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北伐(十八)

“不曾。”那人摇摇头:“不过属下问过他的下落,说是被解除了官职,归田隐居了。”

“归田?”高达摸摸着花白的胡须,喃喃吟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由于有着大江之利,在占领了岳州之后,元人便一直没有忘记重建水军,既然是水军,当然是以南人为主,因此在他的麾下还有一支数百船只的水军,此刻便在城外的洞庭湖中操练,那些水军多数都是附近的渔户,成军时间只有一年左右,勉强能看懂旗号前进后退而已,完全不知道算不算优势,他哪里敢做指望。

岳州城的城门在战事将启时就实行了严管,每一个入城的人都会被盘查,以防被奸细渗入,李世安穿着一身破烂的衣衫,脸上黑乎乎地,露在外头的肌肤满是泥垢,手上柱着一根木棍,跟在人群中东张西望,他在这里已经停留了三天,就是想要听一个准信,岳州是荆北门户,消息汇聚之地,他在这里首先等到了大江上游下来的江陵府军,也就是高达所领的新附军,人数才不过区区万人而已,以新附军的战力,最多只能算是汉军的辅军,战力能算一半就不错了,令人不解的是,应该早就到达的鄂州援军迟迟不至,三天之后,他得到了一个意料之中但又极度失望的消息,潭州城破了。

李世安想知道的是自家爹爹的下落,若是被俘还有一丝生机,怀着这个念想,他又多等了两天,岳州城的城防日益严苛,鄂州方向依然毫无动静,两天之后他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目标,一个逃回来的潭州守兵。

从他的口中,李世安知道了一切,宋人不光攻占了城池,还杀光了几乎所有的人。

“宣慰司被宋人的火炮夷为平地,不可能有人活下来,死了,他们都死了!”

对方歇斯底里的嚎叫,让他打消了灭口的心思,同样的恐惧自己也曾经历过,李世安看着他跑向岳州城的方向,柱起木棍朝着大江的下游走去,父亲说得对,自己唯一的使命就是将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告知大汗。

潭州完了,岳州一旦挡不住,鄂州就是下一个目标,无论廉希贤来不来援,结果都是注定的。

对于仍然驻守在潭州的琼州军而言,似乎并没有急切进军的打算,随军的民夫带着当地的青壮在瓦砾中寻找尸体,将他们抬出来一一葬下,工匠们在寻找合适的地点,准备规划一座巨大的祠堂,只有后营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赵三娘做完了今天的第七例手术,疲惫地走出手术棚,刚刚摘下口罩歇上一口气,就看到了站在外头的丈夫。

“夫君一直在等我?”

战事一结束,她就忙得脚不沾地,虽然拥有先进的火器,在敌人拼命抵抗下,伤亡自然不可避免,二百多人倒在城中,伤者超过三千人,重伤需要手术的就有千人之多,对于仅有五十名医者的野战医院来说,负担不可谓不重,这三天她一共做了近五十例手术,今天才算做完。

云帆自然是了解这一切的,上前拥过妻子,轻声说道。

“嗯,他们告诉我你今天会结束手术,我就来了。”

丈夫说得话在她心里飘过,来了?来做什么,自然不会是约会,赵三娘心里一动,抬起头。

“是要上山么,等我梳洗一下,换身衣衫。”

云帆看着妻子疲累的模样,忍不住有些心疼。

“我没想到你会这么累,不如等明日一早吧。”

赵三娘看出了他的犹豫:“是不是你们明日要开拔?”

“嗯。”云帆点点头:“前厢明日就要走,我们第一军午后出发。”

难怪,赵三娘挣扎着说道:“等我一会儿,这就来。”

半个时辰之后,夫妻俩结伴上了岳麓山,九月枫叶渐红,山上繁花胜景,正是最美的时刻,云帆走了一路说了一路,向她讲述自己在这里的生活轨迹,

“快放我下来。”

在他的坚持下,赵三娘伏在他的背上,一路被他背上山,两名军士提着东西跟在后头,被外人瞧着让她很是不好意思,终于到了山上便赶紧叫道,云帆没有再坚持,将她放下来,赵三娘脸上有些发烧,稍稍理了一下头发,突然发现丈夫的声音消失了,诧异地一抬头,眼前是一片焦土,断壁残垣掩映在高过半人的杂草中,云帆用极低的声音说了一句。

“这里便是我长大的地方。”

赵三娘被他牵着手,穿过那些杂草走到后山,也是一样的情景,到处都是倒塌的梁柱,地上还有烧灼的痕迹,她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云帆脚步不停地带着她来到了一处土堆前,从两名军士手中接过篮子。

“你们先下去等着。”

赵三娘看着眼前的土堆,想像着那种难以形容的惨状,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爹、娘,叔伯婶婶,不孝儿来看你们了。”

云帆将篮子里的元宝香烛拿出来,用颤抖的手点上,赵三娘赶紧双膝跪倒,帮他一一摆出来。

“那些害死你们的贼人,儿子一一手刃在此,希望你们的在天之灵能安息,保佑咱们家的子孙,无灾无难,保佑妹子好生活下去,保佑”

他哽咽着说不出话,狠狠地一拳锤在地上,赵三娘伸手过去握住丈夫,看着妻子温柔的眼神,云帆再也忍不住了,“啊啊”地哭出了声。

赵三娘扶着他的肩头,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这个无麻药缝针都不曾皱过眉头的汉子,其实一直在压抑着自己,何曾有过如此失态的时候,今天总算是发泄出来,她很悲伤,也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