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落英(一)

皇后心计 娪媓 3192 字 9个月前

然而,落英最终也没能回来。

我心底的恐惧渐渐漫到心头,请来了陈昭仪,让她帮着搜查六宫,找出落英。

陈昭仪惴惴不安,道:“娘娘,昨晚落英在臣妾这里处理完杂事,就已经回未央宫了。臣妾并不知道,她……”

我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的陈玉华在我眼中摇晃不已,我几乎站立不住。

“她什么时候走的?”我颤声问道。

陈昭仪想了想,道:“大约酉时吧。”

酉时!落英居然酉时就已经离开。我睡下时已经是亥时了,当中几乎两个时辰,她到底去做什么了,为何至今未归?

一股冷意贯彻我心肺,皇宫禁内,她能到哪里去,她可万万不要出事。

回首看到柔惠,又想到她今早不同寻常的举动,我怒极:“你给我跪下!”

柔惠吓得不轻,“扑通”一声跪在我面前。

“娘娘有何事吩咐?”她问我。

我忽而哑然,我没有证据,只有似是而非的直觉,此刻落英还么有找到,我不能发落她。

“落英未归,你为何不去告诉本宫,罚你殿门口跪着。”末了,我只能随便寻个由头,先将她支走。

她倒也不敢辩解什么,只一个人去门口跪下。烈日炎炎,她跪了片刻就虚弱无力地倒在了地上。柔嘉柔仪几个同她一起长大的,大着胆子来求我放过柔惠,我却全然不理。

最后,陈昭仪派出去的人在上林苑一座废弃的宫室发现了落英的尸首。我听到这个消息,心口和小腹一阵剧痛,几乎跌倒。

“娘娘——”陈昭仪惊呼,连忙扶着我坐下。

我死死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问道:“她怎么会死在那里,玉华,你去查,你去查个明白。”

陈昭仪连连答应,恰在这个时候,萧琰来了。

国难当头,后宫也知道稍稍收敛。温妃心思也是个细腻的,她趁着萧琰无力顾及后宫时夺了我的权力,便适可而止再无动作了。否则她在后宫一而再再而三的兴风作浪,难免让萧琰厌恶。

如此一来,我的地位,终究没有被撼动太多。萧琰忙于前朝,后宫一后二妃,谁都没有占到便宜。

到了八月份,山海关总兵靖边将军陈炜大破敌军七万,北疆勾族在宁茴一战损失惨重,再无力进攻。半月之后,靖边将军生擒勾族大王,亲自押解回京。

京师震动,举国欢庆,伴随着北疆勾族的战败,玉门关那边的大辽也渐渐露出颓势。父亲到达玉门关后,立即点兵五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其国都。此围魏救赵之举,致使大辽十几万兵马星夜赶回国都救援,玉门关十万大军倾巢而出,辽兵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此役虽然没能全部剿灭大辽,但是父亲以五千精兵重创其兵力,飞速夺得要塞险隘数十处,大辽以难再兴风作浪。

九月,边境各族主动朝觐,将前几个月从边关夺得的财物数倍奉还,重修旧好。萧琰将这些物资尽数赏还给边境百姓,如此一来,边境恢复了以往的安定。

唯独父亲,被萧琰下旨驻守玉门关,防止大辽残存的实力再度进攻我朝。

敏妃在我这里,静静说道:“大辽损失那样惨重,无论大辽那皇帝,还是底下那小卒,经此一战皆是心有余悸。更何况北疆勾族荡然无存,他已失去右援。若大辽再兴风作浪,是傻么?皇上偏偏命定国公镇守玉门关,不过是想让娘娘去求求皇上,放国公回朝。”

我正色道:“国家大事,岂容本宫一妇人置喙。国公还朝与否,也不是本宫求求就管用的。”

敏妃莞尔失笑:“娘娘,您心里再清楚不过了,何必钻牛角尖。皇上每逢在臣妾这里,都会从此窗户中往娘娘这里看。他心里,还是记挂娘娘的。”

我只是装聋作哑,说道:“天气渐渐凉了,晚上不要开窗了,省得冻坏了皇上。”

敏妃被我气得差点呛着。

战事平静下来,萧琰加封陈炜镇国将军,加爵平阿侯,封户过万。大齐外姓侯并不多,当年追随太*祖的几个将军,例如高阳侯、濯息侯等人也只是五千户,萧琰待陈炜,当真是超越了一般的规格。

甚至我母家,位列第一等公,建国之初也只有万户之数。然这么多年积攒兴旺下来,家中田亩之数才两万余户。陈氏家族,一越之下便成为朝中甚有分量的名门。

只是可惜,陈炜无子,陈氏的家业,大半将属于敏妃的几个叔伯。

似乎萧琰也怜惜陈炜只有陈玉华一个女儿,他加封陈家再多也不是这个独女的。于是萧琰一道圣旨,将陈玉华册封为从二品的昭仪,晋封礼就定在十月初。

宫中还是陈玉华和孙仪蓝两个人打理,然后此刻陈玉华的地位已经超出孙仪蓝太多,孙仪蓝从前的光芒,也渐渐被新封的陈昭仪压过了。

玉华觉得甚是痛快,而宫中的人也都知道,陈昭仪同皇后要好。借着她的得势,未央宫也不再容人轻视。

我望着天边的云,倏忽凝聚,倏忽散开,犹如宫中的争斗,今日是你出众,明日或许就是他人了。

温妃再好,她的家族也只是江南的书香世家。国难当头时,她和她的家族无能为力,自然而然地失去了萧琰的重视。而这样失去的重视,恰恰证明了她在萧琰心中并无特别。萧琰宠谁都是宠,何况陈玉华还有一个能干的父亲,所以现在,萧琰轻易冷淡了温妃。

这样的意识让我舒心开怀,温妃渐渐冷寂下来的恩宠让我明白,其实萧琰待她,不过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