈操之在桓大司马面前称赞他沈劲少有节操、有勇有谋、有大将之才,因刑家之后而饱受冷遇的沈劲顿时热泪盈眶,却也没说什么感激的言语,心里回荡着千年前管仲说过的两句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操之也。”

午后,陈操之与谢玄、沈劲去将军府拜见桓大司马,王坦之亦在座,桓温对沈劲好言抚慰了几句,便命谢玄执笔,代他向朝廷上书,表沈劲才干和忠心,请求解除沈劲不能仕进的禁锢,并以沈劲补七品冠军长史,助冠军将军陈祐守洛阳。

桓温所上表章,朝廷很少驳回,桓温既说要奏请朝廷以沈劲补冠军长史之职,那就等于已经实授,沈劲大喜,长跪谢恩。

桓温又对王坦之言明请辞录尚书事一职,并将遣使入建康向辅政大司徒司马昱说明此事。

次日上午,桓温率文武僚属恭送帝使王坦之归建康,在白纻山下拱手道别,王坦之六月间也将入西府任长史,届时“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都将归于桓温帐下,又有袁宏、周楚、谢玄、陈操之诸人,西府可谓人才济济。

西府无战事,幕僚亦清闲,姑孰城绝非外人所想象的军纪整肃、每日操练的景象,军府幕僚并不直接领兵,他们只是向桓温负责,参谋军务、备顾问应对,至于练兵自有各级将佐执行,有些得过且过的幕僚在军府更是等于是混日子——

五十五、黑头公(上)

昔者曹操初见荀彧,合榻对饮,畅谈竟夜,曹操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今夜桓温与陈操之一席谈,亦是大悦,陈操之所进治国便宜七事,深合桓温之意,密谈久之,夜深不倦——

陈操之所言治国便宜七事分别是:其一,江左朋党雷同,清议扬沸,宜抑制浮夸,杜绝争竞,莫使能植;其二,户口凋寡,不当汉之一郡,而官吏台制冗余,人浮于事,宜并官省职,令各尽其职;其三,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案宜为限日;其四,宜明长幼之体,奖忠公之吏;其五,褒贬赏罚,宜允其实;其六,宜述遵前典,敦明学业、其七,大户私藏流民,无有土著,国家赋税流失,劳役缺人,宜大阅户人,实行土断,严明法禁,不容藏私——

陈操之指摘时弊,并有应救之策,桓温直叹相见恨晚,倾身接谈,不知不觉间,谯鼓已三更。

这时,素帷小门外有一女子说道:“将军,夜深矣——”

这声音低沉冷淡,却又有一种奇异的媚惑,陈操之立时记起那日与陆葳蕤游蒋陵湖遇到的那个女子,佩刀武弁、华丽马车,还有那只很美的手,当时这女子还说要助陈操之与陆葳蕤私奔——

陈操之心道:“这女子想必就是成汉公主李静姝了。”当即道:“大司马,属下告辞。”

桓温心情愉快,说道:“我今日见操之,真如鱼得水也,就作长夜之谈何妨。”

陈操之道:“大司马,属下今日也有些倦了。”

桓温见陈操之神采奕奕,何曾有半点倦容,便回头招呼道:“倾倾,来,见识见识我帐下英才。”

陈操之扶膝端坐,心道:“倾倾又是谁?难道不是我见犹怜李静姝吗?”

小门边、素帘后的女子却不现身,问道:“是郗参军吗?”能与桓温长谈如此之久的只有郗超。

桓温道:“非也,乃是江左卫玠陈操之陈子重,新辟征西掾,你且来相见。”

晋人对妾侍不甚尊重,家有贵客,妾侍还要出来劝酒,那些服散放荡的名士,调笑谑浪无所不至,所以说妾与妻的地位是天差地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