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欢喜

崔氏玉华 沈芳好 3397 字 9个月前

李纪笑着伸手在她额头上重重一敲后说道:“还不去早点歇下,累了这么多日了,明日爬不起来就哪里也去不成了。”

这第二日午后,那李司马的府上果然送了好几套胡服进来,除了年轻女子穿的,竟然还有两套男子穿的衣服,玉华今日心情本就十分兴奋欢喜,此时眼珠一转,便将小六子抓来命他也一起换起来。

等着玉华等众人都一起换了衣服出来,其他人看着玉华与小六子两个都傻掉了。

玉华与小六子身上俱有那回鹘人的血统,可平日里却完全看不出胡人的特征,只不过生的比一般人要精致艳丽许多,可是今日将这正宗的回鹘人的服饰一换上,特别是头上扣上了那镶金戴玉的四方棱形花帽后,这两个混血儿却仿佛藏也藏不住了,两张漂亮脸蛋与这回鹘人的服饰格外的协调相称,一下子简直有些现了原形的感觉。

这些人中,只有李纪一个人知道他们二人的底细,此时看着他们两个心里也不由十分感叹。而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个缘故,只是被这一主一仆两人此刻旖旎华丽的模样给看花了眼,阿蛮她们当着郡公爷的面,不敢去开夫人的玩笑,便团团将那小六子围住,拉拉扯扯,叽叽喳喳的赞叹个不停,小六子脸上早已涨得通红,一开始还频频向李纪与玉华这边瞟过来默默求救,待见那两位主子均是一副笑盈盈看好戏的模样才彻底死了心。

那阿蛮与阿来两个还算好,阿去那小丫头平日里最喜欢小六子了,她人长的高壮,天生有一把神力,平时沉默寡言的不爱说话,此时看着小六子的样子欢喜的简直无法形容,突然一弯腰就将那小六子拦腰给抱了起来,还用力上下颠顿了两下,小六子哪里料的到她会来这么一手呀,先吓的啊一声叫,而后便连忙用手去推阿去的肩膀,见她脸上兴高采烈的样子,又不忍心拉下脸来去呵斥她,只能小声急急的求道:

“阿去快放我下来,阿去,快放我下来啊!”

其他人也均没料到这阿去会出这样的法宝,先都是一呆,而后便一个个扑地狂笑了起来。

玉华笑的啊呀呀呀的直叫娘,脚软的站也站不住了,一手捂着肚子,一手连忙去扶自己头上歪掉的小花帽,脚下一个不稳便踉跄的往后退了一步,她连忙挣扎着想去抓个东西稳住身子,却是一下子便跌入了一个宽厚温暖的怀抱之中,她忙仰头去看,李纪也正好俯首看了过来,那一双狭长凤眼中,同样也是欢喜的不知该如何形容的神色。。

79_79695长安城中风云变化,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定国郡公夫妇自然一时还并没有得到消息,李纪终于办完了自己的正事,当然就要轮到去做一些表面文章了,他这一趟打的可是探望旧部的名义,那定州与蔚州两城的守军中,可是有不少将领早就在翘首以盼了。

探望旧部这种事,是无需郡公爷夫妇再日夜兼程的赶路了,李纪特意嘱咐部署放慢了脚程,几乎每走一个时辰都要找地方停下来休息,等他们车队这样走走停停的终于来到定州城的时候,玉华与女眷们也大都已经恢复了精神和体力。

这定州,便是当年太子妃车芷兰一家拼死守卫之地,在车芷兰被选为太子妃后,朝廷特意派了人在定州城头刻了一座忠义碑,就是按着当年卢彦孝所提的那个思路,并不提车家当年的冤案,只大力宣扬车家人忠君勇义和圣人的爱民如子及广袤胸怀,如今这定州城倒是因为出了个太子妃车氏而扬名了。

而李纪就是当年带着人解了定州之围的将领,这定州守军与他曾共同浴血城头,这感情自然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他堂堂一个亲王之子加上冠华大将军,能携着娇妻特意从长安城远赴北疆来探望边疆守军,更是极为少见的,李纪他们车队来到城下时,那定州城的守将李司马早已率众在城外迎候了。

李纪放马奔到那李司马跟前,见李司马俯身要跪拜自己,连忙跳下马一把就将他扶了起来,看着他银盔下露出的满头的银发,李纪心中一声长叹,便伸手重重拍了拍李司马的肩头,朗声笑着说道:

“长久不见,李司马这膀子还硬邦邦的甚为结实啊,怎么样,可还敢和我这个小辈去沙场上单独较量一场吗?”

李司马见这冠华将军虽封了郡公娶了娇妻,却仍是当年在军中不拘小节的脾气,心里欢喜,便也不再与他拘礼,携了他的手,带着众人就往那城中去了。

当年那场对战回鹘大胜之后,像李司马这样的有功之臣,又是古稀之年的老将,本应该顺理成章的官升三级被调回京城安享晚年了,但这李司马却因为早年自己误会挚友车镇将一事而一直深怀愧疚,他早就立于那定州城头车镇将舍身就义的地方发过誓言,今生便要长守在这定州了,直至埋骨于斯,朝廷感念他忠勇大义,虽这定州司马一职升不上去了,却敕封了他一个正四品的勇义伯的爵位,并可世袭三代,在武将里也算是地位尊崇的了。

这进了城梳洗一番之后,那李司马早在家里设好了晚宴招待李纪夫妇,玉华虽然还有些疲劳,但这李夫人及守军将领的夫人们与那长安城中贵妇不同,一个个性子都颇为豪爽朴实,见了玉华这样玉雕一般的精致人儿,都是毫不掩饰的喜欢与呵护,并不因为她是郡公夫人而疏远敬畏于她,玉华见多了那长安城内各人戴着面具的聚会宴饮,今日倒是难得痛痛快快的享受了一番宴饮的乐子。

见玉华丝毫没有架子,言谈间也颇有见识和品格,那李夫人看着越发心喜,便笑着对玉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