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公主嫁

皇后心计 娪媓 6012 字 9个月前

“你既这样说,那便是要拒婚了。”萧琰冷冷道。

我起身福了一福,道:“皇上,辽帝若真心求娶春雨为后,必然也不愿意勉强她。我们若是强迫春雨嫁过去,来日他们夫妻之间相处不愉,终究于两国邦交无益。”

萧琰脸色铁青,却也无可奈何,道:“也罢,朕会再与辽使商谈。不过朕丑话说在前头,如果辽使不肯退步,皇后还是为春雨早些打算吧。”

我正欲驳回,却听春雨大声道:“皇上的意思是,不管奴婢愿不愿意,总归是要和亲了?”

萧琰不语,然而眼神却无比坚定。

春雨见状再度顿首,道:“既然如此,奴婢愿意和亲大辽。”

我大惊失色:“春雨!”

不同于我的大惊,萧琰大喜过望,惊喜问道:“你此话可当真?”

春雨道:“自然当真,不过皇上要答允奴婢一件事,奴婢才肯。”

别说一件事了,即便春雨提出十件事,只怕萧琰也会答应。果然我见萧琰想也未想,坐在椅子上的身体向前凑,道:“你快快说来。”

春雨肃容道:“奴婢自幼孤苦,入宫之后更是命若浮萍,但是皇后娘娘将奴婢调到身边来服侍,奴婢的日子这才好过一点。这般大恩对娘娘来说不过举手之劳,然而奴婢一直铭感于心,发誓要照顾娘娘一辈子。奴婢一己之身不值怜惜,在哪里都会牵挂皇后娘娘。可惜后宫风波迭起,奴婢常常见皇后被奸小陷害。如果一朝和亲远嫁他国,不能日夜服侍娘娘,必然时时牵挂。”

萧琰目光逐渐幽深,轻轻道:“你的意思是?”

“奴婢不敢要求什么,只求皇上善待娘娘。来日再有奸小陷害,还请皇上万万要相信娘娘才是。”春雨郑重说道。

萧琰深深望我:“从前的确让皇后吃了很多苦,今后不会了。”

春雨叩首:“如此奴婢也能放心,也请皇上放心。春雨在一日,便会拼尽全力使大辽和大齐结好一日,不致战端祸乱。”

萧琰亲自把春雨扶了起来,道:“你待皇后这样忠心,自然也会忠心于大齐,朕相信你会说到做到。”

春雨霍然再度跪下,一字一句生硬道:“奴婢小小女子没有那么大的情怀,此心只忠于皇后娘娘而已。”

这话说的硬冷,联系起她方才说过的话,其中深意令人心惊。

春雨是想说,我在后宫安好一日,大辽便会与大齐结好一日。我若一朝不好,以辽帝待她的情义,势必会考虑挥师南下。

萧琰果然神色微变,垂下手道:“随便你忠心谁,只要肯和亲大辽便好。”

他说罢便说朝政上还有正经事,先行离去。

我把跪在地上的春雨搀起来,心疼道:“你何必答应和亲之事,你若不肯答应,早晚都有解决的办法。”

春雨温柔一笑,道:“娘娘不必替奴婢难过,这一切奴婢早就想到了。”

我心里发堵,见春雨神色一晃,目光顺着窗户飘往远方。

“大辽手握大齐的太子、二皇子和嫡公主,如同握住了大齐半壁江山,岂肯轻易放手。若非我早已应允辽帝,三个孩子又怎么能如此顺利地回来。”她恬静说道。

“竟是这样!”我瞬间明白过来。当初孩子们归来,我便有所怀疑辽帝另有所图。但是我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日日在我身边的春雨,会是这场交易的最终筹码。

她见我醒悟,只是轻轻点头。我鼻子一酸道:“凭你方才说的那么天花乱坠,可是你我心知肚明,我待你并不好。自你来了未央宫,我数次被赶去乐成殿,在未央宫的最后一段日子,也是清苦的有如冷宫。天下大乱之后,我也没能带着你逃离皇宫寻个好去处。反倒是你,一直在在我身边照顾我、救我、为我考虑打算。你没跟着我享过福,又为何要为我做出这样大的牺牲?”

她嗤得一笑,道:“娘娘当真以为奴婢是为你么?奴婢受侯爷大恩,命都是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侯爷。而奴婢为娘娘做的所有事,都是侯爷想为娘娘做却没有机会做的。娘娘何苦觉得对不住奴婢,侯爷才是娘娘真正负了的。”

心已经不知是什么滋味了,苦涩到了麻木的地步。我听见自己喃喃问春雨:“我的确答应同他江湖偕老,然而最终还是没能赴约,他可怪我?”

“侯爷怎么会怪娘娘,他自然知道娘娘都是为了他。可是即使什么都明白,他依旧还是不快活。”春雨恳切道,“娘娘,如果来日有机会,你跟侯爷来大辽吧。在大辽,再没有人敢为难你们了。”

我涩然一笑,伸手抚摸着她的脸颊:“那么周府上下怎么办,近襄侯府上下又怎么办?错过了当初,注定没有来日了。”

鸿熙十五年八月十八,皇后收义妹魏氏,封做鲁国长公主。九月初,鲁国长公主下嫁大辽皇帝。一切仪典,皆由礼部奉旨督办。

秋风萧瑟,展眼又是一年秋。未央宫送走了春雨,便连最后一丝春意都没了。殿内仍然宫人众多,可我却从未感觉到这般孤寂。

春雨在时,即便她不言我不语,心依旧是半满的。许是觉得她在我身边,魏瑾也是在的。然如今春雨不在了,我如同迷失在黑夜里的小鹿,再也分不清方向。

哥哥的话音刚落,就见方由出现在长廊。我和哥哥站起身来迎上去,我问:“贵妃都和你说什么了?”

方由清淡一笑,脸上看不出喜怒,只说:“不过随便絮絮,没聊什么要紧的。”默了片刻,她又加上一句,“贵妃身体不好,娘娘照顾她辛苦了。”

方由做采燕时与陈玉华也相熟,可这两年遇到了诸多变故,她们的身份也都不同。我起先是担心陈玉华心高气傲,会被方由做王妃刺激到。但看方由还算平静,便不再多问。

天色渐晚,哥哥和方由告辞,我亲自送他们到未央宫门口,回来的路上瞧见陈玉华所居的长亭殿,便挪步走了进去。

屋中晦暗,阴阴沉沉。我借着开门的亮光才瞧见陈玉华侧卧在湘妃榻上小憩,花镜拿了薄荷脑油,轻轻地给她揉着太阳穴。

失明的人耳朵都极灵便,我将将进门陈玉华便问道:“皇后,是你来了么?”

我应了一声,走到她身边挨着坐下,问道:“你怎么知道是我?”

她嘴角淡淡一勾,露出淡然的笑意:“听脚步声听出来的,除了皇后娘娘,谁身后会跟着那么多人呢?”

我瞧她屋子里除了花镜没有别人,便知道她不喜人多,遂让所有人都退下,又对花镜道:“今日本宫让人做了山楂马蹄糕和枣泥山药糕,酸酸甜甜的大概贵妃爱吃,你去厨房拿些过来吧。”

花镜笑道:“方才娘娘还说觉得苦,这下正好吃些糕点压一压。”

花镜性子活泼,很像从前的陈玉华。我见她欢欢喜喜地出去,不免更加怜惜如今消沉的陈玉华。

“嘴里苦些糕点就压住,”我凝神道,“可是心里苦,吃再多甜点也没有。”

陈玉华闻言,伸手摸索着向我伸来。我握住她的手,才发现她如今消瘦到何等地步。

我记得入宫第二年她穿过一身桃红色的衣裙,鲜艳明媚红润丰腴,萧琰看了都忍不住大加赞赏。可如今双手的触感,竟不是一句硌手可以形容的。

曾几何时,她也是年方二八的曼妙佳人。

“其实我倒不苦,暄化王和王妃彼此真心,我听着他们的消息,心里只觉甜。”她轻轻开口,然后双眉一蹙,“只是我心里总有个疑问,这么多年一直没敢问出口。方才请王妃过来,便是为此。”

我温和道:“你有何问题不妨问我,咱们之间没有什么好避讳的。”

她听了这话,挣扎着坐起。我拿了软枕垫在她背后,道:“到底是什么要紧话,你只管问我便是。”

陈玉华沉了口气,轻轻开口道:“当年在边关父亲向他提亲,可是他想都未想便断然拒绝。父亲虽然气盛,但仔细一想认为他平日稳重,若非另有缘故,绝不可能拒绝的如此生硬。于是他派人去京城打探消息,得知定国公府大公子与方家小姐曾经议过亲……”

我闻言不觉惊骇,神色已然大变。只是陈玉华看不见,否则她不必问下去也什么都明白了。

“方家和周家世代交好,对这门亲事也一直默认,只等方小姐选秀落选便可提亲。可是就这么不凑巧,方家小姐偏生没能落选。宫里人接方小姐入宫的那一天,周公子辞别父母,上书请求去边关历练。”她幽幽开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看不见的小手紧紧扼住我的咽喉。

我强作镇定,道:“我哥哥和方小姐确实自幼认识,也算青梅竹马。然而方家小姐入宫不久先帝驾崩,她作为陪葬已经不在人世了。”

屋子里本就阴沉,陈玉华又戴着眼罩看不见眼睛。温温一笑间,竟有了几分鬼魅之气。

她吐气幽兰,笑得令人心惊:“是么?”

我冷汗涔涔:“你怀疑什么?”

她道:“本也未曾怀疑什么,可是自你让采燕认了世昌伯为父之后,我才突然觉得不对。假使当年周公子真的同方家小姐有什么,如今王妃做了方家义女,方家难道不会心有芥蒂么?再者你在暄化时曾告诉我,采燕和周公子也是青梅竹马。我不信周公子那样的人,会同时和两个女子纠缠不清。”

我眉心骤蹙,心底一阵翻腾。许是察觉了我的紧张,陈玉华凝声问我:“皇后,我说的对也不对?”

我道:“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让采燕认世昌侯为义父,的确不妥。”

她闻言苦笑一声:“你做的没什么不妥,这事过去快十六年了,除了我谁还记得呢?何况我是同时知道方家小姐和采燕与周公子都有情谊才猜出的真相,你对外只说采燕和周公子是在凉河日久生情,谁又能想的明白?你和她姐妹情深,她隐姓埋名那么久,有机会你当然要她认祖归宗。”

她已然认定,我再多费唇舌也没有用了,索性道:“采燕身份这事关系到周府和方府两户人家,牵连甚广,还望你……”

我未及说完,她忽然扑过来一手摸索着捂住我的嘴,一手指着一个窗户,压低声音道:“窗户外面有人!”

我一怔,连忙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过去,猛地推开窗扇。

窗外空空荡荡,并无一人。

松了口气,我复又回去温声道:“没人,你恐怕是听错了吧。”

陈玉华一怔,道:“自失明以来我耳朵甚好,应当不会听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