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嬷嬷送玉华回永嘉坊的时候,已经问过她了,这会儿便将她的原话复述了一遍:“五娘说都是她自己的错,说她跳完柔旋舞的时候,脚便有些发软,可后来却只顾着贪玩,一心想早点去看那曲江柳,走得太急了,便摔到了。”
顾氏仍闭着眼问道:“阿令,你怎么说?”
阿令等几个还跪在案前,此时连忙答道:“启禀夫人,虽然五娘宽容,但奴婢不敢隐瞒,是奴婢愚钝,没能察觉到五娘的脚不便利,是奴婢走的太急了,才害的五娘受伤。奴婢甘愿受罚,还请夫人严惩奴婢。”
五娘受伤的事情,顾氏本来并没过多怀疑,因五娘只是走出幕账没多远便摔了,她压根不可能料到后面要发生的事情,现下她听了两面的说法,更觉得合理了,五娘怯懦,脚软也不敢说,阿令轻狂,只顾带着五娘急匆匆赶路,此事也只能说是老天爷不帮忙而已。
想到这里,顾氏便说到:“你们几个,大约都是被我纵容坏了,今日这事,正好也给你们提个醒,明日一早,凡是在我这正院里当差的,排好班,每个都去二门外领板子,阿令十个,其他一等的八个、二等的五个、三等的三个,以儆效尤。”
阿令一听,脸上顿时吓得失了血色,如此这样罚下来,自己岂不是成了这院子里的罪人了,她哆哆嗦嗦的磕头谢恩便下去了,这次教训恐怕会记得很长久。
处理好了五娘的事情,顾氏又闭眼靠着好一会儿没说话,等到饶嬷嬷狠狠的替她按压了几下太阳穴,才打起精神问道:“六娘如今怎样了?”
“回禀夫人,娟娘已经去看过她了,六娘大约是受了寒,又加上受了惊吓,如今发起了高热。”。
说话的,是齐嬷嬷,她跪在最前面,一张丑肃的老脸,如今却是一片衰败之色,她隐约觉得,自己大约是要害死在六娘这个小贱人的手里了。
作者有话要说:
卡文卡的厉害啊
一时间,两边人马就这么相对而立,都有些呆住了,崔泽厚率先回过神来,他不敢多说什么,只命身后的小厮赶紧去把六娘崔玉芳抱过来,那小厮刚要上前,身后却又是一阵喧哗,崔泽厚眉毛不由抖了抖,心道一声“巧了”。
“臣萧蛮子参见殿下。”,这突然冒出来的,却是翰林院侍讲萧蛮子,他也是从柳映堂过来的,头上只用玉簪扎了一个发髻,连蹼头都没有戴,衣襟也半敞着,身上散发着浓郁的脂粉香气,他身后还跟着两三个人,却都是这长安城内以放荡形骸、尖酸刻薄著称的勋贵子弟,也俱是有些衣冠不整,此时虽也都跟着拜倒在地上,眼睛却不住的往那太子身上打量。
这时,崔泽厚身边的小厮已经上前将六娘接了过来,李济民也叫萧蛮子几人起身了,这萧蛮子一双吊梢眼先在六娘的身上盘旋了良久,又滴溜溜的转到了太子身上,最后停在了太子大衫里露出的天青色弹墨腰带上,那腰带不知怎么的松松垮垮的半散着。
国公爷崔泽厚此时好像有些慌了神的模样,对着双方匆匆的说了几句客气话,先打发走了萧蛮子几个人,就急忙拥着李济民回了柳映堂,而那小厮则抱着仍在低声啜泣的六娘飞奔而去了。
玉簪宴曲终人散事,已是戌时中,再过一个时辰便要敲那闭门鼓了,虽来宾都是城内的达官显贵,但无特殊状况下,还都是会赶在宵禁前回府的,各家的马车已经聚集在永嘉坊东侧的里弄,依次排队等着接人,王氏带着二娘一上了车,便拉下脸来,沉声问道:“你没事做,去管那五娘的闲事干嘛?”
二娘崔玉珍被王氏问的一愣,她刚才在席上时,自五娘跳了柔旋舞下来,便心绪复杂的一直盯着五娘发呆,所以才会看到五娘被阿令叫走了,便留了心,后来突然听到幕帐外隐约传来小姑娘的哭喊声,就出来查看了一下,谁知还真的有事,现在被母亲骂了,却还搞不清楚自己错在了哪里?
王氏见女儿懵懂的样子,越发生气了,连声问道:“你以为你是那五娘的什么人,她现在是永嘉坊的女儿,在她自己的府上受伤,一举一动自会有人安排照顾,何须你去冒冒然插手?那阿令也是你能管教的人吗?难道五娘扭伤了脚,你三伯母会放任她不管吗?什么时候轮到你在永嘉坊指手画脚了?”
王氏这一连串的责问下来,二娘听了顿时觉得十分委屈,微嘟了嘴辩解道:“阿令本来就不对吗,五娘的脚都伤成那样了,她还只想拖着五娘往前走,我怎么就不能管了呢,那五娘毕竟也是我的妹妹啊……”
一听了这妹妹两个字,王氏的头便轰的一声响,扬起巴掌似乎是想去打女儿,二娘何曾见过母亲这样,吓的一缩脖子,眼圈都红了,王氏看见女儿惊惧的样子,心中一酸,手便软了下来,转眼间,自己却也红了眼眶。
二娘见母亲这样伤心,才真正害怕了,急忙挪身上前搂住王氏,一叠声的认起错来,王氏斜眼看着女儿,心中暗叹了一口气,知道她并没真正领会自己的苦心,便耐下心来,细细与她说道:
“那五娘,不过是你父亲在外面荒唐无度的孽种,若不是因为你三伯母要人,你父亲压根就没打算认她,而如今她们五个表面看似风光,其实只是你三伯母养来今后拉拢人用的筹码而已,你是什么样的身份,怎么能把自己与她这样的人相提并论、姐妹相称呢,你元娘姐姐看着对她们五个极好,可你认真想想,林儿对七娘与五娘那是一样的吗?母亲不是说你元娘姐姐在作伪,你元娘姐姐这样的做派才是对的,对她们几个人,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心里可不能犯糊涂,珍儿,你心思淳厚,对谁都真诚以待,可你却不知道,这人心险恶啊i”
说到这里,王氏略停了停,再开口时,声音里已带了一股深深的恨意:
“你看那五娘一副怯懦胆小的样子,可你哪里知道她的厉害,她在咱们家里时,仿佛连大字也不认识一个,可刚才你三伯母却说她不但识字,甚至还极善于辩证应答,连那刘娘子也都夸好,这样的情形,你可知道吗?你还一心想护着她,可她心里,却说不定拿你当傻子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