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殿下宿在了韩氏屋里,得知这消息,那些个等着看韩氏笑话的人,差点儿没把牙给咬碎。
韩氏先前惹怒了殿下,才几日的功夫,突然就复宠了,甚至比先前的时候还要得宠几分。
紧接着,关于韩氏复宠是因为秦氏在殿下面前求情的流言也莫名其妙传了开来。
寿康宫
董嬷嬷将东宫这些日子所发生的事情说给了太后听。
太后笑了笑:“秦氏?就是诞下龙凤胎的那个?”
“可不是,秦氏出身低微,只是个知县之女,做起事来难免有些小家子气。”
董嬷嬷所指的小家子气,自然是说秦氏的“心善”。
太后却是笑道:“这宫里头,难得有个心思实在的,抽空让她过来,也让哀家见上一面。”
董嬷嬷听了,眼中闪过一抹诧异,却是笑道:“能见着太后,便是秦氏最大的福气了。”
董嬷嬷这样说,心里却是明白太后为何想见秦氏。
秦氏那样的身份,却能在东宫的地位如此稳固,从淑女到了选侍,又替殿下生了两子一女,这样的福气,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那王才人,出身好,又是皇后娘娘的亲侄女,可在她看来,王才人在东宫的日子却是比不过一个秦氏。
有着殿下的恩宠又如何?没有子嗣,什么都是虚的。
想着这些日子有关王才人的流言蜚语,董嬷嬷忍不住说道:“太后这回,可也要见一见王才人?”
听着董嬷嬷提及王才人,太后不免脸色一沉。
“王氏不中用,连郭氏一分的手段都没有,哀家又何必浪费时间见她?”
董嬷嬷闻言,面色变了变,知道太后这是对王才人心生不满了。
“才人才入宫几年,不比郭氏在宫里,手段了得。太后也知道,郭氏手段狠辣,心思又深,怕是当日的蒋贵妃都没她那样的心计。”
董嬷嬷这话,分明是在替王才人求情,太后听了出来,挥手道:“罢了,那就让她和秦氏一块儿过来。”
秦姝实在没有想到,太后会想要见她。
送走了传话的宫女,秦姝心中紧张,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以她淑女的位分,原本是没资格去给太后请安的,太后又一向不喜欢吵闹,所以她进宫这些年,还从未见过太后。
“主子也别担心,能见太后是极大的体面。左右主子是和王才人一块儿去的,太后想必和王才人说话多一些。”
秦姝听了,笑了笑,要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你去拿前些日子才绣完的那个荷包,去见太后,也算是一点子心意了。”
银杏听了,就将那荷包从柜子里拿了出来。
这宫里头,送长辈的礼物无非是衣服,荷包,鞋袜,并非因为这东西是亲手做出来的,而是因为送这些,不张扬却也讨巧得很。
主子绣工好,想来太后是挑不出错来的。
正院
听到殿下将韩氏传到书房伺候,郭氏瞬间就愣住了。
三日前,秦氏才去了书房,如今殿下就想起了韩氏,殿下对那个女人,果然是不同的。
“可打听出来了,那日秦氏在书房的时候,殿下可有生气?”郭氏看了孙嬷嬷一眼,开口道。
“回娘娘的话,殿下身边伺候的人,嘴严得很,实在是问不出来。只听说,那日有人见着秦氏从书房里出来,不是很高兴的样子。老奴猜测,秦氏定是被殿下训斥了。”
郭氏听着,沉思了一会儿,心中安稳了几分。
“打听不出来本宫才放心,若是能打听出来,便是殿下刻意为之了。”郭氏意味深长道。
孙嬷嬷听了,点了点头,觉着自家娘娘所说不错。
殿下待秦氏是好,可也不至于好到处处为她着想的地步吧。
“也不知,殿下会不会因此和秦氏生了嫌隙?”
郭氏抿了一口茶,似乎是在自言自语:“慢慢看吧。”
听着自家娘娘的话,孙嬷嬷心里也微微叹了一口气。
她哪里不知道,如今,娘娘是拿秦氏没有法子。殿下纵是因为韩氏的事情训斥了她,可她距离失宠还远着呢。
要动秦氏,只有耐心等着,等她完全失去殿下的恩宠,没有殿下撑腰的时候。
这一日,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到来。
所以娘娘才说,需要慢慢等。
看着坐在软榻上自家娘娘脸上的神色,孙嬷嬷不由得露出几抹怜惜之色。
娘娘这个太子妃表面上瞧着风光,内里却是充满了苦楚。
“娘娘宽心,秦氏不过是个知县之女,那样的身份,早晚都会失了殿下的恩宠。”孙嬷嬷想着,忍不住出声劝慰道。
郭氏看了孙嬷嬷一眼,却是吩咐道:“往后,那附子汤不必给韩氏了。”
郭氏这话一出口,孙嬷嬷就愣在了那里。
娘娘难道是想让韩氏生下孩子?
孙嬷嬷觉着,她的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这些年,自家娘娘从不愿意让旁人生下殿下的孩子,秦氏的孩子还是迫于太后和皇后娘娘的压力娘娘才什么都没做。
如今好端端的,为何要停了韩氏的附子汤?
瞧见孙嬷嬷脸上的不解,郭氏开口道:“如今殿下看重的,只有王氏和秦氏二人。本宫原本想让韩氏来分二人的恩宠,如今看来,光靠着韩氏,还远远不够。”
韩氏想要真正得宠,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怀上殿下的子嗣。
到那个时候,殿下自会看重她。
当初的秦氏,不正是因为肚子争气,才一步步走到现在吗?
她要的,就是殿下的这份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