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北伐(六十九)

看着通讯兵背着的那个铁皮箱子,恨不能一脚给踢进河里去。

当兵这么多年,何尝有过这么憋屈的时候,连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借口都找不到了,一旁的张德全将千里镜递给他。

“老郑,军指是为咱们好,你看看,别的城门还没有实现突破,咱们孤军深入,虽然能拿下头功,可伤亡肯定小不了,第三指已经被主君点过名了,你老郑是个不怕死的,可将士们的命精贵啊,咱们可就这么点子人,你还想不想打进大都城了?”

郑福一言不发地看了又看,终于相信了他的话,前线的指挥使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片,哪有军指掌握全局,敌人的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急切之下增加伤亡没有任何必要。

“张教员,老福是个老粗,比不得你们文化人,日后还要多提点才是。”

“都是同僚,你客气了。”

张德全淡淡地说道,文化教员可不是教书先生,担负着掌握一军思想动态的重任,他们的任务就是深入到每一个都、队、伙里,切实了解每个军士的需求,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是在发生枪击案之后的举措,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军队的掌控力,前所未有地大。

这一点,郑福也是心知肚明,发发牢骚可以,但绝不能玩真的,否则等待他的就是战场纪律,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会站在他那边,哪怕是平日里称兄道弟的几个将校,因为他们同样受着制约。

“各都加紧肃清残敌,遇到躲在壁垒后的,按照野战条例,可以呼叫炮火支援。”

速度放慢没什么,郑福毫不客气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分配给他的炮兵都成了最繁忙的一群人,随着一个个壁垒被攻克,他的指挥开始慢慢向城中推进,后营的保障人员在几个城门之间川流不息,将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送上来,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

清苑县城的战斗持续了两个半时辰,比平均水平高出一半,原因是敌人获得了一些防御火枪的办法,如果不是炮火的支援来得又快又准,伤亡可就难说了,毕竟是巷战,敌人有可能从任何一个地方射出冷箭。

与其他城池一样,云帆没有摆出“围三阙一”的打法,而是以四个指挥分别攻打四门,留下一个指挥做预备队,力求全歼守敌,结果与他的战前设想相去不远,守城的敌军一万余人无人漏网,守将张弘略在保定路总管府放在了一把火,赶在炮弹落下前将自己烧成灰烬,当枪炮声渐渐平息下来,胆大一些的幸存百姓走出家中,看到形同废墟般的城中升起了一面赤红的旗帜,上面的国号让他们既感到熟悉,又是那样地陌生。

就在步卒一座座拔除那些顽固的钉子时,得到补充的姜才所部骑军已经跨过徐水,绕过釜山,直直地插向易水之滨,易州,这个曾经大宋的心念之地,就在他的眼前。

而越过易州便是鞑子的都城,大都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