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夏锄,西山茶园的茶丁们开始养精蓄锐等待菊月的到来。那年夏天日头十足,雨量适当,茶树生长茂盛,整个茶园清香肆意,远远望去郁郁葱葱,李家上下无人不喜笑颜开,干活越发起劲了。
李家大爷想着,待丰收之秋一过,又可以置办个新宅子了,哈哈哈。
李家小少爷想着,又可以多买两串糖葫芦了,嘿嘿嘿。
小吴想着,又可以多领个把些月钱吧,唉唉唉。
话说自从小吴救下李家独子之后,生活待遇有了明显提高。原先李家只管她吃饱不饿,如今还能每月到账房先生那里领十文钱。李家大爷撤了禁足令,她不仅能自由出入院门还能牵着瘦驴四处溜达。不再夜夜与李大坎挤嘎吱乱响的木板,她一人独享起小少爷堂屋的软铺暖被。
李家人和颜悦色,小吴没再想过牵驴出走,只是觉得成为李家的米虫不太地道,得想点赚钱的营生留个退身之处。因此,尤其钻钱眼。
小吴琢磨赚钱琢磨到发懵,李家小少爷拒绝念书拒绝到发疯。
大概是经历了生死变数,李家小少爷惊觉厚厚的四书五经无用至极,满腹经纶的笨书生哪及武学傍身的侠客厉害,起码再出意外也不会被吓得屁股尿流。此番有小厮相救时乃幸运,万一哪天小厮骑瘦驴走了,谁还给他伸把手呢。
于是小胖书生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跑到李家大爷跟前,大声哀呼“小命差点没了,读那破书有何用”。
李家大爷与夫人连哄带骗好几日,小少爷油盐不进很是固执。念着文官之路行不通,以武将身份入朝倒也不错,于是李家很快妥协,四处给小少爷客请武学师傅。
哪料小少爷天生不是那学武的料,花重金请来的师傅们捏捏小娃的筋骨后无一不摇头拒绝。李家大爷发愁,文武之路眼瞅着就要走绝了,难道非要小儿承袭家钵继续当商贾,难得遇到开明纳贤的皇帝,李家竟无法翻身商奴把歌唱?
小少爷日夜哭哭啼啼不止不休,这可累坏了小吴。本来挺乖巧的小胖娃,折磨起人来简直像个魔鬼。小吴忍无可忍,晚饭后急匆匆拉上李大坎就找李家大爷商讨办法去了。
“大爷,今天必须得想辙整治嗯,劝好小少爷了。您这后院不安宁,茶园的生意都要耽误了啊。”小吴我能不能涨月钱,还得大爷您赶紧努力呀。
“无奈啊,小儿要是懂事,何苦我们夫妇俩在家吃不饱睡不好的操心啊嗝”大爷咂摸刚才那两碗卤肉饭的余味,摸着圆肚打了一个饱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