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典故

“多谢抚帅看顾,属下等都是感激不尽。”

作为本地屈指可数的高级将领,杨家将会得到一套山中别墅的使用权,这是除了叶府,他亲手签发的第二套,对此杨飞自是心知肚明,之前的一切总算没有白费,面上的表情更是显得恭恭敬敬,嘴里没口子感激。

“不必谢我,这都是你们应得的。”刘禹摆摆手打断他的那些话,左右看了看:“杨先生呢?”

“在大船上做着筹划,是他吩咐属下前来迎候的。”杨飞伸手朝远处一指,刘禹认得那只大船也是出自泉州的缴获,并不是杨飞的座船,这样也好,两人可以各司其职。

“这趟出去,该怎么做,心里有数吧?”刘禹意有所指地问道。

“属下明白,那些蛮人胆敢毁我大宋旗帜,形同辱国,我水军上下定会向他们讨个公道。”

杨飞一脸的愤青模样,被他用奇怪的眼神看了又看:“这么说,就是心中没数了。”

被刘禹一言给否定,杨飞不由得心生忐忑,又不知道哪里做错了,一下子变得张口结舌,半晌都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你呀。”刘禹摇摇头:“这次要以杨先生为主,他说怎么做,你才能怎么做,打与不打,何时打,怎么打,都得听他的,明白了么?”

“这是自然,属下定会听从杨先生的调遣,不敢稍违。”

认识也算不短了,对于这个家伙的性子,刘禹多少也有些了解,本事是有的,小聪明也是有的,需要不时地敲打敲打,这正是他今天特意起早过来一趟的原因,武将不同文人,如果用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方式,他们只怕就当看不懂了,越是直白越好,甚至粗俗些,他们才会当真。

响鼓不用重锤,话说清楚也就可以了,刘禹一直目送着他们完成准备,又在码头上看着他们扬帆出海,方才转身欲回,就在马路上碰到了不知何事匆匆赶来的陈允平。

{}无弹窗“嗯,在泉州那会儿,他就学了些蕃话。”璟娘突然想起什么事,眼神有些飘:“同来的路上,我听到他说起过,很想同蕃人一块儿出海去看看,你说会不会是真动了什么心思?”

难怪,刘禹也感觉这个可能性更大一些,以他的身份,如果真的提起,老爹叶梦鼎那一关指定是过不去的,他的岳丈对于这个读书尚可的幼子,是抱有很大期望的,哪会舍得让他出海,只是没想到,这位大舅哥,还有一份语言天赋,那可是阿拉伯文,远比鸟语难学多了。

“其实,出海没那么可怕。”刘禹的话一出口,璟娘的脸色就变了,倒底是血浓于水啊,他赶紧转了口风:“当然他是不成的,完全不会水,晕船都能晕出病来,你让他彻底打消这个念头,娘子放心,我马上就颁下法令,无论是蕃人还是宋人,谁敢带他出海,以后再也不许来琼州。”

见他说得郑重,璟娘掩嘴一笑:“哪用颁下法令,你同他一说,就成了。”当然她知道丈夫是戏言,不过这样的戏言要比什么情话都动听。

刘禹的一只手在妻子的秀发间绕着,刚刚沐浴完的发丝上有着一股清香,由于没有扎髻,就这么散散地垂落,他的眼睛在那些写了字的纸片上驻留,奇怪的是,上面无一例外全都写着一个‘瓊’字,他知道那是琼字的繁写,不过也是通过珺娘的教学,才第一次知道的。

“这字是不是有些难,难为你教了这么久。”

见他盯着那些字,璟娘突然扭捏起来,这是很少能在她身上看到的表情,只让刘禹倍加觉得有趣,其实这么问,并不是想要探究什么,只是夫妻之间的一个话题,不过答案么,还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十七姐儿说学堂里不用毛笔,她反而没有那些才上过一天学的女孩写得好,于是就央求我让她来多练练,只是那种硬笔,着实有些不易用,倒叫夫君看了笑话。”

原来如此,难怪他看到上面的字迹有些生硬,浑没有妻子平日里的自如,铅笔字要浅上许多,本来是很容易认出来的,不过他的心思并不在这上头,所以没有看得太细,再这么看一遍,倒是发现小妻子在写字上很有天赋,因为她的练习时间比学堂里那些女孩还要少,可是已经写得相当端正了。

拥有一个学霸级的妻子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刘禹顿时打消了在璟娘面前秀一秀硬笔书法的兴致,不想让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形象轰然崩塌,男人么不就好个面子,这么一愣神,又让璟娘想到了旁的地方。

“其实吧,有些巧的,这个字是十七姐儿的闺名,故此才会认真,往日里让她读书,不知道有多淘气,只是身为女孩,才没有那么严苛,如今有一帮相近的孩子比着,倒是让她生出了几分争胜之心,这未尝不是好事呢。”

原来十七姐儿叫‘叶琼’?难怪今天她会那么害羞,刘禹不禁哑然失笑,将之前碰到时的情形说了一遍:“之前的十一姐也是,你夫君我有那么难相处么?怎么个个看到都是小心翼翼不敢说话的样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个什么大恶人,专门欺负良善呢。”

“夫君不是么?”璟娘咬着嘴直笑,就在他诧异的眼神中,轻轻说道:“这其中有个典故,不过事关女儿家闺誉,不好说与夫君听的。”

“什么典故不能说与夫君听?”刘禹越是好奇,璟娘越是不肯说,让他的八卦之火熊熊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