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鞑子来了

想到这里,伯颜突然有些后悔,当初徐茅翁等人传来书信之时,就应该不顾一切地全军突进,直接拿下建康城再说。望着不远处万户忙古歹的旗号,自己当初怎么就选了这么个不知变通的家伙当先锋呢,整整一个万人队,连不到三万已被吓破胆的宋人溃军都没能拖住。

“你等可识得这城中主帅?”伯颜在马上回首向身后的几个宋人降将问道。参知政事、行省荆湖吕文焕与一旁的江州守吕师夔,沿江大都督陈奕相互看了一眼,陈奕犹豫地开口说道。

“禀丞相,那人唤作汪立信,原本是宋人的京湖制置使,后来得罪了贾似道,赋闲在家。今年方才起复,如今在这城中担任江淮招讨使一职,下官曾与他共事过多年。”

“此人多大年纪,能力如何?”伯颜转头催马向前慢行,陈奕忙跟了上去。

“约摸七十多岁,以前在京湖为官之时,素有能名,只是性格刚直,上了一表,言守江之策,触怒了贾似道。”陈奕在脑海中回忆着,字斟句酌地说道。

“喔,是何策,你可曾记得?”伯颜听闻,来了兴趣,陈奕对那次汪立信被贬之事记忆犹新,还曾为此摆酒庆祝过,因此汪立信所言的守江三策也记得很熟。

听完陈奕的细述,伯颜沉呤不语,旁人所言再加上眼前所见。他已经觉得此人颇不好对付了。这建康城可不比寻常,坚固程度可能还要超过当年的襄阳城,地理位置却比襄阳更好,背靠两淮,前临大江,围城不易啊。

不知不觉,伯颜所带的中军已经与前方昭毅大将军、蒙古汉军上万户阿刺罕所统领的前部骑军汇合了。十万大军在建康城南门下排出一个个方阵,从城头看下去,就是一片黑压压的人头,无边无际的旌旗招展着,仿佛能遮蔽天上的太阳。

建康城的西门十步之外,筑有一道低矮的羊马墙,约有六尺高,墙外便是护城河,此时墙后已经站满了守城的军士。刘禹立于城楼之上,听着随风传来军士们的谈笑声,却是昨日的说书段子。

他的目光越过护城河,河外的地面已经被推平,而平坦的表面下处处都是陷阱。有了挖掘机这个利器,往下一铲便是一个大坑,坑里已经插上了锋利的竹签,刘禹带着人干了整整一天,最后哪处有陷阱哪处安全他自己都忘了。

城楼之后,高耸的桅杆上,“宋”字大旗迎风飘扬,刘禹自己的帅旗则要略低一些,两边的城头上,各军的指挥虞侯统制等军官的将旗插成一排,矗立如林。

城墙上沿着宽阔的马道每隔十几步便布有一架床弩,百余步外突前的每座敌台上更是安置着一台双梢投石器。城角处高高的箭楼上,几个军士举着望远镜四处瞭望。

女墙后的弓弩手从队正那里接过箭支,仔细地整理好放入箭壶中。除了箭支,每个人还收到了一盒防风火柴,在各自队正的叮咛下,都将火柴盒贴身放进了怀中。刀枪手们正细心地擦拭着自己的兵器,或是抱着勾镰枪聊天。

城门之内,不时走过一队队的青壮,或抬或搬着滚木,擂台,成桶的火油等各种物品。另一处的街道上,由戴着红色臂章的中老年组成的担架队,则在差役的带领下反复地练习各项动作。

看着这些情景,刘禹仍然在苦苦搜索着,担心哪里会有遗漏之处,箭头的订单已经下发,投石器的生产正如火如荼,萝卜白菜仍然是每过几天运一趟,成箱的滇省产白药和绷带就堆积在他自己的衙门后院内。

“禀太守,李十一发来消息,鞑子大军已经以骑军为先导,整军转过了牛首山,正向建康方向开来。”忽然一个军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

“回话过去,让他们务必小心,以保住性命为第一要务。”李十一等人是昨日出的城,每个人都带上了两部充好电的对讲机,刘禹本来并不赞成,可拗不过他们的坚持,只能要求他们以大山为掩护,躲过鞑子侦骑的搜索。

说完,刘禹走下城楼,向着系马处而去,金雉奴带着亲兵们紧紧跟上。自从军议之后,军装萝莉又恢复了之前的贴身护卫工作,还隐隐成了这帮卫士的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