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这一路就只余了他们两个人,屋子里所有的人都知道底细,谁也没有去打扰的心思,两个人牵着马儿,沿着城角一路走着,姜宁不知道她想带自己去哪里,一直到出了城,来到海边,就在他以为会找个地方坐下时,稚奴又一次让他猝不及防。
“宁哥儿,对不住,我不能嫁你。”雉奴牵着马,语气平静地,就像在述说一件与已无关的事情:“原本,我以为自己不会活下来,所以没有早些告诉你,都是我的错,你怪我也是应当的。”
姜宁感到一股热血涌到了眼睛里,看什么都是红的,对方说的每一个字他都知道,可是连在一块儿,就变成了无边无际的红。
他闭上眼睛,努力想要把那股热血压下去,无奈手脚都有些不听话地开始颤抖起来,不得不靠在马身上,才避免一头栽倒下去,等到雉奴回过头,看到的就是一个紧咬着牙齿,眼睛通红,表情有些狰狞的模样,而她却没有多少惧怕之意。
“若是你想不过,要动手,这就来吧。”
姜宁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在外人看上去,就像愤怒到达顶端快要溢出来的那种,然而没有想像中的拳脚相加,雉奴只听到了一个从牙关缝里发出来的声音。
“你你这身衣裳,真好看。”
她的眼睛睁得溜圆,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这一次过来,雉奴并没有换上男装,而是穿着一身北地汉女的装束,头上简单地梳成了一个矮髻,一身素布袄裙用带子扎着,既方便干活,又不失庄重,就这么寻常的打扮也叫好看?她一头的黑线,两人倒底在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是谈分手好不好。
借着这句话,姜宁似乎缓过了一些劲,低着头长长地吸了口气,让自己的脸色平复了一些,这才抬起头来,看着眼前这个朝思暮想的心上人。
“我知道一年之期已经过半,或许在你心中,我还做得不够好,又或许你有了心仪之人,既然如此,能不能告诉我,他是谁?”
不知怎么的,雉奴的心一下子慌了,就像心事被人看穿了一样,她说不出口,却又不想同这个男孩子撒谎,见到她脸上表情的变幻,姜宁的心沉了下去,没有否认,那就是认了。
“你可以看不上我,但为什么一定要去做妾?莫非你们已经有了苟且之事。”他的话让雉奴猛然抬头,眼神变得凶狠无比。
“姜宁,你听着,我不愿嫁给你,同他人无关。”她抓着姜宁的衣领子,重重地推了他一下:“听清楚了没有,无关!”
说罢,便翻身上马,再也没有看他一眼,马蹄踏着浪花在沙滩上留下了一串足迹,随后便被涌过来的海水淹没了,当海水退下去之后,沙滩上再次变得洁白一片,没有一点痕迹。
姜宁痴痴地看着这一切,仰天爆发出一阵大笑,胸中压抑着的那股热血,随着他的笑声喷出,溅在了脚底的沙子上,也许心中的那个人,从来就没有属于过他,只是一个影子而已。
因为天色已晚,雉奴便没有马上离去,在城中寻了一家客栈住下,就在她准备梳洗之后睡下的时候,那个曾被她救下的女子给她带来了一封书信,上面的字迹一看就是新写的,显得十分杂乱,雉奴不过看了个抬头就收进了信封里。
“婢子想求姐儿一事。”她点点头。
“婢子想随船主去海上,求姐儿成全。”女子一下子跪伏在她脚下。
雉奴一把将她拉起来,看着这个身高才到自己胸口的小女孩,为她捋了捋脸旁的乱发,放低了自己的语气:“你不是谁的奴婢,想去哪里都成,去跟着他吧,替我带句话,多谢,你们一路保重。”
送女孩出门,雉奴明白他们这是准备连夜出海了,自己的那些话倒底还是伤了他,可是这一趟,依然达到了目地。因为,姜宁托女孩送来的,不是什么道歉信,而是退婚书,最要紧的是,上头没有一个字提到她的事,对方将所有的一切都扛下了。
这一刻,她是真心祝愿那个男孩子能平安快活。
自古山东多响马。
从三十六路烟尘反大隋,到后来的红袄军反金,以及之后的什么天理教、白莲教,大名鼎鼎的捻军,近代的义和拳、红灯照等等,在这一大片既临海又靠山的地区,都快成为传统了。
只不过,在雉奴的眼中,面前这群比自己大不了多少,也高不了多少的汉子,可不是什么打家劫舍的英雄好汉,而是堂堂正正的军人,当然要加一个前缀未来。
“瞅啥呢,都用点心,将来上了战场,慢一分就是一条命,懂不?”老爷子浑厚的喝斥声将她拉了回来,她知道那是汉子们投射过来的目光,当自己扫过去的时候,又无人敢于对视,全都躲闪开去,某个反应慢的,往往还会惹得一片哄笑。
这样的情景,每每总会让她想起在兄长的大营中厮混的那些岁月,那样的单纯,无忧无虑。
“去歇着吧,俺来看着他们。”老爷子站到她的近前,体贴地说道。
“哎。”
雉奴应了一声,转身走向自己的居处,郑德衍看着她的背影摇摇头,自从那天从南边回来,就再也没有见她笑过,永远都是一付波澜不惊的面容,让人望而生畏,说话也是简简单单,能省则省,仿佛除了练兵打仗,不再有什么能放在她的心上。
这里毕竟不是她的家,没有值得牵挂的人,来了一个多月,每日里不是自行练习各种技艺,就是训练这些汉子。要说她落落寡欢吧,又谈不上,精神头倒是十足,早起晚睡,日日不休,就连饭量也大了不小,身子更像抽条的柳枝似地又见长了,只怕都快要与自己一般高了吧,老爷子自恃无法应付这么复杂的问题,只能把劲头撒在了这群汉子身上,将他们练得叫苦不迭。
回去以后做什么?雉奴同样不想考虑那么复杂的问题,睡不着的时候,她就会去练枪,只有在满天的枪影下,脑海里才会浮现出真实的敌人和战场,而不是某个恼人的影子。
为了便于接收消息,他们这群人已经搬出了那个小小的山谷,转而在临海的一个庄子里住了下来,这里占地极广,传说也是来自许多年前的旧属,至于安全问题,雉奴亲眼见过县城中除了元人委派的县官,几乎所有的官面人物都以贺寿的名义来这里见过老爷子,语言间也是非常敬重。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元人为了南下,已经将这一带的驻军尽数抽走,而名义上的行军万户,此刻都在前线同宋人交战,整个益都、滋莱路,只有为数不过千人的一只蒙古骑兵,就连元人防守的重中之重,济南城里,也不过才数千人,看起来他们对于这块临近大都的心腹之地,还是很放心的。
起事的日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原因要视前方的战局而定,徐州方面的敌军顿兵楚州城下,只有当他们被击破的那一刻,才会是这些人发动的日子,否则雉奴心里很清楚,这里的人上到郑老爷子,下到李十一手下的探子们,都不会让她轻动,这个命令来自于禹哥儿的直接指示,没有人敢于违抗。
从心里讲,她不想要这样的保护,却又不得不接受,这股烦闷无处发泄,就化成了无处不在的枪影,矫健的身姿如同游龙一般,破影而出,将不远处的一处草木桩子击得粉碎,收枪而立的雉奴怔怔地看着上面的大洞,脑子里似乎平静了许多。
“女娃儿,俺就知道你一准儿在这里,看看俺给你带了啥人来。”过了一会儿,背后响起了老爷子爽朗的笑声,不必回头她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说过了,不要人侍候,你就别费这心了,这里只需要男人,多几个女子只会增添累赘,还是着人送回谷里吧。”
这件事郑德衍同她说过好几回,周围都是一帮糙汉子,怎么说也有不方便之处,便想着从别处买些婢女来归她使唤,怎奈雉奴根本不想这么做,于是就再也没有提起,不料今天直接连人都领来了,不知道怎么的,她一看到那些被置于台子上供人挑选的女孩,就想到了大都城里发生的一切,像是时时在提醒她,当初姐姐的遭遇有多惨。
“师傅,莫要赶我们走。”
听到熟悉的声音,雉奴愕然转身,只见四个小小的身体跪伏在地下,扬起小脸可怜兮兮地望着她,每个人脸上都涂着黑灰,头发也扎成了男孩的样式,但是一开口就能听出来,她们同雉奴一样都是女儿身。
“你们怎的来了,快起。”雉奴将大枪靠在桩子上,几个箭步跑了过来,将她们一一拉起,脸上有些惊异,但更多的是则是欣喜。
“京中主母同大娘子一块儿南下了,我等想着姐儿还在此,就同主母告了假,前来寻你,还好有先生的手下相助,总算没有耽误。”
这话一听就有些不尽不实,雉奴深知自家嫂嫂的脾性,托付她的事肯定会尽心尽力,又怎么可能让她们几个就这么上路,要知道她们走得何只千里,穿过的也不仅仅是宋境,只看这一付脏兮兮的模样,就明白这一路上没少吃苦。
只不过,这样的事情,雉奴自己也没少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她此刻哪有心思追究,好歹都是熟人,又有师徒的名份,连姓氏都是跟了自己的,在她心目中与亲人也差不了多少,更何况这是某人送她的礼物,在她身边所能找到唯一的礼物。
“好了,都去洗洗换身衣裳,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哩。”郑老爷子忍了半天,才出言将她们打断,雉奴一听就知道肯定还有什么别的事,便咛嘱了四人几句,将她们打发到自己的居所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