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病倒,宫中妃嫔自然是要过去侍疾的。
太后喜静,只留皇后和恭妃娘娘在寿康宫侍疾。其余的妃嫔,只每日隔着帘子在院子里磕个头,再为太后抄写一份儿佛经,也算是尽了孝心了。
东宫,书房
身着一袭黑衣的暗卫单膝跪地,低着头,将探查到的事情汇报给坐在案桌后的人。
楚昱泽手里拿着一本密折,良久才将密折合上。
“小世子腿有残疾?也亏得二弟瞒了这么多年。”
“告诉湘夫人,静观其变,免得打草惊蛇。”
“是。”那暗卫应了一声,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了。
“来人。”
陆成从外头进来,躬了躬身子,叫了声:“殿下。”
楚昱泽看了他一眼,从案桌上拿起一封信:“派人将这封密信送到御史曹魏手中。”
陆成的目光微微一紧,忙接了信,转身走了出去。
寿康宫走水的事情过去了,后宫一派和气祥瑞,而京城里,却是传出流言,说是寿康宫走水一事,乃是天怒,才降火于宫中。
随后,钦天监奏报走水与太子有关,若叫太子居于储君之位,必会惹得天怒人怨。
一时间,朝堂上波涛汹涌,后宫亦是一片暗流涌动。
寻常百姓人家纵是听闻宫中失火与太子有关,也不过是听一听便罢了。可宫中之人却知皇上当年是迫于群臣压力才立了当今的太子。
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不知道皇上会不会有了废黜之心。
有了钦天监的话,蒋氏一族便煽动朝臣奏请废太子,
整整半个月,秦姝都没有见着楚昱泽的面儿。
秦姝虽不操心朝堂之事,可消息还是传到了她的耳中。事关楚昱泽,心中自是担心的。
“主子,这事情越闹越大,可怎么办才好?”如今流言传遍了整个京城,朝中又有蒋氏一族将此事渲染的越来越真,东宫上上下下如今已是人心惶惶了。
听着银杏的话,秦姝看了她一眼,吩咐道:“让下头的人管住自己的嘴,这越是人心惶惶,却是容易出事。”
“主子放心,奴婢先前就交代过了。”
“主子如今还有身孕,千万不能忧心,免得伤了腹中的孩子。”
秦姝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
书房
郭氏看着坐在案桌后手里拿着一盏茶的楚昱泽,面色微动,迟疑了许久,才开口道:“如今流言颇多,殿下为何任由蒋氏一族污蔑殿下?”
进宫这么多年,她从不过问朝堂之事,可是如今这事,她心里头却是有从未有过的慌乱,让她忍不住开口去问。
倘若殿下真的被废,那她只一想,她后背就一阵发凉。
听着郭氏的话,楚昱泽低头捻着杯子轻轻转动了一圈,良久,才抬起头来,却只淡淡说了两个字。
“不急。”
秦姝听了宫女的话,眼睛尽是震惊的神色。
寿康宫是太后所住之处,好好的怎么会走水?
“太后可有伤到?”秦姝出声问道。
“回主子的话,幸好发现的及时,火被扑灭了。只是太后受了惊吓,昏过去了,这会儿诸位太医正朝寿康宫赶去呢。”
秦姝听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楚昱泽在后宫,所能倚仗的便只有二人,一个是寿康宫的太后,一个凤銮宫的皇后。
太后若是出了什么岔子,楚昱泽的处境怕是不好。
寿康宫
得知寿康宫走水,皇后便急急忙忙赶了过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众位妃嫔。皇上和太子殿下也在下朝之后赶到了寿康宫。
经诸位太医诊治,太后已经醒了过来,只是脸色不好,显然是受了惊吓。
“儿子给母后请安。”
“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起来吧。”太后看了跪在那里的皇帝一眼,开口道。
皇上站起身来,脸色铁青,一挥手便命总管太监细查此事。
宫里头发生火灾,向来是让人提着心的,更何况还是寿康宫这样的地方。
总管太监得了令,立马就退了下去。
“母后受惊了。”皇上上前一步,坐在床前说道。
听着皇帝的话,太后摇了摇头笑道:“哀家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怕什么,倒皇帝你,前朝事情多,也不必陪着哀家了。”
太后的话音刚落,众妃嫔的脸色便都变了,殿内的气氛也凝重了几分。
这些年,宫里头谁都看得出来,皇上和太后之间因着立太子和过于宠爱贵妃的事情起了嫌隙。
听着太后的话,皇帝的脸色微微变了变,没等他开口,站在那里的贵妃蒋氏就笑着说道:“方才喝了药,太后精神好,也说起这些玩笑话了,皇上前朝有再多事,也不如太后娘娘的身子来的重要。”
说这话的时候,蒋贵妃的脸上带了几分奉承的笑意,她心知太后对她不喜,可当着皇上的面儿,却不得不讨好太后。
听着蒋贵妃的话,太后却是笑了笑,眼底闪过一抹不屑。
“哀家听说,前些日子你将自个儿身边的宫女指给了询儿,可有此事?”
太后的话音刚落,众人的目光就全集中到蒋贵妃的身上。
这宫里头谁不知道,二皇子府已经有了一个正妃,两个侧妃,侍妾通房更是不计其数。
在这京城里,可真是头一份儿呢。
就是不知,为何二皇子这些年,只得一个儿子,难不成是
“回太后的话,那宫女聪慧周到,臣妾想着让她服侍询儿,也能安心一些。”
察觉到众人的目光,蒋贵妃心里暗恨太后为何提及此事。
她给询儿指这么多人,还不是因为
想到此处,蒋贵妃的脸色微微变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