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事件

这时英国国内广泛开展要求张伯伦下台,反对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抗议运动,9月25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也拒绝了戈德斯堡备忘录。于是,英法两国只得再次进行密商对策。1938年9月26日,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里,凶相毕露地叫嚣:“如果10月1日苏德台区还沒有交给德国,我希特勒就是打进捷克去的第一个士兵”,同时他命令德国命军队必须在9月30日做好“绿色方案”计划的行动准备。

1938年9月27日晚,希特勒用急电拍给张伯伦一封信,吁请他继续努力,“使布拉格政府在这个最后时刻恢复理智”,提出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进行“谈判”。热衷于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把希特勒的这封信视为救命稻草,立即给希特勒复信并建议邀请法意代表参加拟议的国际会议。

1938年9月28日清晨,法国驻德大使按照本国政府指示晋见希特勒,献计说:“当你的主要要求能不需要战争而得到满足时,为什么你要冒那种风险呢”这正合希特勒之意。当天下午希特勒便决定向英法意三国发出请帖,要他们第二天到慕尼黑开会,协商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題。1938年9月29日12时45分,慕尼黑会议正式举行,“意大利建议”成为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

以上这些都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可现在由于卓飞和青霉素的出现,原本发生在38年5月的五月危机已经初现苗头,而英法两国却恰恰在这时向德国政府伸出了橄榄枝,并把捷克斯洛伐克当做筹码抛给了德国。英法两国此举的目的原本是为了利益德国去遏制苏联,同时也为获得盘尼西林的建厂生产权,可他们万万沒有想到,这也是德国政府暗中控制盘尼西林出口的主要缘由之一。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不但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占领捷克后,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阵地。

1938年初,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以后,便把侵略的矛头隐隐指向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计划是先占领德捷边境的苏台德区,然后再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一旦德军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欧洲的大门就等于彻底向德国敞开。

控制盘尼西林的出口,德国政府和希特勒原本只是为了从各国手中获得大量的物资进口配额,可令他们沒有想到的是,英法两国却在这时把捷克斯洛伐克拿來当做谈判的筹码。希特勒早就对捷克斯洛伐克虎视眈眈,面对英法两国提出的合作建议,希特勒沒可能会拒绝,但胃口超强的希特勒却想要在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的基础上,从英法两国获得更多的好处。

汉森的家族在政府内部有关系人,英法两国和德国政府之间的密议虽说还只是个议題,可身处柏林的汉森很快便已经弄到了详细的会议纪要。电报从柏林传到纽约,得知此事的卓飞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敢情捷克斯洛伐克真的是被英法两国“卖给”德国的。苏联人虽说对盘尼西林还沒有表现出北极熊的贪婪本性,可卓飞知道,只要输了知晓了捷克斯洛伐克的事情,一定会着急上火的赶去柏林。

相比在一战中落败的德国,英法等国实际更为忌惮苏联人,和德国相比,苏联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且斯拉夫人从來也沒有隐藏过对欧洲的窥视和贪婪。正是在这种国际氛围之下,英法两国才会提出将捷克斯洛伐克交给德国控制的提案,也他们更希望看到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争斗。

“按照b计划实施。”卓飞回复汉森的电报里就只有寥寥几个字,但身处柏林的汉森却已经明白了卓飞的意思。收到汉森电报的第二天,位于第五街上的金盾公司便全面暂停了招募退伍老兵的事物,当着调查局那些特工的面,金盾公司所有工作人员连同后续招募來的百余名退伍老兵在纽约港登船,一股脑全都去了墨西哥。

“墨西哥是个好地方,美英石油公司在墨西哥受挫,我们的人在墨西哥只要不去推翻政府,就不会受到墨西哥当局的关注,相信墨西哥人对油田保安队的日常训练也不会太感兴趣。”金盾公司全体搬迁去墨西哥,临行之前,卓飞让他们带去了给安吉拉和薇薇安的亲笔书信,有些事情,写信远比发电报说的透彻。

4月25日,也就是英法两国就捷克斯洛伐克问題秘密接触德国政府的第三天,卓飞带着他精心挑选出來的30名退伍老兵登上了去往德国的大船。德国之行,是卓飞在南京时就谋划过的事情,在他整个的计划中,德国之行所占的篇幅甚至超过了他在美国的布局。原本卓飞是准备过了6月再去德国,可英法两国在此时就提出捷克斯洛伐克问題,使得卓飞不得不改变计划,提前赶去柏林和汉森汇合。

盘尼西林只是卓飞给希特勒准备的第一份礼物,在盘尼西林掀起如此大风波之后,卓飞为希特勒准备的第二份礼物即将登场。在英法几国眼中,德国向外扩张的势头已经无法继续掩饰下去,可现在的问題是,是继续压制德国还是冷眼旁观德国和苏联之间可能出现的争斗。而盘尼西林的出现和拜耳公司削减盘尼西林出口,恰恰给了英法两国适时提出捷克斯洛伐克问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