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变化

最后,再换成毛笔,将这个编号写在一张纸片上,递给当家的男子:“这是你们的户号,拿到后头去盖个印,他们会安排你们的临时住处,等到屋子建好了,再到官府去换身份牌子,可记得了?”

男子接过那张纸片,牢牢地拽在手里,他们舍弃了家园,背井离乡来到这个不毛之地,求的不就是一个居处,如今这张小小的纸片,承载了一家五口的希望,如何不被珍而重之,书吏对此已经见多不怪了,见他一脸的紧张,笑了笑。

“你们运气不错,赶上了头一批,多少人想分都分不到,别怕,以后你就知道了,这里的日子,是别处想都想不到的。”

对于这种好意地安慰,男子带着妻儿,忙不迭地谢过,不管日子如何想不到,至少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官府的人和颜悦色,并不因为外地人而有所轻视,如何不感激莫名。

只有后面陈允平才明白,书吏所说的好运气是什么意思,这户人家,因为是外地人的关系,恰好填补了一幢即将开工的楼房中,最后的那个位置,而别的人家,还得等一段时间,才能做出安排。

从对面过来的百姓全都要经历这么一回,一直到领到那个小小的纸片,才算是正式在琼州落了户,将来,这种指模会成为唯一的辨识依据,凡是没有在数据库中的人,都将失去落户的资格,其好处还远远不只如此。

随着登记的进行,后面的队伍慢慢在缩短,等到一艘船的百姓全部登记完毕,才会再安排另一艘进港和下人,而海港外停着十多艘这样的移民船,每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忙碌的情形一直要持续到夜里。

“啊!”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就在这时候,码头上的几根柱子上,突然发射出一束束的白光,将登记的那几个区域照得雪亮,猝不及防的百姓哪见过这种阵势,无一例外都被吓得抱头蹲在了地上,嘴里发出惊呼。

“莫要怕,这是咱们琼州的电光灯,白日蓄电,夜里发光,不会伤人的。”经过官员的不断解释,这些百姓才渐渐安定下来,再看远处,一排排的路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着,人人都感到了一丝兴奋,天上的雷电都能借来,莫非就是传说中的仙境?

经过了这么久,陈允平的心境已经渐渐趋于平和,就在这时,身后的一个属吏低声提醒了一句。

“府君,钦州的船来了。”

他抬起头,在这些大灯的照射下,几艘海船缓缓驶进了港湾,聚集在甲板上的百姓们,都在用震惊的表情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

在这条长达一千五百多里、纵贯整个广西路的逃难线路上,位于其终点的琼州,几个主事者也在问着同样的问题。

按照刘禹的计划,原本属于琼州本地的百姓,都将同雷州、钦州等地过来的百姓一块混编,进入先期划出来的居民区,也就是那幢样板房的附近,因此被称为“样板小区”。

不同于外地人的迟疑,琼州当地的百姓全都是这种变化的受益者,从大半年前开始,他们就不用离开这个人烟稀少的大岛,去别处做些散活来增加收入,大规模基建的开展,给了他们一份稳定而丰厚的收入,现在又有了一个优先改变生活的机会,哪里还能坐得住。

因此,在琼州境内的一系列工程,包括将整个琼山县城拆成了白地,都是在这些本地的百姓积极参与之下完成的,事实证明,对于美好生活的企盼,在任何时代都是百姓们最为迫切的需求。

而这一切,都让作为本地的最高民事主官,知琼州陈允平在欣慰之余,还有些忧心仲仲。

“今日过海的人数有多少?”

随着各项工程的按部就班展开,他的角色更接近于一个统筹者,最大的工作量就是统计每天新到的百姓,他们的资料全都完整地进入了数据库,当然因为科技太过超前,他们只是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随后的整理只能让刘禹自己来,或是放到后世去做。

“徐闻县到来的约为一千七百人,廉州的合浦等地九百五十人,钦州隔得远,今日的船还未到港,只怕要晚间去了。”

说话的书办是个本地人,世代都在衙中当差,也就是俗称的胥吏,与三年就要轮换一次的主官相比,他们才是衙门中最为熟悉乡情的人,再加上本地人不得在本地当官的制度下,三年的时间,主官往往连本地的情形都还没有完全熟悉,就要调离了,哪里会有什么功夫放到细务上,不得已才会催生出乡绅这种阶层出来。

他交上来一本帐册,因为省掉了田亩等资料,没有寻常所用的那么厚,上头自然就是传统的户籍登记法,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神秘感十足的黑科技,就连陈允平都觉得还是摸着这种纸册子心里更踏实些。

整个移民工作,现在已经不限于雷州一地了,凡是沿海的,比如钦、廉等州都在开始,先期过来的,毫无疑问都是没有土地牵绊的雇户或是客户,还有就是虽然家中薄有田产,但是被沉重的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根本不足以维持一家生计的下户,与其这样,还不如来琼州碰碰运气。

“晚上到?”陈允平的手上一滞,他突然想起来,现在的琼州,已经不需要区分白天黑夜了,有了那些风车一样的高大转子,黑夜中也能带动工地上所安置的大灯,它们所发射出来的光,极为亮眼,几乎能将整个工地照成白昼一般,如今都成为琼州一景了。

光明之城,就是那些蕃商对于这个景象所发出来的赞叹,而被刘禹普及了一番后世知识的他们几个,才明白那不是什么神迹,只是某个叫做“电”的东西,带来的自然现象,但不管怎么说,能够将雷电收服,成为一种照明光,本身已经足够神奇了,当然这样的小心思就不足为外人道了,那些蕃人对于天朝上国的仰慕,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