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光是父亲严厉也就算了,崔玉珍本是个倔强的,虽然害怕,可心里还是极不服气的,可是在永嘉坊要小心行事这个事情,母亲也是再三叮嘱过的,而且话语间说的很明白,若是自己只图一时嘴巴痛快,就会白白连累父母上门去赔罪受折辱,这话让崔玉珍委实难受,所以对着崔玉媛时都一直格外隐忍的。
这会儿得了元娘解围,二娘心里好受了不少,她心里想着,无论如何,三伯母和元娘姐姐对自己都是很好的,想那七娘也是人小不懂事,自己是不应该和她计较,这般想来,便强打精神露出一个乖巧的笑容来回应着崔玉林。
王氏那边和顾氏说话,却一直极为留心看着女儿的动静,先时她们争吵时她倒还冷静,此时看到二娘这样一笑,胸口顿时闷的慌。
见她脸上神色有变,顾氏柔声问道:“妹妹可是不舒服?”
王氏心里一紧,连忙说道:“早起便有些头晕,许是昨晚睡的有些不安稳,没甚大事,这会子已经好多了。”
“若是身子不舒服,便早些回去吧,我本还想多留二娘玩会呢,我就喜欢这孩子的娇憨劲,比我家这两个可省心多了。”
听顾氏这么说,王氏连忙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笑容满面的说道:“唉,她哪里比的上林儿和媛儿呢,别说元娘,光是媛儿这利索能干,我都羡慕的很,也就是嫂子你偏疼她罢了,可不说你们娘俩个投缘呢,二娘在家里可没少和我念叨多喜欢您,一会儿说三伯母喜欢这个,一会子说三伯母会弄那个的,弄的我这个做娘的,都难免要不时吃些飞醋呢。”
王氏说到这里,连着一旁伺候的下人都一起凑趣的笑了起来,顾氏自然也是笑语盈盈的,两人又说了一下玉华她们两个的情形,王氏便以身子不适为由告辞出来了。
娘两个坐上马车,王氏才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按着她的本心,是一万个不愿意这样常带着二娘来永嘉坊的,可她也知道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在别人面前她还能端着崔氏夫人的架子,但在顾氏前面,她如今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其实她自己倒无所谓,只是实在不想二娘受委屈,尤其是在元娘崔玉林跟前,看着二娘被她唬弄的团团转,委实让王氏心里难受的紧。
二娘总觉得顾氏与元娘待她是极好的,却没想过,她们若是真对二娘好,又怎会放任崔玉媛那小娘一再的放肆,却从不管教一句呢,崔玉媛今日这般的举动言辞,已可说是毫无礼数可言了,哪里还把自己这个婶婶和崔泽观这个堂叔放在了眼里,若是二娘敢说出这样的浑话,莫说崔泽观,连自己这个当母亲的也绝不会姑息的。
可是,王氏又并不敢把这些都与女儿一一挑明了,她是个精明的,早就看清了崔氏一族如今的形式,今后崔氏满门恐怕都是要依附于永嘉坊过日子的,不管真相如何,女儿如今面子上总算与顾氏和那元娘十分亲昵,今后二娘的前途,还要多多依仗她们两个的,二娘这样子懵懂些,大家都还好过些,真要撕破了脸,只有对自己府上更不利。
不管如何,王氏这趟总算敲定了送两个小娘去永嘉坊的日子,说是要等下月顾氏做寿辰时,与其他几家的另几个小娘子一并进府。
王嬷嬷惩戒了芸娘,却也不敢大意,当日傍晚,便大概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报于了夫人王氏知道,言语间却只说那芸娘大约是小孩子心生妒忌,想要出言讥讽五娘几句,却差点牵扯了二娘进来,自己因怕她今后言语都这样随意,所以就借故吓吓她,让她今后更谨言慎行些。
这王嬷嬷是个老道成精的,她若是将芸娘的心思统统点破,说的那么不堪,为着面子,为着要把五娘压下去,王氏都会不肯的,必要反过来再给芸娘撑腰,可王嬷嬷只说小孩不懂事,却又把二娘点了出来,王氏如今一门心思最怕二娘因五娘而委屈,这一听之下,果然大怒起来,愤愤然骂道:
“一个一个的,都不是省心的东西,这些姨娘养出来的,能有什么好教养,都是惹事生非的贱胚子。”这话一说,是把自己的庶妹也迁怒在内了,芸娘虽是商户出生,却也是正宗的嫡女。
王嬷嬷此时却反过来劝说着:“想来都是小孩子眼皮子浅,没见过什么好东西罢了,表小姐还是十分受教的,虽然有些委屈,倒也是乖乖认错了,这说起来还是咱们二娘真真好气度,不愧是嫡长小姐啊,小小年纪便如此明事理,又懂的体谅大人的难处,比较起来,那五娘在二娘面前,真是一句话也不敢说的。”
这话顿时说到了王氏的心眼里,她并不知当时有五娘一语道破芸娘心思的功劳,只觉得二娘不受挑拨,越发懂事了,心里很是欣慰,如今被王嬷嬷一吹捧,主仆两个顿时又将二娘好一顿夸赞,王氏这才神清气爽起来。
第二日芸娘照常来姨母房里请安,原本她还存了些告状的侥幸心思,早起偷偷把自己的左手在床沿上敲打了几下,本已好了的掌心,看着又略微有些红肿了,她计划着等会儿到了姨母房里,便抢着给王氏端茶送水,好顺便露出些端倪来。
谁知王氏一早脸色便阴沉沉的,还没等芸娘做些什么呢,便肃然将她教训了一顿,倒也没说她昨日受罚之事,只叮嘱她切不可偷懒,一定要好好跟着王嬷嬷学规矩,并强调了王嬷嬷是自己身边最得力的人,要芸娘没事多听她的教导。
这下顿时叫芸娘慌了手脚,她这人最大的长处便是识时务,她心里很清楚自己眼下最大的依仗就是王氏,要是失了她的欢心,别说去永嘉坊,连这安邑坊也要呆不下去的,告状什么的小心思顿时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芸娘急忙站起身恭听王氏的教诲,等王氏说完,又掏心挖肺的说了许多自贬和感激的话,总算才让王氏的脸色好看了些。
自此之后,这芸娘明显老实了许多,王嬷嬷也松了口气,更加加紧了对二人的教导,待到五娘待人接物上基本没问题了,便禀告了王氏,王氏片刻也没耽误,马上向崔泽观报了喜,过了两日,崔泽观去了趟永嘉坊后,便嘱咐王氏择日去趟永嘉坊,拜访一下三嫂顾氏。
一想到要去应酬顾氏,王氏便暗暗叹了口气,虽然不愿,还是早早命人递了消息到永嘉坊去,得了顾氏的回音后,当日便带着二娘去了永嘉坊,正好二娘最近心境颇好,脸上的热痘也好了七八成,已经能出去见人了。
永嘉坊紧挨着兴庆坊,原还住着郑太后的亲族,自六年前那场大乱之后,便成了国舅崔泽厚一家的府邸,作为宗族皇亲的宅子,其精致气派自然不同一般,若不是如今皇后崔泽芳地位超然,断不可能由崔泽厚一家独占此坊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王氏来永嘉坊,便很难直接就见到顾氏了,总要由仆妇们陪着,在偏厅里候上那么一小会儿,才能被领着到正厅去。
“让弟妹久等了,妹妹可别怪我。”顾氏一见到王氏进来,就满脸带笑着表示着歉意,只不过动作永远比话语慢半拍,等王氏已经快行完了全礼,她才伸手扶住了。
顾氏虽然衣着颜色特意穿的暗沉,装饰也十分简单,神态举止都是一副端庄慈祥长者的姿态,但一张容长脸上五官端丽清秀,气色也是极好的,看着犹然是一位绰约佳人,她待人十分和气,不笑不说话,熟悉崔泽厚夫妇的人都觉得,如今他们夫妇两人是越发的相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