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野心

“说得不错,本官以前就曾说过,你的前程,不在这军中,而在海上。记住,本官要你干的,就是你们以前想的那种,现在尔等背后靠着大宋,若是给你船只,你能不能将鞑子的海面搅得不得安生?”

刘禹将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听得张瑄目瞪口呆,简直就像做梦一般,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生怕前者是在试探或是玩笑话,可看着刘禹一脸的严肃样,他心里波涛翻滚,激动地语无伦次。

“恩公是说,我等可以去鞑子那边打打劫他们的船?”

做着大宋的将校,干着海贼的勾当,里子面子全都有了,这样的好事,他当然不敢置信。

“当然,不只如此,你还要联合其他人,最好让他们听你调遣,干得越大越好。名义本官可以给你,告身本官也可以给你,能做到哪一步,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刘禹当然不会只让他做个普通的海盗,历史上他们横行山东沿海,甚至深入渤海湾,以山东和辽东半岛之间的沙门岛为基地,逼得元人不得不招安,现在嘛,自己给他更大的支持,至少不会比历史上更差吧。

“恩公是让小的”

“不错,只要你有本事,就是这海面之王,如何,敢做吗?”刘禹很清楚他的野心,一旦被点燃了,说不定就会是熊熊烈火。

“若是有船,小的和弟兄们定不负恩公所望。”张瑄激动地拍拍胸膛,眼睛却撇向了另一处。

刘禹顺着他的视线一看,水军大寨的码头上,一艘高大的海船停在那里,如同一座大山一样,不禁哑然失笑,这家伙还真敢想!

从炎热的外面走进开着冷气的酒店大堂,苏微长长舒了一口气,她刚才出去是为了将那件衣服快递给帝都的高教授。

而对于两旁繁华的街面,琳琅满目的商店,她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将事情一办妥,就只想快一点回到这里。

“小姐,这位小姐。”走过柜台的时候,一个女声突然在身边响起,她下意识地转头看了一眼,服务员好像就是对着她来的。

“请问你是住在1105房的苏小姐吗?”服务员一边看着她,一边瞅了一眼电脑屏幕。

“我是,有什么事吗?”苏微点点头。

“是这样,你前天放在我们服务处的东西一直没有取走,我们经理让问一下,你打算什么时候要?你也知道,那些东西太大了,放在那里很不方便。”

苏微愣了一下,她已经忘了这件事,老板不是应该当时就带走了吗?等看到了实物,她头都大了,这放到哪里也不合适啊。

在几个男侍者的帮助下,苏微将这些东西抬进了客房,这一趟累得她手脚发软,眼看着天色暗了下来,她却连下去吃饭都不想。

“喂,苏微,我放在下面的东西怎么让你给搬上去了,一会儿我要带走呢。你还没吃饭吧,赶紧下来,咱们先吃饭,等下再把东西搬下来,喂喂,你在听嘛?”

要死了,杀了我吧,苏微无语地呐喊着,真想把手机扔到地上,可一看上面的logo,还是算了,这可是肾x,很贵的。r1058

热门推荐:、、、、、、、

沿海制置司的水军大寨位于昌国县所在的翁洲岛,也就是后世的舟山群岛的主岛,寨子周围岛礁密布,水路四通八达,但是如果不熟悉航线,极易在某处搁浅或是撞上暗礁。

整个海司直属的三万多水军官兵、数百艘战船就遍布在以此为中心的海岛上,单就地势而言,不得不说宋人还是很有眼光的,若是据险而守,这里根本不怕任何方向上的偷袭。

选择这里,原本也是为了拱卫临安府,可历史上,元人三路并进,从海上切断了朝廷的退路,逼得他们奉表出降,海司却连出战都没有做到。

刘禹站在叶梦鼎的座舟甲板上,这艘船应该是前任留下的,不但很大,而且很新,里面装饰得就像是大富之家,让他想起了贾似道的那艘楼船。

不过大有大的好处,行驶起来十分平稳,海面上风浪不算大,在前异船的接引下,没过多久就靠上了岛上的舶口,从高高的海船上望去,岛上一览无余,看样子就像一个巨大的军营,只怕除了水军,就只有些家属了。

“老夫要去升帐聚将,你就自便吧,军营之中不好随意走动,你跟随此人好了。”

下船之后,叶梦鼎对着他吩咐了一声,便带着幕僚和属吏走向前来迎接他们的军将们,刘禹站在原地看着他们走过去,码头上响起了一片请见之语,和那些人身上的甲胄发出来的铁叶撞击之声。

“我们也走吧,带我去船场转转。”叶梦鼎留给他的是海司的一个书吏,看样子也是经年胥吏了,一付熟门熟路的样子。

水军下属的船场紧挨着大寨,不过因为水寨和军营占地很大,他们走了好一会儿才到地方。当看到眼前的情景时,刘禹还以为置身于后世某个小渔村里,这也太简陋了。

“上官不知,早些年这里还并非这样,海滩那里,光是千料大槽就有三条之多,全场可同时建造七、八艘大船,上千船匠同时开工,那是何等的气魄。”

书吏显然猜到了他心中所想,指着不远处的海滩解释道,刘禹能想像他说的情景,这里可算是国营工厂,国家有钱的时候,当然吃喝不愁了,而现在嘛,也只能是做些缝缝的事情。

此刻,一艘海船正沿着搭好的木头滑道被军士们拉上来,它下面是一个非常大的坑,看那架势,有点像后世汽车修理厂的那种。刘禹立刻明白了他们会怎么做,果然一群普通装束的人拿着工具围了上来,还有几个直接就跳下坑去。

“这处不得用了,要换,还有这里,如果有料一并换了,若是没有,打个楔子也能将就一时,你们再看看别处如何,记好了一并报上去。”

刘禹走到他们后面,听着一个老工匠在那里统筹指挥,这些人都各有分工,一切显得有条不紊。

“老人家。”刘禹看了一会儿,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工匠转头一看他的服饰,立刻就有些手足无措。

“这位是朝廷上官,有什么问话,你只管好生答就是。”书吏轻轻地说道,并没有训斥,看样子这个老人还颇有威望。

“老人家,我来问你,修好这艘船,需要些什么?要多少时日。”刘禹指了指船身问道。

“回上官的话,小老儿适才粗看了一下,船身并无大碍,若是木料、铁钉、桐漆、布匹、绳索这些不缺,只需几日便可修好,再过些天就能下海。”老工匠恭身答道。

“不必多礼,若是你说的这些料都不缺,新造一艘,所需多久?”刘禹摆摆手示意。

“若是一应俱全,再给小老儿足够的人手,像这样的四百料大船,三月可成,五月便可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