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二章 方案

“只是其一,其二,杨参谋以抚司钧令遍行诸国,据来使称,已有蒲甘、真腊、阇婆、勃泥等数国响应,凌牙门就是联军驻地,这场战事,非大宋一国之事,而是诸国齐心惩一无义之邦,大义在手,区区一三佛齐,一败于细兰,二败于爪哇的庸碌之辈,不过徒有虚表而已。”

战争其实就是利益的再分配,三佛齐靠着垄断马六甲海峡,收取通行、商税等来源,成为地区一霸,近三百年以来,被他讨平的国家不计其数,怎么可能不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这一次,他居然得罪了一直恭顺的大宋,这些国家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放过分一杯羹的机会。

当然,人家出兵,不可能最后什么也得不到,刘禹的要求其实很简单,马来半岛的那一部分,他并没有太大兴趣,而苏门答腊这个世界第六大岛,是一定要吞下的,有了这个岛在手,海峡的通行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你的意思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陈允平看着那张硕大无比的地图,疑惑地问道。

“目前还不好说,凌牙门是一个诱饵,其国反应如何,还要看后续情报,本官估计,他们的集结会放在其都城,也就是这个大岛上的占卑。”

刘禹用教鞭点了一下地图,指示出古三佛齐占卑这个新都城的位置,它大致在苏门答腊岛的东边沿海,看上去离着凌牙门这个离岛,只不过短短的一截海路。

可是后世的印尼,号称‘万岛之国’,组成其国土的大小岛屿,将近两万个,在那条不长的海路上,就密布着许多海礁,要找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航道,除非能找到熟悉当地水路的人,刘禹将教鞭稍稍下移,指着另一处海边城市说道。

“这里被叫做‘巨港’,从前唐伊使,就有许多中原之人飘洋过海,在此定居,或许在那里,我们能找到合适的领路人。”

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三佛齐不过是《诸蕃志》上一个很普通的朝贡国家,与大宋的关系甚至称得上亲密,可是如今就连大宋自己都处于风雨飘摇中,谁还会去管这种蕃夷的死活,一块足有琼州十余倍大小的领地,上面的出产估且不论,光是呃两洋通商之咽喉,就足以令人有着攫取的理由了。

“既是如此,这个巨港,或许比凌牙门还要有用些。”

金明看着两者相距不算多远的位置,露出思索的表情,刘禹等人听到他的话,不约而同地看过去,不由得暗暗心惊。

这位节帅的胃口之大,胆子之大,比起某人来也不遑多让。

来自南洋的消息,在当天就传遍了全州,一时间群情激奋,在这些百姓的心目当中,大宋或许打不过北边的那些个强邻,但是南边,不过是些连广西路都比不上的小国而已,年年遣使入贡,动则以属国自居,如今竟然在主国的头上动土,是可忍孰不可忍。

很快由州中饱学之士组成的舆论宣传委员会,在前朝的史册典籍当中找出了唐人最早到达那里时,不过是一片无主之地的证据,本着谁发现谁拥有的普世法则,理论当然地认为,继承了前朝法统的大宋同时也继承了这片土地的所有权,这个发现,为即将到来的战争铺平了道路,因为固有领土是不容谈判的。

有了舆论的支持,整个琼州很快完成了向战时体制的转换,这个体制将意味着将后的资源会向战争倾斜,并随着战事的发展加以调整,当然这也打乱了刘禹的计划,这是新军成立后的第一战,也是琼州的开基之战,绝不容有失。

位于琼山县城中心广场正南方的一幢大楼,占地大约想当于四幢五层居民楼的大小,将是未来的经略安抚司所在,由于还没有完工,除了一层,二层以上还只有一个水泥框架,不过此时也顾不得了,就在一层空旷的大厅里,刘禹召集他的所有文武僚属,开始讨论这次战事。

虽然大楼还没有完工,里面充满了原始的水泥味道,可他们这些参与会议的人,依然感觉到了与往日的不同。

一块足有百步大小的灰幕,被几根绳子吊在正中的墙壁上,离着大约六、七步的距离,一台投影仪吐出明亮的光圈,哪怕在白天都能看得十分清楚,类似的仪器,在场的所有人都曾见过,自然不会有人发出大惊小怪的声音。

“诸位请看,这里就是凌牙门,离琼州约有三千里,不过那是直线,海上行船,不能这么走,很容易会失去方向,惯常来说,会先行至占城沿海,再沿着海岸线前行,大约会在这个位置朝下走,运气好的话,会在四到五天左右看到陆地,沿着陆地一直向前,到了最底端,便是凌牙门。”

刘禹拿着一根教鞭,指着屏幕上的画面说道,很显然这是一幅当地的地形图,按照后世的测量结果,再结合历史发展进行的重新标注,当然与之前的做法一样,它会在具体的航行过程进行不断地修正,以达到或是接近真实的情况,毕竟相隔了七百多年,不可能完全没有变化。

每一次行船的过程,就是一个搜集对比的过程,刘禹所说的这条航线,并不是凭空在图上画出来的,而是上一回杨行潜亲自勘测过一遍,当然它不是最近的,却是最成熟的一条航线。

刘禹介绍的时候,在座的所有人都盯着那幅地图,地图上的琼州显得那样渺小,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黑点,而他们要对付的,则是一个横跨马六甲海峡,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情况陌生的大国,光是坐船到达那里,就要花去小一个月的时间,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要是不顺呢?

“怎么?吓到了。”刘禹见无人说话,露出一个微笑:“这个三佛齐,号称拥有属国二十许,国力强盛,同邻国的关系都很不好,上一回他们同细兰的战争,一次出动了二十万人的大军,依本官估计,倾全国之力他们应该能弄出五十万或以上的军力。”

这个数字顿时让身为文官的陈允平倒吸了一口气,对于刘禹的判断,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而在这种关系到战事的会议上,对方也绝不可能有意夸大敌情,那样于已方毫无益处,如果这一切都属实,他哪来的这么大信心?

大宋的对外战争,称一句乏善可陈都是过誉了,一个小小的西夏,搅得大宋多少年不得安生,陈允平不认为在瘴气遍地的南方,还是大海中的一个岛上,会比河湟之地更有利,远的不说,安南这种紧邻广西路,其都城就在百里之外的国家,大宋都拿他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