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静江也是有用的,你的决断没有问题。”刘禹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让他马上明白过来,用处是什么?震慑。
从城墙的一处缺口,一行人直接钻了进去,县城里动静不大,百姓们早就知道了官府的打算,按照规定,他们这些本地的,连材料钱都不用给,只要出人工就可以了,而拿到的房子,马上就会有契约,与后世的拆迁原地安置做法差不多,当然并没有什么钉子户的存在,这时空的官府可是不讲什么文明执法的。
就百姓而言,普通的一家哪怕住在城里的,居处也不会大,更别提房屋的质量了,官府出钱盖的可是楼房,用的都是精贵材料,等闲没得买的,那种屋子只怕一百年都住不坏,这个帐很容易算得出。
“雷州那边的百姓安置得如何了?”
“东家送来的登录器,委实有些妙处,将画像手指一一扫过,竟然就能过目不忘,无需誊录,也无需纸张,省了多少事,一个寻常的书吏,便能应付自如,属下在那里盯了两天,之后便无事可做了,这才想着回来禀报一趟。”
刘禹一听他开口,就知道是报喜不报忧的那一套,不过这点小心思,也没必要拆穿,果然,张青云接着说了下去:“这些天主动前来的百姓为数不多,大致上徐闻县中占了三成,别处还有零零散散得到消息的,不到一成,属下在想是不是多派些人下去,同百姓说清楚利害关系,会好一些。”
“你只管去做,命张应科加以配合。”刘禹见他还有些不太自信,肯定地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民总是趋利的,不妨提醒百姓们,琼州的地方有限,先到的可以先挑,晚到的只能拣剩下的了。”
“后到的挑不着。”杨行潜插上一句,三人都是呵呵一笑。
雷州的情况正是刘禹所担心的,这个时空的百姓对于离乡有种深切的恐惧,就连一海之隔的雷州都是如此,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事情远远不像想像的那么乐观,给人许下一个好处,人就乖乖跟你走,所以他才需要元人南下。
只有东南半岛这个大粮仓,才能最终养活他的五百万子民,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办法,哪怕他就是不眠不休地送粮食过来,也禁不得那样大的消耗。
就在此刻,杨行潜的船队上卸下来的,除了那些大象,还有装得沉沉地粮袋子,而从泉州抢来的近三千条海船,日夜不停地穿梭在南华夏海面上,同样也是为了粮食,在土地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一个足以维持所需的仓储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点,不光杨行潜知道,所有参与他这个计划的人都一清二楚,正赶来的张青云自然也是一样,他是来找杨行潜的,没想到一眼就看到了刘禹的身影。
“东家到了?属下不知,还望恕罪。”急行几步,张青云恭身施了一礼。
刘禹一把将他扶起,这个年青人是自愿投效的,之所以会在那么多的学子中选择了他,原因很简单,一个连说书都肯做的学子,自然清高不到哪里去,要的就是这种愿意做事的人,能力反而是其次。
“如此匆忙,可是出了什么事?”在他的脸上,刘禹看出了一丝凝重。
“北边传来消息,江州城失陷了。”
这么快!刘禹听得一愣,他的反应也和李庭芝等人一样,不敢相信,在没有火炮等重武器的情况下,想要突破城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历史上李芾带着一帮民兵都能守上三个月,赵应定可是足足有几个月的准备时间啊。
既然结果已定,他也没有去打听什么细节,是攻陷也好,投降也好,都无所谓了,可是这么一来,元人的中路就将势如破竹,一直到建康城下,都不会有什么抵抗,然而如果计划没有变故,李庭芝此时根本不会在城中。
“苗观察被任为建康兵马司总管,已经带着兵马入驻了城中,听闻多有百姓离城前往淮东、浙西一带,池州、太平州、对岸的无为军、和州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