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直逼仰光 1

靠着射程超过10公里的远程火箭炮和无孔不入的侦察兵部队,缅甸日军的重火力武器部队一直都是军的重点打击目标,失去了大口径火炮的缅甸日军早已经没有了反攻的能力,所以他们目前只能龟缩在仰光一线苦苦支撑。而就在此时,日军辛苦帮助泰军组建的装甲部队又遭受闫希光所部的围歼,虽说那只是泰军一半的装甲力量,但也令的驻守泰国的日军部队为之肉疼。

日军大本营现在怕的就是这样,他们害怕自己的对手一直使用这种蚕食战术,一点点的吃掉布置在缅甸和泰国的部队。山下奉文的部队在菲律宾正打的如火如荼,根本抽调不出多余的兵力回援缅甸和泰国,但要这么眼睁睁的看着缅甸和泰国被对手占去,日军大本营又似乎有些难以接受,于是乎,日军大本营做出了一个决定收缩兵力,等待反击。

日军大本营紧急做出决定,决定把缅甸境内剩下大部队全都调去泰国坚守,如果泰国也守不住了,就继续后撤去马来西亚,相信凭借马来西亚狭长的地形优势,他们一定能坚守到山下奉文回援的部队。卓飞并不知道日军大本营会做出如此的决定,他只是按照计划好的战术在调动部队,对龟缩在仰光一线的日军实施徐徐挺进和全面压制的战略战术。

最先发现日军不对劲的是一支奉命渗透的侦查部队,原本被日军防守的很是严密的防线上居然出现了十几处疏漏,这引起了侦查部队指挥官的兴趣和警惕。一番侦查和打探之后,这支奉命渗透敌后的侦察兵部队赫然发现,敢情日军已经开始在打包物资,准备向泰国撤退了。

“打,马上对仰光一线的日军发现实施攻击,可不能放任他们把那么多的物资都带去泰国,就是都烧了也不能让他们带走。”得知消息的卓飞随即马上下达战斗命令,布置在前线的军炮兵部队随即做出反应,在日军还没有彻底反应过来之前,就对日军防线实施了连番的炮火覆盖。

天要塌了,面对铺天盖地般砸来的炮火,缩躲在战壕里的日军前线部队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与此同时,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一师装甲部队已经轰隆隆的逼了上来。军的全线进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等他们反映过来并构筑内层防线的似乎,军的火箭炮部队已经亮出獠牙,把雨点般的火箭弹砸向刚刚恢复些许信心的日军头上。

把封堵在仰光一线的日军逼去泰国境内,保护伞公司就能实现对缅甸全境的掌握,而逃遁进泰国境内的日军还能成为军大举进军泰国的借口和掩饰。按照卓飞的作战计划,等军彻底歼灭泰国境内的日军时,恐怕那些早已经杀红眼抢红眼了的缅甸仆从军,早就已经把泰国的实际人口降低到一个令卓飞满意的程度。

军高级军官中,就只有陈赓等很少几个人知晓卓飞的作战计划,经过一番简短的商议,军最终决定,在向泰国增兵两个团的同时,顺着勃固山脉西侧南下的军三师放弃清剿和收复沿海各岛屿,而是直接顺着海岸线南下攻击兴实达和勃生,直至伊洛瓦底江口。卓飞作出如此决定,是为了挤压仰光日军的生存空间,并迫使他们向泰国转移,为军大举进军泰国找好借口。

如此大的战略调整,卓飞不可能不告知重庆方面,虽说缅甸战事在明面上跟重庆没有任何关联,但实际上,瑞丽兵工基地和训练营一直都在接受联合政府提供的物资供应。卓飞当初在重庆坦言要拿下整个南亚,联合政府高层们就已经私下讨论过这份计划的可行性,虽说有不少高层认为卓飞的终极计划未必能够成功,但还是有不少高层支持卓飞的计划。

虽说不是全部的政府高层都支持卓飞,但联合政府最后还是做出尽全力支持瑞丽兵工基地和训练营的决定,毕竟保护伞公司还帮着政府训练新军了。依托保护伞公司和云南省政府联手修建的铁路,一直有源源不断的物资流入瑞丽,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物资保障,才使得大批不事生产的犹太技师们不至于饿肚子,而专心为保护伞公司生产所需的武器弹药。

联合政府的支持是坚决的,所以在某些时候,卓飞也就没必要隐瞒自己的一些决定和作战计划。教过卓飞调整之后的作战计划被传达下去,同时也用电波传去传去,拿到这份作战计划的政府高层们照例开会讨论。政府高层们最后做出的决意令卓飞很是满意,不但继续保持了对瑞丽的物资支持,还加大了从河南、山东等地抽调移民南下的速度。

卓飞现在主要面对的便是尽一切可能挤压仰光日军的生存空间,但移民的南下安置却是另一桩令卓飞感到头疼的事情。卓飞身边对民生事务有所建树的就只有安吉拉和薇薇安两人,可安吉拉要留守瑞丽,薇薇安又被自己派去边境地区负责和日军战俘部队的联络,派谁去负责移民的安置就成了一个难题。

第一批进入缅甸境内的数万移民,一直在接受保护伞公司的军管,可后续到达的南下移民将会是十几万人或是更多,继续对他们实施军管显然已经不合适。“这有什么好难办的,我马上上报上级,从延安给你派几百个政工干部过来,管保把那些南下的移民管的服服帖帖的。”得知此事的陈赓哈哈大笑,卓飞忧虑的事情,在他看来都是些小事。

陈赓的建言令卓飞眼前一亮,卓飞倒是不担心保护伞公司和之间的合作,他只是先前没有想到这些。的政工干部是连俘虏都能成功改造的能人,只是管理一些移民,那还岂不是手到擒来。既然是陈赓想自己打了包票的,卓飞也就放权把这件事情交给了陈赓,自己却抽出身来专心应对加派部队挺进泰国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