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工业

“产量太低,运输效率太低,既然有那么多闲人,尽量利用起来,把那些人都赶去挖煤,从矿区修一条路直通海港,设立煤炭专用码头,运到了直接上船,运煤的船用机帆船,我的要求是每天到岸的数量不少于百万斤。”

刘禹也是没有办法,这个量看似大,其实还不足以支撑全岛一天的用量,因此本岛的煤场并不能马上关停,要等海运更有效率以后才可以,他们今日所讨论的,也并不是百姓一天要用掉多少煤,而是占领地土人的处置。

刘禹只要地不要人,再多的地,将来汉人都消化得了,而土著的存在既是不稳定因素,也是一个负担,这样的思维,自然会与陈允平他们产生冲突,在后者看来,征服最要紧的是拿到足够的税赋,这一点倒是与元人不谋而合。

对此他没兴趣一一解释,只要军队照做就是了,总有一天,工业化的大潮会让所有人明白,这一切的必要性。

“阿里海牙到哪里了?”

“据探子来报,他们的前锋已经进了暹罗,另一路转道真腊,看样子似乎打算合击占城。”李十一飞快地说道。

“来得好快,既然他想一战成功,咱们给他这个机会。”

“抚帅打算怎么做?”

“让老孟带人弃城往半岛的底端走,一定要把所有的荆湖民夫都带上,造出来的声势越大越好,到时候把人都吸引过来,本官再去露上一面,你猜阿里海牙会不会全军来攻?”

“属下明白了,这就让人去加一把火。”

李十一心领神会地答道。

“谢升道这厮倒是有几分眼光,不枉圣人看重。”

“那也要州里得用,巴巴地拉那么长一根电缆,又是电力又是通讯,把他乐坏了,一下船就嚷嚷着要大干一场,这不见天地呆在市舶司与二郎商议什么,连芸姐儿的事都顾不上了,吓得那丫头提心吊胆,唯恐避之不及。”

叶应及一边回答,一边将一块粗坯放到机件夹上,慢慢地调整它的位置,又扭过头去,对照三视图看了又看,然后摇动转轮,只听得“滋”得声响,一道火花从不断走动的车刀刀口射出,粗坯上显出一个光亮白闪的镜面,叶应及取下加工件,拿起一把游标卡尺,熟练地量了量,露出一个满意的神色。

这个过程中,刘禹一直没有说话,脚下的这间钢结构厂房,与后世的机械车间颇有几分相似,一排排机床、随地可见的机件、隆隆的声音、身穿蓝色工服的工人,只不过它的水平,还停留在建国初期,大部分时候,都是由一群老工匠带着一群刚毕业的学子,拿着一本《初级机械加工入门手册》自行在钻研,从立体几何、机械制图一步步学起,慢慢地开始安装、调试,到自己动手,完全是按照技校学徒工的教材来的,而他几乎没有插过手,全靠录像和书本资料,再辅以大量的动手实践,几个月下来,似乎也有模有样,左右废钢铁有的是,拿来练手再好不过了,等到把外头那些堆积如山的废钢铁变成同堆积如山的钢屑,一条实验性质的炼铁生产线也差不多快建好了,到时候直接回炉就是。

这一切,并不是他想到的,而是叶应及主动提及的,最初的原因是后者想要仿制56半,说起来,这种结构简单,加工难度低的名枪,想要在后世找一条加工生产线都难,而叶应及的意思,竟然是想纯手工打造,于是刘禹一拍脑袋,干脆拉了一堆老式车床过来,让他们慢慢练手好了,反正琼州的电力正在一步步上台阶,水电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五十万千瓦,而民用电尚未普及,工业还只是个雏形,不多整点用电的东西,发出来的电就纯粹浪费掉了,所以他才会想着将海底电缆一直铺到中南半岛去。

按照专家做出的产业布局,琼州本地不会建设太多的工矿业,而是朝着宜居城市发展,比后世的旅游支柱产业还要彻底,就连岛上著名的石碌铁矿都给封闭了,除了做试验和陪养性质的小型炼铁设备,根本用不到多少铁矿石,这些原材料的也可以通过一海这隔的安南等地运来,就连原本发现的一些浅煤层和相应的蜂窝煤生产,也会搬迁到煤炭专用码头的附近,安南的煤田质量和产量都是琼州无法比拟的,何必要破坏本地的生态环境呢。

尽管看到了刘禹来找自己,叶应及仍是一丝不苟地检查了每一个上机者的作业,并布置了下一项内容,这才脱下袖套,与他走出厂房,刘禹还是第一次来这里,举目一看,外面是平整好的土地,按要求作了“三通一平”,现在只有一间孤零零的厂房,居然连个办公室都没有。

“就在这里吧。”叶应及带着他来到一棵树荫下,刘禹扔了一根烟过去,看到对方满是油污的双手,毫不在乎地接过来点上,不禁笑了。

“不是发了劳保手套,这油很难洗的,洗了也是一股子味,小心嫂嫂不让你上床。”

“无妨,最近都住在这里。”叶应及嘿嘿一笑:“那手套太厚,摸着不塌实,手册上也说,光着才会有感觉嘛。”

刘禹吓了一跳,住在这里头?是打算要以厂为家,还是打算与某个厂花发展一段不可不说的地下情?似乎真有一些女工在里面操作。

“你这身子,好点没有,没好利索就不要到处跑,让璟娘她们担心,听观海说,私下里不知道哭过几回,怀着身子呢,我让内子去劝过,你也要多留意,事情千头万绪,急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