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话别有深意,将口头上句句不肯放过萧琰的秦王比作小女子,更暗指他不配为君,教他断了念想。果然见他哑然,半晌后讪讪说道:“诚然,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我情知已在此占尽上风,又有诸多皇亲国戚在场,不好太不给秦王面子,便也不肯再多言。
萧琰温和地看着我,微笑道:“皇后聪慧伶俐,朕实不及也。”
我莞尔:“皇上睿智厚德,臣妾不及。”
我同他对视一眼,两下相知,心底更是一片温暖。
我们的默契让秦王脸色愈加难堪,而此刻恭献的一声啼哭,恰到好处地磨平了方才唇枪舌战所带来的尴尬。
“抱来给我看看。”萧琰回过头去,瞅着爱女含笑道。
蕙嫔亲自将恭献抱去萧琰那里,萧琰小心接过,细细端详着恭献沉睡的面容。
“她的眉眼很是小巧灵秀,很像你,可是瞧着鼻子这般修长挺拔,却像朕。耳朵小小的,有几分像母后。可这圆润的下巴,像谁呢?”萧琰笑道。
蕙嫔看了看恭献,又瞅了瞅我,忽而一笑:“我瞧着潋晴的下巴圆润细腻,倒是十成十的像皇后娘娘呢。皇上您说是不是?”
萧琰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恭献,含笑道:“这还真是像极了皇后,看来她们有缘。”
我连忙笑道:“臣妾与恭献公主自然是极有缘分的,臣妾是为皇后,便是小公主的嫡母。”
“那是自然,”蕙嫔深深一笑,“可是皇后娘娘福气极大,潋晴能有几分像皇后,想来是沾了娘娘的福气了。皇后娘娘是嫡母不错,可是既然同潋晴这样有缘分,如娘娘不弃,便认潋晴为义女,同臣妾一起抚养她长大吧。”
我闻言心下一阵欢喜,恭献公主粉雕玉琢,实在是可爱,我自是打心眼儿里喜欢。可是再一想,蕙嫔心思深沉,前番我拒绝同她结盟,可她未必肯放弃。如今她愿意将自己的女儿推向我,让我同她一起抚养,想来便是一种示好,更是一种取信我的手段。
我未及拒绝,便听萧琰赞同一笑,道:“如能如此,便更好了。皇后,你现在膝下并无子女,这又是朕第一个孩子,你便认她为义女吧。”
我再不能推诿,索性应了,看着蕙嫔抱着恭献在我面前轻轻福身,替恭献公主向我行礼。
“义女恭献参见母后……”
母亲落胎和太后病体康愈似乎是在同时,伴随着渐渐温暖的天气,人心底处的冷寂也被一点一滴驱散,只剩下迎接春天到来的生机和活力。
就如宫中的喜气,借着蕙嫔孩子出生满月,越发勃兴。萧琰对这个未出生就历尽波折的女儿可谓疼到了骨子里,他曾吩咐孩子的满月务必尽最高的规格,银子更是流水一般花了下去。
他体恤我近来伤心,不曾让我来操持,而是将此事交给了素来稳妥的温妃。温妃领旨后,曾时常出入未央宫,说是初次操办宫中大事并无经验,希望得到我的指点。而我知晓温妃的能力,也便让她自己看着办。几次之下,她也就放心自己独自处理去了。
落英曾问我,这样将宫中大权交给温妃,难免会助她壮大势力。而我此刻顾不上提防温妃,除了父亲的伤心,我还整日苦恼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的把方由和李良之接入未央宫。
小公主满月前一日,萧琰曾特地来了未央宫。那晚我同他西窗夜话,商议着小公主的名讳和封号。
“按照祖制,小公主封号要随恭字,礼部选了三个封号,你瞧瞧那一个好。”
萧琰一挥手,徐晋呈上一个填漆的小托盘,上面用红色点金的宣纸写着三个封号。
“恭丽、恭懿、恭献。”我念着这几个封号。
萧琰点点头,道:“恭丽虽然好,但是一个丽字,始终觉得不够大气。”
我点点头,指着恭懿道:“恭懿倒是不错,懿字寓意美好,很合适小公主。”
萧琰摇摇头,道:“但毕竟是朕的第一个孩子,封号不但要精巧秀丽,更要凸显我朝的恢宏气势。”
我心下了然,指了指剩下的那个封号,道:“所以皇上的意思是,封小公主为恭献公主?”
萧琰应了一声,又问我道:“你觉得如何?”
我自是无异议,只道:“恭懿和恭献两个封号都不错,寓意都极为美好。既然皇上喜欢恭献,那便取它也无妨。”
萧琰微笑点头,又忽然皱了眉头,忖度道:“封号倒也罢了,只要是溢美之词没什么不好的。唯独名字,必要取一个别致不落俗套,但又须避免生僻。”
我彼时翻着一本唐诗,忽而看到了一首诗。再看起出处,不由得心下一动,将此诗递了过去。
“《饮湖上初晴后雨》?”萧琰不解其意。
我右手食指指着诗句,曼声念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皇上以为小公主的名字取自此诗,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