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用来审案的大堂被清理一空,当中摆放着几张方桌拼接而成的指挥台,当刘禹等人走进来时,他的亲兵已经将一张高比例的地形图在台子上铺开。
“前厢到位没有。”
他的身后是总指挥使马应麟和几个厢指,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员,他们没有穿制服,而是各种普通的装束,听到他的问话,马应麟首先答道。
“截止昨日为止,前厢的第一军进驻昌平,第二军在怀来以西,第三军接近龙庆州,第四军正向石槽、牛栏山一带进发目的地是顺州,第五军到达榆林镇后便没有动作,如果一切顺利,他们会在今明两日完成布署,切断鞑子的北逃之路。”
“北边只放一个厢,会不会有些单薄?”
出言之人是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操着一口北地汉话,正是半岛战役中率先投向琼州的上万户郑镇国,他是阜平人,家乡位于真定路的西部边界,在进军河北的过程中,他主动说动了家中放弃抵抗,使得半个真定路不战而降,也赢得了刘禹的信任,与他一块儿的几个男子有着同样的背景,是半岛大军中几个投诚的汉军万户,家小俱在河北各路,都为新军的解放行动立下功劳,被刘禹集中起来,以幕僚的身份参与军机,有点像是后世的参谋班子,取得就是他们熟悉北地形势,虽然没了军权,能站在这位新主人的身边,他们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如今的形势已经渐渐明朗,最后的决战即将到来,他们都是经历过半岛战事的,见识过琼州军的真正实力,又在琼州呆了一个多月,亲眼看到了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奇事物,早就在心里倒向了对方,只是一时间没有机会进入核心圈子罢了,眼下就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刘禹没有答话,马应麟接口说道:“老郑有所不知,前厢是射声军中最能打一部,只有将他们放到北边,才能截住北边的通道。”
郑镇国指着地图说道:“方才听老总的话,他们的速度很快,必然已经引起大都方面的注意,以某家对大汗......鞑酋的了解,他们的反应一定会很快,前厢的几个军分散在各处,相距不近,恐怕压力会不小。”
刘禹盯着地图,头也不抬地问道:“通讯接过来没有?”
一名亲兵跑出去,很快就带来了一个人,纤细的身材包裹在紧身的制服里,竟然是个女子。
尽管抛头露面有些日子了,被这么多大人物齐唰唰地盯着,管道升还是有些紧张,匆匆来到刘禹的面前,向他一拱手。
“主君,昌平县的通讯接通了,他们已然与鞑子接战。”
刘禹接过消息,一目十行地扫了一眼,顺手递给马应麟。
“好家伙,一出动就是五千骑,忽必烈当真阔气啊。”
马应麟看完递给郑镇国,几个人全都站到他身后一起看着那份消息。
“事情有些不对。”郑镇国看过之后,马上趴到地图上。
“何事不对?”
“数目不对,主君来看,昌平县城距离大都不过百里,骑军半日可达,步卒赶得快一天一夜也尽够了,按消息上所说,第一军从进驻县城到敌人来袭,不过两天而已,这么长的时间,缘何只派出了一千步卒五千骑兵?”
“老郑,你担心他们还有后手?”
“一千步卒应该是试探,五千骑兵是突袭,可若是我军不出城呢?岂能无步卒押后,昌平县城只有一个指挥的兵力,连城墙都站不满,这个消息必然有内应告知大都,某料定这支步卒不会少两个万人队,或许更多,目标就是第一军。”
刘禹渐渐回过味来,打仗不是玩战略游戏,敌人的应对不是电脑设定好的,而是有着极大的变数,他所面对的是这个位面最强的家伙,不是什么蠢人,前厢的五个军摆得那样开,可想而知人家会不会利用?这里的百姓心向何方,只看如临大敌的良乡县城便可知一斑,他不能将所有百姓都关起来,又没有力量截断所有的通道,因此在大都路,敌人在情报方面,不会逊色他多少。
“那就电告前厢各军,向昌平县城方向靠拢,左厢。”
马应麟身后的一名男子抱拳应道:“末将在。”
“你的左厢动作要加快,向马安山、麻峪口一带进击,以备策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