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嘛,泉州出了这么大的事,问责本路帅司就是应有之义了,空出来的位子,自己只需上表推荐一下,这个路臣之选便非他莫属,这会是事实的真相么?起码在叶梦鼎想来,这已经是最接近的了。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位置是有了,刘禹却没有空了,而等他回来?还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机会了,想到这里,他不禁又摇摇头。
“事情便是如此,刘子青所谋也许未必如此,但大抵不出一二,这些你记在心中,慢慢去印证吧。为父告诉你这些,只是想让你明了,官场上,比你所学要复杂得多,日后若是有机会多向子青问问,对你会有益处。”
将叶应有放到琼州也是他深思熟虑过后的,万一之后战事将起,那里也比京城要安全。最近不光是他这么想,京师几家权贵都已经有了动作,他也不得不未雨绸缪。
根据事先的计划,现存于户部的金银都将会用海船运到琼州,这是一笔很大的财富,而做为叶府的代表,也需要二郎过去,现在唯一可虑的,就是那些海船能不能平安归来。
这些都出自那个小子的筹划啊,叶梦鼎不希望看到,等到这一切都实现的时候,他本人却不在场。因此方才那句话既是安慰儿子,也是说给自己听的,毕竟是一场险途,谁也不敢保证会发生什么。
虽然很忧心妹子,叶应有却不敢违逆爹爹的意思,他不明白为什么爹爹同妹婿都将事情想得那么悲观,如果和议只是走个过场,那为什么又非要刘禹去跑上一趟?朝廷可以牺牲他,叶府也可以牺牲他,那妹子又算得什么。
叶梦鼎不想同儿子解释朝廷还存着万一之念,就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元人败得起,可大宋败不起。丁家洲之役打光了最后的一点家底,被刘禹收拢的残兵还不到三分之一,再加上建康之役的消耗,朝廷要恢复起来千难万难,才不得不同元人和议。
称侄纳贡,一夜之间,仿佛又回到了金人在北地的时候,可是就连这样的条件,都未必会被大都城里的那个人看上。父子俩都没有再说下去的兴致。
叶梦鼎从石墩上站起身,眼前是一碧万倾的大海,他的视线转向另一边,那里是他的水军南下之地,如今到了哪里,何时开战,都是极为忧心的事,事先筹谋得再好,也难抵天意,他只能在心中默祷一切顺利,莫要让这多灾多难的国势再雪上加霜。
叶应有看着眼前那个的侧影,蓦然发现,自己的老父亲已经变得苍老无比,往日坚毅的眼神如今透着混沌,虽然勉力站直,身形仍有明显的屈偻,如雪的长须随风而动,回想方才他所说这把年纪还要出来做事,一股酸梦之意从心头升起,泪意涌上眼中,不由自主地上前一把扶住。
叶梦鼎被儿子的动作愣了一下,记忆中两父子从未有如此密切的接触,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拍了一下儿子的手,这一次分开,保不准就是永别,自己还能撑多久他想都不敢想,因此才会有今天的这番长谈。
“你返回海司时,命人将这份奏章即刻用快马送出。”
沉默了一会儿,叶梦鼎从一个随从手中拿过一封文书递过去,叶应有还在消化之前的那些信息,回过神后接过点点头,眼尖的他一下子就看到了封皮上的那行小字《请置琼州水师事》,明白这是父亲开始有意让他参与一些事情了,不用说,这个提议肯定与他即将远行的目的地有关。
“妹婿还回得来么?”
二郎的这个问题他也想知道答案,元人明显不怀好意,一旦到了北地,一切就要靠他自己了。叶梦鼎刚想说不知道,一碰上儿子期盼的目光,到嘴的话又变了。
“放心吧,吉人自有天相,子青非是早夭之人。你去到琼州之后,一定要好生做事,那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的愿望,到了就来封书信,别让你母亲惦记。”
叶应有低低地嗯了一声,不知道是爹爹的答案让他定了心还是听出了这不过是安慰之语。
叶梦鼎在心里叹了口气,这个小儿子还未经事,心思较为单纯,有什么念头都会写在脸上,而自己不知道还能教导他多久?
不知不觉二人走到了大营附近,营里空荡荡地没有往日的热闹景象,海浪在不远处拍打着礁石,海面上只有寥寥无几的几只船影,对面的陆地清晰可见,这个离岛选得极好,自古就是水军极为重要的驻泊之地,从汉时就开始建设了。
“二郎,坐下。”
在岸边找了一处系泊的石墩,叶梦鼎拍了拍上面示意道,自己已经毫不在意地坐在了上面,随从都没来得及帮他们擦拭干净。
这里是水军大营所属的码头,正对着泊区,前面有几处栈桥深入水中,二人坐下之后,随从们会意地四下散开,一方面是警戒四周,一方面也给他们留出了一个相对清静的区域。
“二郎,刘子青大你几岁?”
“照庚贴所记,七岁有余。”
叶应有不知道爹爹想同自己谈什么,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开头。
“也就是说他还未满三十,你可知,为父三十那年还未入太学,而后授官之时已经三十有七了,却不过才是个九品推官。可他如今已经升了正四品,如果安然返回,三品之位便是囊中之物,而据为父所知,不过半年之前他还只是个白身,一无功名二无荫恩,你可知为何会如此?”
“还望爹爹赐教。”
父亲说的这些叶应有早就心存疑惑了,可一直没有机会去问,现在突然被提起让他心中有些迫不及待,因为一直以来,在他的心里,由科举入仕才是正途,也是社会主流的观点,而自己的这个妹婿,居然另僻犀境,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同龄人前面,要知道新科的仕子们,包括状元都还在待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