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第一百二十五章

门外寒风呼啸,李思打了个寒战,见孟勤来了:“孟大哥快进屋里来。”

孟勤红着脸也搓了搓手,这风月馆这般的确冷得渗人,前些天他已经送来了些御寒衣物给李思。

“大王晚上要见你,我先来给你传个话。”孟勤道。

今个儿下了早朝,嬴政特意留吕不韦在宫里下了两盘棋,吕不韦问起王平日闲暇时玩些什么,嬴政有意无意地提起了李思。

等到李思这个小人物引起吕不韦足够好奇的时候,即便是吕不韦不主动见李思,李思登门拜访,吕不韦必不会避而不见。

“孟大哥,我这菊花是不是要死了啊?”李思一筹莫展。

“这……我也不知道啊,我不懂花。”孟勤看了看菊花,摇头,“没事儿,这花要是春天活不过来,我送了几盆新的菊花。”

李思长长叹了口气,新的菊花再好,那也不是韩兄送的啊。

韩兄……别说这才几个月不见,李思有点想念在桃李山庄无忧无虑潜心求学的日子了,是那般温馨惬意。

前些日李思就听孟勤说起,开了春宫里来了一批新人,秦王有意挑选几个聪明的新人调去御前当差。

李思知秦王想培养自己的人,今日赶巧她在风月馆里,见到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

“恩公!”身着宫女服饰的少女看见了李思,忙小跑过来跟李思打招呼。

李思看了看那少女,一时间觉得面熟,只听那宫女又道:“恩公可还记得小女,我是赵灵,数月前,你在宫外救过我们兄妹二人。”

“……”李思想起来了,少女当时被吕氏食客欺负,她出面相助才让少女躲过一劫。

此女名叫赵灵,李思猛地就想起了她的哥哥赵高,忙问:“你哥哥呢,他还好吗?”

赵灵欠了欠身,脸上笑得甜甜的:“多谢恩公挂念,哥哥也入宫当差了。”

李思听了这话,一时间犹如五雷轰顶,不知该作何表情。她哪里是挂念着赵灵的哥哥,而是那个叫赵高的小生也入宫了!

他当真就是赵高啊!李思恍然大悟,一时神色木讷。

“恩公怎么了?”赵灵看出李思的疑惑。

“没,没什么。”李思缓了缓神,让自己平和下来,“你们兄妹怎么入宫的?”

“入宫混口饭吃。”赵灵浅笑,“我会舞,被大宫卫选进了伶人馆,哥哥厨艺很好,进了宫里的膳房。”

李思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赵高也入宫了……虽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但也不至于这么巧合。

“恩公怎么也在伶人馆?”赵灵瞪大一双柔美清澈的眼。

“哦,王赐我留宫中,就住在这儿。”李思有爵位,不算是伶人,只是住在这边而已,“也别一口一个恩公地叫我了,我名叫李思。”

赵灵面带含羞笑意,点了点头。

李思看来,赵灵是个水灵灵的可爱姑娘,人也勤快聪明,她见李思身上的衣裳裂了口,便主动提出要帮李思补补衣裳,再送过来。李思也不太会缝缝补补,本想婉拒,可赵灵颇为热情,很想为李思做点什么报恩,李思也就回了房间,把有破损的外套给了赵灵。

李思忙着准备与吕不韦初次过招,所以也没有太多心思在意身为宫中厨子的赵高。

与赵灵闲聊时,李思得知他们兄妹自赵国避难而来。

令李思疑惑不解的是,赵灵自称出身贫苦农家,但李思仔细观察了赵灵的手,白嫩细滑,那绝不是做粗活的手。

而这个时代贫苦农家是不太可能有钱供得起读书求学,李思回想当日赵高,文质彬彬颇懂礼节,像是读过书的人。

有关赵家兄妹的微小异常,李思看在心里,她有那么一种直觉,赵高兄妹另有身份,或许是家道中落,才入秦避难。

……

招贤馆近日好生热闹,又有四面八方而来之人,投靠吕相国。

李思得秦王特许,可持令牌出入宫门,嬴政借由李思可随孟勤出宫外,为他寻觅新鲜玩意儿,以此给李思自由特权。

嬴政让李思成为他的另一双“眼”,可看到太后、相国等处,他看不到的地方。

这日李思打扮一身后,来到招贤馆大门口,被馆外的侍卫拦住,问她可曾有请令,也就是相国府发出来的邀请令牌。

“不更李思求见吕相国。”李思拱手道。

“什么李思,没听说过。未有请令,不得入内!”侍卫冷声道,这些低级爵位者怎可能说见就能见到相国的。

李思识趣,给这个看门侍卫偷偷塞了点东西。侍卫收了礼,就入内跟吕门管事打了个招呼。

吕门管事是吕不韦的心腹家仆,名为吕宣,他在吕不韦的身边听相国提起过李思的名字。相国正想找个机会,见见把太后、秦王哄得高兴的李思,他这就上门求拜,吕宣让门卫将李思放了进来。

订阅比例不足随机显示防盗章,48小时后可看,请支持晋江正版哦

相国发话之后,在座的门客们惶惶而相觑,再不敢胡言乱语。

吕不韦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出这李思有点聪明,可留在身边一用,缓和了对李思的语气:“谋士间切磋平常不过,李思,入座吧。”

“多谢相国。”李思理了理衣襟,这才入座。

吕不韦心有所思,平日李思在宫中侍奉王上和太后,他当好好利用此人,为自己效力才是。

于是吕不韦问了些李思在宫中的情况,装着欢喜赐李思厚赏“玲珑白玉”一件。这白玉晶莹剔透,可是难得的宝物,吕不韦初次见面就送了这样的礼物,足以证明对李思的看重。

李思当即显得感恩戴德,连连拜了拜吕不韦,在吕不韦面前表明了心意:“李思愿凭相国差遣。”

近至黄昏,李思离开相府,这才回到了宫中。

秦王嬴政宣见,屏退左右,称与李思、孟勤玩斗地主竹牌,不让人打扰。

李思将今日在相府的情景一五一十告知嬴政,获取吕不韦的好感这只是第一步,嬴政对李思的喜爱,才让吕不韦觉得李思有利用的价值。

此后李思需在吕不韦面前献出点计策,表现尚可进一步得到吕不韦的信任。

“近日我在找些好书来看,可看了先圣人写的那些东西,总感觉食之无味。”嬴政微微凝眉,望着李思,“你可看过什么好书?”

李思想了想,问:“兵家圣典《孙子兵法》王上可喜欢?”

嬴政点头:“兵圣孙武的书,我看过了。”但嬴政是君王,不是将军,他更关注的是治世安邦的国策,而不是行军打仗的兵法。

“我师荀卿有几本书写得很精彩。”李思自要推荐师门的书。

“也看过了。”嬴政目光微闪,“还有什么?”

这……连荀卿的书对嬴政来说,都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么?李思又想了想,灵光一闪:“我师兄韩非有几篇著作,妙极,王上可看过?”

“韩非?”嬴政摇了摇头,韩非的名气自然比不得孙武、荀卿等人。

“他的文章很有意思,王上不妨看看。”李思那儿还有她亲自手抄版本的那几卷书简。

“好,拿来我看看。”嬴政应声。

李思退出秦王寝宫后,听孟勤说起,嬴政很爱读书,以博览群书为一大爱好。别看嬴政平日里故作玩世不恭,认真读起书来常常是废寝忘食。

也许就是因为书读得太多,博学多闻,所以很难有令嬴政一眼惊艳的文章。

李思兴致勃勃推荐了韩非的文章后,忽然心里一纠,感觉不大对劲……嬴政不就是看了韩非的书后,思贤若渴、夜不能寐,不惜动用武力手段急切想要得到韩非吗?

这,李思猛吞了一口口水,如果剧情按这样走下去,她岂不是害了韩兄。

不对,李思转念又想,她现在的处境本就跟历史记载不同。几千年的事儿,都是笔下所写,谁又料得到真正的是非。

现在的格局已经变了,她不是李斯,而是李思,那韩非也必定不会被李斯嫉妒而杀。

以韩兄治世之大才,若能为秦国所用,师兄师弟助嬴政共谋天下,岂不是天下之幸?

李思是这么想的,当天夜里她将《五蠹》《心度》《物权》的竹卷整理好,明日呈给嬴政。

这天夜里,李思又把这些文章看了一遍,心里隐隐仍旧有所担忧。

不知此举于韩非而言,是幸还是祸……

“韩兄有举世之才,这些旷世奇作应当呈给秦王看。”这是李思此刻单纯的想法,不愿让这些著作埋葬于世间。

书上主旨是以法为本,用法律来约束臣民与百姓……施法施刑并非酷刑,而因“人之初,性本恶”,完善的法律就可以做到预防人的犯罪“恶念”,防患于未然。

这种刑法设立实则是爱民护民的表现,而且韩非主张减轻赋税。若重税利官贱民,对君王专制统治其实是不利的,不仅让君王失了民心,朝堂也多贪官污吏。

这些文章观念极新极妙,不知嬴政看了之后,事情又会如何发展?这就是李思的心结之所在。

在一夜辗转难眠之后,翌日李思将整理好的书简送去给了嬴政,都是她用小纂誊写的。

李思将书呈给嬴政看后,连续三日,嬴政都没有召见李思。

这日,孟勤忽然来找李思,李思问起秦王,孟勤哭丧着脸低声道:“王看了你送去的那几卷书后,走火入魔了!”

“孟大哥开什么玩笑?”李思惊住。

“是真的,茶不思饭不想,王已经三天没有好好吃过饭了,送去的饭菜根本动不了几口。”孟勤凑到李思耳边,“我都不敢告诉赵元,那书是你送去的。”

李思眼角微微抽动,难怪嬴政这三天都没有找过她,是反反复复在研究韩兄的书!

这,事态好像比她想象中还要严重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