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制做

“做出来的事物,若是卖不出去怎么办?”

她的忧心不难理解,手艺人和生意人是两码事,做会东西不代表会经营,而经营不善很容易陷入困境,到那时,事情就会适得其反,还不如不干呢。

听潮耐心地向她解释道:“请放心,所有的事物,只要合乎规格,将被统一收购,不用沿街去叫卖。”

这一下,顾惜惜放心了,那些宫女们有了好的出路,她的高兴劲不比任何人要少,积极性更是无比高涨,感觉就像自己的女儿要出阁,费力操持一般。

刘禹所考虑的,并不是一个纯粹卖资源的合作方式,而是要有可持续性,手工制品,只是其一,哪怕不当历史文物,它本身的艺术性,独特的造型,工艺水平,相信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后世申请一个世遗什么的,那是绰绰有余。

当然了,随着人口的增加,他最大的优势人工,就将凸显出来,以琼州目前的工资水平,有点像是后世刚刚改开那些年,国内工资与海外之差巨大的差距,可能还不只。

从低端制造业,人口密集产业做起,并不是一条好路子,但是要培养产业工人,这是最简洁有效的办法,没有办法,以目前百姓的识字率,还远远达不到后世改开时的最低水准,要求不能太高。

除了与后世的产业对接,琼州本地的商贸发展,也是重中之重,实际上,在他离开的这些日子里,海外贸易的增长,才是琼州得以稳定的重要因素,至少粮食这一块儿,大头的支出,全靠着贸易的贴补。

琼州市舶司,提举黄镛一直在等着他的到来,因为从名义上,这个职事,已经挂到了刘禹的身上,做为朝廷请他收容百万难民的条件,当然了,这也只是个名义,他的贸易手段,早就避开了市舶司的管辖,但交易地点,依然放在临高港,因为坐镇此地的,是府中女主人的亲弟,叶府二公子叶应有。

要说这岛上混得最惬意,最风升水起的,叶应有即便不是排在第一的那一个,也相去不远。

自从管了蕃商这一摊子事,他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做为一个有着传统儒士身份的管理者,他的形象,基本上就代表了琼州的形象,这活让别人干,还真不行。

没那种贵族气质啊。

而老外最看重的,就是这层皮,一听到他的老爹位极人臣,还是个公爵,顿时在身份上就会矮上一截,谈起事情,往往会事半功倍,也让他干得如鱼得水,已经许久没有回到叶府,就连娘子都跟了来,没办法,谁让他还没有个后呢。

“阿里,你这回的货,可比上次少了两成,你知道规矩的,我给你的配额也会少两成,你诉苦也没用啊。”

“亲爱的叶公子,蒙古人断了半岛的供应,连我们的面子都不给,这些货还是从你们所说的天竺调来的,这一近一远,成本上就高出了不只两成啊,我这已经算是多的了,其他的船,还不如我的呢,我也不是为了自己一家叫苦,实情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啊。”

他的话的确是实情,叶应有稍稍有几分迟疑,因为如果太过强硬,会让这些蕃商的积极性大减,也会让琼州少一个重要的粮食来源。

没等他犹豫多久,一个身影的突然出现,让他顿时松了一口气。

每个人都有希望,才是一个社会蒸蒸日上的推动力,假如这个希望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个国家或是民族想不强大都难。

刘禹从来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百姓,只是通过一项项的具体措施来推动,古人一早就有一句话,真是说到点子上了。

上下同欲者胜。

很多时候,当一个民族处于危亡时,也是他最团结的时候,后世的华夏,如果没有倭国侵略者的威胁,可能过上很久,都会被外人视做一团散沙的东亚病夫。

如今的琼州百姓,之所以能够团结一心,也是因为有着元人这个外敌的存在,生存的危机,让他们没有了选择,不得不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和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哪怕这种制度,在不断地挑战着他们过往的认知,和那些道德规范。

男女平等地做工、平等地进学、平等地成为建设者,平等地成为管理者,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顾惜惜和她的那些宫女们,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她们所有人的年纪,都超过了进学和成亲的年纪,按照本地的制度,她们没有了往常宫里的俸禄,只能靠着自食其力来过日子。

好在这些宫女,并不是那种平日里养尊处优的上层人物,这样的人,早就去了德祐府,她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一定的手艺,绣女、医女、调香制粉、哪怕是洗衣做饭,也能找到用武之地,不必担心没有饭吃。

最不济的,也有一条出路可选,那就是嫁人。

美女爱英雄,这是千古不易之理,若是往常的大宋,女子最爱的,莫过于文人雅士,可是经过了国破家亡的磨难,此时的琼州,见天的宣扬,全都是那些雄雄的武夫,好男不从军,经过数月洗脑般的熏陶,那些过去为她们不屑一顾,视之为贼配军的糙汉子,看着竟然也不那么碍眼了。

如今谁不知道,这里的军士,才是社会上最受人尊敬的那一拨,单从一条就能看得出来,人家每天都会上识字课,千万不要小看这一点,在这个时代,无论处于哪个地区,一个识字的人,都是千万人群中的极少数。

识字的军士,大大提升了他们在女人心目中的印象,于是,在这个特殊的营地里,差不多每一天,都会有人离开。

顾惜惜站在人群的外头,看着那些宫女哭成一团,她的心里有些发酸,脸上却带着笑,因为,这不是别离,而是另一种选择,又一个女子找到了男人,不管是不是心仪,至少,这个选择是她们自己做出来的,没有媒灼,没有家长,更没有强制。

截止这个月,营地里已经走了近百人,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她知道自己有一天,也会离开,但不会是嫁人,因为心里的那个人,已经成为了别人的丈夫。

“顾娘子。”

听到声音,她转过头来,听潮同她蹲身行了一礼。

“你不必这么客气的,我可担不起。”

“你是郎君敬重的人,担得起。”

听潮的话,让她笑了,起了一分促狭的心思,凑上前去,在对方的耳朵轻声说道:“去掉敬重二字,才是你想说的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