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常州(十一)

“你部有五百只战船,再拨与你五百民船,从现在起,调刘帅麾下听用,不得有误。”

“属下听令。”

李庭芝分派完毕,对刘禹说道:“子青,你看这样如何?”

“如此甚好。”刘禹点点头。

他本来是想让郑同所部跟自己去的,威果左厢全军一万二千五百人,正好符合他的要求,可李庭芝将郑部放到了招信军一线,调回扬州几乎要竖穿整个淮东路,时间上太不合算,许文德和刘师勇都与自己合作过,配合起来不成问题,洪福的水军是李部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李庭芝毫不迟疑地全数划拨给自己,足以见得,他即使内心不怎么愿意,对于刘禹的要求也是不折不扣地在尽量满足。

不光如此,李部大军在计定的当天,就拔营而出,向着大江的方向缓缓前进,做出一付进逼的架势,这么做的目地,自然是为了掩护刘师勇和洪福部的行动,同时将元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配合刘禹在常州方向上的计划。

在刘禹的计划中,刘师勇部五千人,将从陆路出发,前往泰兴县城,与那里驻扎的许文德骑军汇合,然后再缘江岸而下,直抵常州对面的孤山岛附近,以等待洪福的水军到来。

孤山岛是大江中的一个江心岛,后世这一带与陆地相连,已经成了大陆的一部分,从这里渡江,可以先将送到岛上,将会节省一半以上的水路,而刘禹需要一万步卒建立一个坚固的阻击阵地,以掩护这次行动。

他自己,则在当晚就回到了后世,从扬州坐动车到达位于江北的靖江市,再过江回到晋陵,这么走一趟的目地,是直观地考察一下,这一路上的地理环境,虽然隔了七百多年,大致上的变化还是不多的,因为本就属于江南经济带。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钟茗一早就在等着他,并且一把就将他拉到了位于郊外的一场空白场地。

“这是军分区下属的练车场,你上次的要求被批准了,看,就是那一辆。”

刘禹有些莫名奇妙地顺着她所指的方向一看,乖乖,一辆两边各有三个大轮子,迷彩涂装的轮式步兵战车,正缓缓驶过来,引起他注意的是,车项上还安装着一具炮塔。

“这是不是太夸张了点,我上次也就是一说。”真看到了实物,刘禹反倒有些心虚了。

钟茗白了他一眼:“要不要,不要我退了啊。”

“别。”刘禹赶紧正色说道:“这玩艺,难开吗?”

“不知道,我学会只用了三个小时,你,三天吧。”

听她这么一说,刘禹总算有了些底气,话都说出口了,怎么也不能露怯不是,不就是一装甲车嘛,还是轮式的,怕毛线啊。

“行,三天就三天,你可得找个好点的教官教我。”

“当然了。”

钟茗等那辆步兵战车驶近停下,跳上前部的驾驶仓,将一个圆盖子拉起来,从里面出来一个士兵,两人简单地交结过后,那个士兵便向他们各行了一个军礼,转身离去。

“不是他?”刘禹糊涂了。

“本姑娘亲自教你,这待遇全军区都是头一份,上来啊。”

刘禹先是一愣,紧接着就高兴起来,能亲自驾驶一辆现役装甲车,这可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更何况还有美女教官教授,不学白不学。039

“哎,这就来。”

刘禹带着众人下了城楼,刚好在门口将李庭芝迎下来。

“哈哈,某正想着,若是你在此就好了,结果不到一刻,你就出现了,这是什么,上上吉兆啊。”

李庭芝毫不掩饰兴奋之情,还未下马便笑了起来。

“若是,某每到一处,大宋都能取胜,便是当这个吉祥物又如何?”

刘禹为他牵住马头,刘师勇等人上前将他扶下马,李庭芝用眼神同他们打了个招呼,便走上前,打量了刘禹一番。

“子青何出此言,难道不是每到一处,我军都逢大胜么,若是先先帝在世,宋瑞这个字号,哪轮得到文天祥。”

“相公谬赞了。”

听到提到文天祥,刘禹的神色有些黯然,若不是阴差阳错,他本可以救下此人,以及镇江府数万百姓的。

李庭芝话一出口就明白有些不妥,叹了一口气说道。

“听闻他在元人营中,已经拒了数次招揽,也算是个忠臣,元人不杀他,不过是想折损我士林元气,你听说了么,留梦炎,宰铺之尊,竟也降了元人,还甘为驱使,写了信送到某这处,当真无耻之极。”

刘禹默默地一点头,历史虽然改变,可是人心该如何就是如何,不会因此就从狗熊变成英雄,留梦炎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李庭芝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个好话题,当下略过不提,两人并排走向制司的方向,扬州城被围的时日不算长,李部又及时到来,沿途看着那些百姓都是面有喜色,整个城池也远比常州等地充满活力。

这里是他的地盘,李庭芝自然熟门熟路,将他领到大堂上,上面已经摆好了地图,正是当年他赠与前者的。

“子青来看,元人大军集于真州,欲与我军一决雌雄,所部已近二十余万,还在增加,这一战,要如何打?”

刘禹看了看上面的标注,很显然,他们已经在学习自己的做法,将元人的兵力部署做得十分详细,甚至具体到每一部的旗号。

“可知统帅是何人?”

“不好说,或许是鞑酋亲至。”

忽必烈?

还真有可能,元人在建康城下集中了四十余万人,被一顿炮击之后,分兵进围镇江府和常州,既然常州城下有近二十万,那么真州的这一部,就差不多是元军的全部主力了,由忽必烈亲领便是自然而然的。

“建康城撤围了么?”

“大部分都过了江,只有数万骑军,还在分驻着各个路口。”

李庭芝答了一句,猛然醒悟过来:“你在打苗再成的主意?”

“他那里至少有五万老卒,元人这一手很是毒辣啊,围而不攻,咱们的投石机一时间派不上用场,步卒若是出了城,又容易为敌所趁,忽必烈迟迟不过江,只怕就在打他们的主意。”

“元人动兵之时,某就想过,与苗再成遥相呼应,他从城中出击,某从扬州攻向真州,再加上六合的郑同部,趁元人立足未稳,一举端掉他们在真州的所部,可那样一来,建康城兵力就不足了,思来想去,终是未成,如今时机不在,元人也做好了准备,这样的仗,子青是最不喜的。”

刘禹没有答话,喜不喜得你不也准备打了,元人想要拼消耗,是因为后勤的压力太大,宋军就这么点底子,虽说有个情报上的优势,可死一个就少一个,这样的仗打着有什么意思,要打就打楚州那样的歼灭战,可无论是地形还是时机都不成熟。

当然了,他只是个建议者,而不指挥者,听不听在于人家,不过从图上看,李庭芝的压力很大,淮东除了靠海的一边,全都在元人的包围当中,忽必烈放弃了建康城,自然就会将目标转向他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