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族人送出三里多路,前面是一片松林,陈操之停步回身团团施礼道:“各位叔伯、叔伯母、兄弟姐妹,不必远送了,请回吧。”
宗之和润儿拉着陈操之的手依依不舍,润儿问:“丑叔什么时候回来,告诉润儿,润儿和阿兄还有祖母来这里接丑叔。”
陈操之望着九曜山下那座巨大的环形楼堡,微笑道:“丑叔会在下大雪的时候回来。”
……
牛车辘辘,鲁西牛缓缓地走着,似乎有载不动的离愁,陈操之也一直没有回头望,他知道母亲和宗之、润儿会一直站在那里,直到看不到他为止。
刘尚值道:“子重兄是头一回出远门吧,我前年随家父去过一趟华亭,不过三百多里路,我娘就以为了不得了,送了又送,好象我们父子是万里出征一般。”
刘尚值乐观开朗,语多诙谐,陈操之也就淡了离愁,一路相谈,又到了枫林渡口,摆渡过江时,见对岸候船的有几条人影颇为眼熟,船驶近些一看,却是冯梦熊、孙氏、冯凌波一家三口,还有二仆、二婢。
冯梦熊见到陈操之,也是大惊喜,说他一家正要去陈家坞看望陈操之的母亲,又问陈操之何往?
陈操之说了赴吴郡游学之事,冯梦熊道:“徐藻徐博士,诚然是明师,操之拜在他门下,学业定会有大长进,可喜可贺——操之你不必陪我,第一次出远门走不得回头路的,你自顾登路吧,我与内子、小女去看望你母亲便回。”
陈操之道了失礼,与刘尚值往钱唐县城而去,心里有点忧愁,担心等他从吴郡回来,母亲就把他亲事定好了,虽然冯凌波看上去决不讨厌,但娶一个不熟悉的女子为妻,对有着后世灵魂的陈操之来说,感觉太奇怪了,不大容易接受,不过这是在东晋,难道还容得自由恋爱吗?
————————
感谢书友们的推荐票!
十八日上午,陈操之在书房向宗之讲解马融的《论语集解》,每日只讲解一小段,叮嘱宗之以后自己看书,有不解之处就向四伯祖请教,或者记在纸上,等他回来一并解答。
宗之不愿意去请教四伯祖,就说自己看书,不懂的就记下来,等丑叔回来。
润儿的记性极好,几乎是过目不忘,这个立志要做吴郡十二县第一名媛的小美女问:“丑叔,《诗经》背诵完以后润儿还背诵哪一卷书呢?”
陈操之不想润儿小小年纪就背诵一大堆完全不能理解的书籍,说道:“每日温习一遍《论语》和《诗经》,也可以和你阿兄一起读《论语集解》,至于书法,因为《曹全碑》字多,三日临一遍就可以,不要贪多,不要匆匆忙忙当作完成任务,要认真临摹,记住没有?丑叔回来可是要检查的。”
润儿脆声道:“记住了,润儿决不图快,也决不偷懒。”
青枝来报,说有个自称刘尚值的士子前来拜见陈子重。
“陈子重?”陈操之一愣,随即醒悟陈子重就是他自己,他姓陈,名操之,字子重,字是父亲早早就给他取好的,以字称呼他人是尊敬之意,但因为他尚未成年,就没有人以子重来称呼他,都是直呼操之、操之小郎君,这个刘尚值显然是把他当作成年人看待,这很好。
陈操之下了楼,就见在齐云山见过一面的那个寒门士子刘尚值立在楼梯口,含笑望着他,深施一礼道:“子重兄妙才,刘尚值拜会来迟。”
刘尚值比陈操之大四岁,身高七尺四寸,高大健壮,晋人尚瘦,而刘尚值稍微胖了一些,但鼻高嘴阔,仪表堂堂,一双眼睛呈菱形,瞪起来显得很有威风。
陈操之请刘尚值入厅堂坐定,来德上茶,寒暄数句,刘尚值便道:“子重兄,我之行装已准备好,不知何日动身?”
陈操之道:“后日启程,尚值兄几人随行?”
刘尚值答道:“两仆一婢。”
二人闲谈了一会,陈操之觉得刘尚值虽然有点夸夸其谈,但乐观坦率,是个比较好交往的人,便邀刘尚值到三楼书房长谈,留他用了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