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帝陵

“起来吧。”

赵与芮淡淡地说了一句,也不往里头走,就这么看着对方抬起头来,让他难以想像的是,才不过数月而已,这个娇生惯养的王府公子哥儿,竟然已经变成了另一幅模样,如果不是经人反复确认过,他一准就会认为是被人给假冒了。

满脸胡茬、面色沧桑、就连嗓子都有些沙哑,一身穿着更是破坏不堪,难怪他到了临安,都不敢直接上府,而是在外面等着相熟的人,这一路上还不定吃了多少苦头,一念及此,赵与芮的心头一软,语气也跟着变了。

“事情我都听说了,那刘子青倒底做了什么,你又是如何逃出来的,坐下慢慢说来,一切都有为父替你作主。”

赵孟松不防他会这么说,惊愕不已地抬起头:“刘帅并未对我等做什么,儿子不是逃回来的,而是奉了他的所托,有一句话要带与父亲。”

“喔?什么话。”赵与芮闻言亦是一愣。

“元人势大,不可力敌,请父亲劝说圣人,尽快迁都。”

于是,在赵与芮吃惊的表情下,赵孟松将琼州发生的那些事情一一讲出来,他这才明白,事情是由自己这边派出去的那些人挑起来的,居然意欲夺人产业,还要插手官员任命,谁知道无巧不成书,朝廷任命的广西路臣居然就是那个死里逃生的刘子青。

发生了这样的事,对方并没有赶尽杀绝,甚至没有去打那些银钱的主意,赵孟松重点讲述了自己在军的那段经历,也毫不避讳受到的冷遇和格格不入,让赵与芮不由得欣慰有加,这个不怎么受他重视的王府从子,看起来成熟了不少。

“你说的,为父都知道了,此番回来,你自己有何打算?”

“正要同父亲分说,国难在即,儿身为天家亲族,责无旁贷,有些事情还恳请父亲恩准。”

“你想为官?”

这种想法是很自然的,王府只有一个世子,其余的要么分家之后守着那点禄米过日子,要么出而为官从低做起,比起普通人,他们至少还有一个不错的出身,比如赵孟松身上就恩荫了郎官,而赵与芮所问的,则是一份实职差遣,那就需要活动一番了。

“非也。”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居然否认了:“儿在想,朝廷一旦迁都,两浙势必大乱,祖宗社稷陵寝俱在此,总要有人守护,儿不才,欲行此事,请父亲的示下。”

饶是赵与芮早有准备,也不禁为他的话所惊到,南渡以来已历六帝,其山陵俱在浙东的路治会稽县,京师丢了没什么,祖先的陵寝一旦有失,才是令人蒙羞之事,而他的封地,恰恰就在会稽,就连福王府都建好了,只是很少会去住而已。

“既然你有这样的心思,不妨说说,你打算如何做?”不知不觉,赵与芮的神情已经变得和蔼了许多,让赵孟松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早在元人攻入江东路伊使,各种战报就雪片也似地飞入了京师临安府,等到来自建康的百姓,特别是那等富贵人家拖儿带女,拉着一车车的金银细软,惶惶如丧家之犬地逃入城中,流言斐语在城中传得铺天盖地,更有甚者,就连朝廷正在商议着要迁都,官家圣人都已经打好了包裹准备跑路这种话都出来了。

“一派胡言!”

位于太平坊一侧的荣王府内堂,谢堂恨恨地骂了一句,手上的盅子随着他的手势堪堪要砸到几上,突然被他记起这不是在自家府邸,又生生地收住了,余势未歇之下,盅子里的茶水溅了他一袖子,兀自气呼不已。

“升道,你掌着枢府,内中情形究竟如何,政事堂诸公是个什么章程,不妨这里说与我等听听。”

“杨都尉,两位大王,非是谢某不愿说,入府前,姑母再三叮嘱,事涉机密,不得与闻,几位相公也是这番说辞,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若是我等还不能同舟共济,”

“几位相公?如今谁不知道做主的只有那位陈相公,留汉辅久病在家,听闻已经上了辞呈,要归乡养老,家则堂倒底差些资质,多少军国大事,竟是他陈与权一言而决,不是平章胜似平章,还有什么机密可言。”

“荆湖两路俱已沦陷,江州丢了吧?元人直逼隆兴府,江西朝不保夕,建康府被围三个月了吧?这会子还在不在,谁说得清,如今城里都在传,元人眼见着就要打进两浙了,就你们那个政事堂,漏得跟个筛子似的,保密给谁看啊?”

朝堂之上无秘密,谢堂何尝不知道这个理,在他没有入府之前,没少通过宫里的内线打探过消息,他能做,人家自然也能做,对方说的这些情况,都是被要求严格禁止外传的,可一道文书,经手的何止数人,就是想查都没地查去,对此他除了苦笑,还能做什么呢。

今天这些人把自己叫来,自然不是为商讨国事,说来说去无非就一条,临安府倒底还保不保得住,保不住的话,他们这些人该怎么办?

“既然说到这里了,那某也说句实话,元人的确围困了建康府,勤王诏令已遍发各地,可到目前为止,一支兵马都没有到来,各地都吃紧啊,荆湖丢了,元人攻入了岭南,弹劾刘子青丢城弃地的表章,数日前刚刚送入城中,他那里是指望不上了,两淮自不必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福建还有一支大军,足有十万之众,政事堂已经一日几道札子地行文福州,让他们务必赶来。”

“十万?元人光是在江东路就有五十多万,就算赶到了又济得甚事?”

“莫非,你们准备出兵建康府?城中除了苏刘义那支新募的淮兵,只有独松岭还有几万人马,可那是京师最后一道屏障,一旦有失,元人便可兵临城下,到时候想跑都没有路了。”

此前沉默不语,一直听着他们议论的荣王赵与芮,突然间出言打断了他们的话:“出兵与否,有诸相公在堂,圣人做主,军国大事,非我等所能置喙,这些事情,听听就算了,不要再往外头传,还嫌不够乱的。”

说完转向谢堂:“升道,你方才说刘子青丢城弃地,是何道理,前些日子不还有捷报传来,说他打了一个大胜仗吗?”

其他两人听他提到这一茬,顿时竖起了耳朵,刘子青怎么样他们并不关心,但是琼州就在他的治下,那里才是他们在意之处,也是聚集于此的主要原因。

“不瞒大王,刘子青打了胜仗不假,丢了府治也是真的,盖因元人多路出击,广西一路就要面对两处攻击,他初来乍到,好不容易打退了一路,已是强弩之末,因此对于另一路就力不从心了,也亏得是他,还能凭着那点残兵与元人周旋,救下不少百姓。”

“少废话,琼州呢?琼州是否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