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操之览信潸然泪下,东晋之季,疫病流行,丧乱之极,一个人往往自小就在各种丧礼守孝中长大,感伤情绪渗入骨髓、融入血液,魏晋名士的放荡、旷达、惊世骇俗和及时享乐的思潮就是这样形成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
谢道韫这样才高傲世的女子也有忧伤、柔弱的一面,写这封信时的谢道韫,哪里还有半点咄咄的辞锋和拒人千里之外的傲态,有的是善解人意和款款深情——
火盆炭火热气升腾,让陈操之手足温暖,而这千里外的来信,则带来心灵的暖意。
陈操之收好信,独坐沉思,按历史进程,谢万被贬为庶人之后,次年官复散骑常侍,很快便郁郁而终,谢氏家族的危机因为谢安的出山而化险为夷,谢安才识出众,绝不是其弟谢万那种华而不实的所谓名士,谢安将会引领谢氏家族达到巅峰——
但谢道韫一定得嫁给王凝之吗?谢氏此时处于危机之中,与琅琊王氏联姻有利于稳住谢氏的地位,婚姻是一种交易,各大门阀莫不如此,“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这样的含怨的话似乎难以避免——
又想起褚氏散布流言之事,他这边暂时还承受不到什么压力,与四伯父一席谈,至少家族内部不会对他施加压力了,而陆葳蕤那边压力则要沉重得多,葳蕤是个小女子,陆氏家族肯定会知道那些传言的,少不了要有严厉的质问,道路阻且长,清纯娇美的陆葳蕤——她能坚持吗?嗯,她让短锄代她为我母亲披麻戴孝,她就是把自己当作陈门媳妇了,她一定能坚持,葳蕤和嫂子一样,是外柔内刚的女子。
四十四、松脂的香味
老族长陈咸见陈操之眉头微蹙,一时未回答他的问话,便放缓语气道:“操之,伯父知你思虑深沉、持重谨慎,绝非寻常少年人,但这情之一字,古来多少豪杰亦难洒脱,沉迷其间铸成大错的不在少数,操之不可不慎。”
陈操之心知在这方面与四伯父是无法沟通的,便道:“四伯父,小侄想知道这是哪里的流言,又是怎么流言的?”
陈咸道:“亦不知从何流出,伯父是听县衙一个老文吏说的,说你在吴郡求学就与陆氏女郎过往甚密,你回钱唐,那陆氏女郎还来陈家坞访你,还有,上回你母亲出殡,陆府来致奠的有个小婢披麻戴孝,好生奇怪!”
陈操之爱陆葳蕤,决意要娶她为妻,他与陆葳蕤的恋情迟早要大白于天下,到时候议论蜂起、群情汹汹,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若一味隐瞒肯定是不行的,不可能一直瞒下去,除非他不想娶陆葳蕤,现在最先的压力来自家族内部,如果连这点压力都不敢承担,那以后还如何面对陆氏乃至整个三吴士族的压力?
陈操之波澜不惊地说道:“回四伯父的话,小侄与陆氏女郎并非私情,六月间陆氏女郎来陈家坞拜见先慈,先慈很喜爱她,视她为未过门之媳,那个小婢,是陆氏女郎命其代为尽孝的。”
石破天惊,老族长陈咸脑子里轰然一响,整个人都呆住了,他正想听陈操之怎么解释呢,那流言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陈咸还是不信的,操之为人端谨,谋定而后动,这从操之谋入士籍和对付鲁氏可以看出,操之绝非行事佻脱之人,这流言肯定是别有用心之人编造的,为的是阻挠钱唐陈氏入士籍,这非常时期制造这样的流言蜚语,居心险恶啊——
但老族长陈咸万万没有想到陈操之却是这样回答他,一时间瞠目结舌,好半晌才声音干涩道:“操之,你要三思啊,当初汝兄庆之娶幼微,闹得整个钱唐县沸沸扬扬,丁氏不过是末等士族,而陆氏则是江左第一等门阀,你若想娶陆氏女郎,更要难上百倍啊,只怕到时我钱唐陈氏在江东寸步难行啊。”
陈操之道:“伯父你不要着急,这些事我都想过,可是情之一事的确匪夷所思,小侄与陆氏女郎虽然门第悬殊,却倾心相恋,陆使君虽不知此事,但先慈却是知道的,所以不能算私情,而且当初先兄娶我嫂子,四伯父似乎也是认为决无可能,而现在,我嫂子不是还在陈家坞吗,只可惜先兄无寿,亏欠了这样贤惠的嫂子——”
陈咸当年是竭力反对庆之娶丁幼微,说一旦高攀不成既得罪士族又疏远了其他寒门庶族,对钱唐陈氏很不利,虽然后来婚姻得成,但自庆之去世、丁幼微被强行带回丁家后,陈氏在钱唐的地位的确尴尬,士族固然看不起、其他庶族也对陈氏敬而远之,只是近两年来由于陈操之的亮拔特出,才一举挽回钱唐陈氏的颓势,但吴郡陆氏可不是钱唐丁氏能比的啊,陈咸忧虑道:“操之,陆纳陆使君性情宽厚,但陆纳之兄、身居五兵尚书的陆始却是比丁异还要固执和势利的,陆始是陆氏族长,陆氏女郎想下嫁寒门,几无可能。”
陈操之微笑道:“四伯父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我陈氏入士籍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