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追求

临安城的刘府内,谢堂如约来访,刘禹大概能猜出他的来意,而这原本也是他自己想要交待的。

“荣王入了禁中,约摸两刻钟才出来,料想圣人应该知道了,倒省了某去找骂。”

一落坐,谢堂就自嘲地笑笑说道,刘禹极端鄙视这种秀恩宠的行为,还是当着他这个穿越者的面,谁不知道“打是亲,骂是爱”,他只能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这件事,荣王去说确实最为合适,他的身份,谁也不会怀疑他会对大宋不利,只要先行过了太皇太后这一关,别的都好说了。

“此事一旦开始,只怕就在眼前,信风就快到了,我等要如何行事,可有详细的章程?”

谢堂接着便说明了来意,筹集资金只是开始,他们不可能拿着钱去和蕃商直接做生意,如果只是同往年一样,从内地进货,运到市舶司去易货,那也就没有必要搞这么大阵仗了,因此,他就是来听听刘禹的说法。

之前那份计划书只说了海利有多大,却对如何运转说得不怎么清楚,在谢堂看来,这也是应有之义,独门生意怎么可能搞得路人皆知?

“很简单,除了往日的易货之外,组织咱们的船队,随蕃商一起出海,规模一定要大,才能打开局面。”

刘禹的设想其实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郑和下西洋,不过他是为了去做生意,政治宣传倒是其次。

“喔,要多大?”谢堂好奇地问了一句。

“大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挑战。”

刘禹用淡淡的表情说了一句极为装逼的话,他很享受这样的感觉,放在后世是绝不可能会有的。

“怪道你要弄这么多钱,可就算现在开始造船也来不及了啊,一只可用的海船,造成出海至少也要两月有余,要达到你说的规模,非数千艘不可,那要到何年何月方能成行?”

看得出来,谢堂并非不学无术的废材子弟,否则谢家也不会着力栽培他为当主,一番分析之后,他总觉得无论如何也做不到,抬眼看去,却见刘禹仍是一付可恶的装逼样子,淡定地在那里喝着茶。

“某几时说了要造的?”

过了一会儿,刘禹才放下茶盏,不能再吊人胃口了,真要把人弄恼了就不是装逼而是逗逼,他不慌不忙地揭开了自己的底牌。

“不造船,难道去偷去抢?”谢堂一时被他弄得有些糊涂了。

“我的娘,莫非你的意思是”

紧接着,他就想到了一个可能,惊讶地张大了嘴,刘禹知道他猜中了,既不摇头也不点头,又说出了一句更让他惊异的话。

“人要有追求,难道你不想把赤旗插遍寰球么?”r1058

最快更新,阅读请。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巨浪咆哮着翻腾而下,将猝不及防的江中军士全都卷了进去,而且波及了离岸不远的已方阵地,仅仅一眨间的功夫,汪良臣就不见了至少两个千人队,他心疼得一阵眩晕。

“知院,速速下令吧,迟恐不及!”胳膊被人一把拉住,才险险没有被大水冲倒,这里离岸已经有些距离,水深仍然及膝。

他的视线里,面前是白茫茫的一片汪洋,无数人头在水里挣扎着、嚎叫着,自己却没有一点办法。

“老昝,要如何做?”汪良臣回过神来,转头看去,拉住自己的人正是昝万寿,两人都是满头满脸的水渍和焦急的神态。

“后撤,入林。”昝万寿简略地说了一句,汪良臣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可是这样一来,已经过江的几个千人队就被舍弃了,那些全都是他最得力的部下,哪怕陷入了绝境,这一刻他还是犹豫了。

“宋人呢?”汪良臣的问话就像一个挣扎的人想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而那不过是一场幻觉罢了。

“他们来了!”

昝万寿手指着岷江的上游处,大水的后面,无数船只从江面上冒出来,不必说也知道那是宋人主力,张珏果然出现在了最适当的时刻,汪良臣狠狠地一咬下唇,直到鲜血渗出,痛感让他清醒了过来。

“撤,全军后撤,依次而退,快。”他一迭声地催促着,亲兵们一边涉水一边高呼,原本茫然不知所措的余部渐渐恢复了秩序,开始朝着后面退去。

“节帅,快看,鞑子要跑了。”

当先的一条小船上,张珏的大旗迎风而立,他一眨不眨地盯着那边,这些鞑子虽败而不乱,就算在大水中也仍然保持着队形,硬拼?不是个好办法。

“逼过去,用箭矢招呼,将他们赶入林中。”

随着他的将令,江面的船队缓缓驶向岸边,船上的宋军成群,弓弩齐发,漫天的箭雨向敌人头顶撒去,不住地有人哀嚎着倒下,其余的人都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一个接一个地遁入了山林中。

张珏心里有些佩服他的对手,换了己军在这种情况下,只怕已经号令不齐,各自为战了。这样的敌人不能全歼固然很可惜,但能赢得一场胜利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走吧,知院。”

最后撤入林中的汪良臣依依不舍地回望着,算起来不过数百步的距离,该死的江水如同天堑一般将他们隔开,宋人是绝不会放过他们的,他暗暗叹了口气,转身跟着亲兵们钻了进去。

船上的宋军眼见箭矢已不能及,都欢呼起来,虽然箭矢的杀伤力有限,可是这般毫无顾忌射杀敌人,对方还基本上不能还手,是多么痛快的一件事。

“全军掉头。”张珏对这样的胜果并不满意,对岸的王世昌部还在苦战中,要是让那些敌人跑了,多少天的功夫就白费了。

至于退入林中的这些鞑子,他们没有了粮食补给,就算最后能绕回去,还能剩下多少人,只有天知道。

与此同时,知道自己被抛弃,失去了后援的大约五个汉军千人队开始变得疯狂,他们知道要么放下武器成了宋人的俘虏,要么就杀出一条血路破围而去,因此,人数稍有不及,质量远远不如的王世昌部立刻感到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