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首唐诗,李思从小学到大学积累了历朝历代名家诗作,用起来也是自如。
蒋都令听了这诗后,脸色大变,没想到李家长女不但容貌绝色,这才华亦是出众。更难得的是,这女子对他竟然是一见倾心,仰慕他的才德。
李思暗笑,这么赤裸直白的表白,想来蒋都令也是读书人,应当听得明白。她这些话,足以把蒋都令撩拨得神魂颠倒。
当然对付许衷那边,李思也没闲着,替长姐跑了趟许府,送上了一块同心玉佩,假意与这位“准姐夫”修好关系,并表明长姐的心意。
许衷是个不学无术的粗人,她当然不能念诗什么的,他也听不明白。李思就直白说了一趴拉话,大致意思就是以前不情愿是因为二人没有感情基础,但许衷乃是上蔡郡第一勇士,对姐姐如此慷慨大方,还许以正妻之位,全家人知他一定不会亏待了长姐,都很支持这门婚事。
“你小子现在说话可比以前好听多了,哈哈哈。”许衷高兴了,这阿谀奉承的话很中耳。
以前的李思天资聪慧,但不懂变通不知圆滑,性子太过刚毅。现在的李思,懂得如何达到目的,结果比过程重要。
翌日,蒋都令就找了个体恤下属的理由来李家,却见李家长女忧愁满面,泪眼阑珊。
蒋都令上前与李凝招呼,李凝却避之不见。
李思告诉蒋都令,姐姐厌恶许衷,而许衷仗着家世逼迫长姐嫁给他,而长姐心里真正仰慕的人是都令。
蒋都令这心境尤其变得沉重,对许衷心生不满。李凝向都令哭诉将被许衷霸占,唯有一死了之,蒋都令十分愤怒,当即许诺李凝,绝不辜负她的情义。
一来二去,李思又从中在蒋都令与许衷之间周旋,使得二人互相猜忌,心生夺爱之怨恨。
最终蒋都令以官威逼迫许衷放弃这门婚事,而他又遂向李凝提了亲。许衷成了上蔡郡最大的笑话,丢人又失了未过门的媳妇,悲愤大醉。
李思趁着许衷酒醉神志不清,便说服他提刀前去都令府,杀了蒋都令。待许衷还未酒醒,已被都令府的衙役一拥而上的官刀给戳死了。
上蔡郡的百姓得知两个祸害互相残杀而死,暗暗窃喜,欢喜得手舞足蹈。
李俭一家的危机除去了,但置身于此事中的李凝也处于风口浪尖,饱受争议。蒋都令和许衷的家人因此耿耿于怀,李凝决意出家平息他们心中愤愤。
“凝儿……”杨氏无奈深深叹了口气,这件事李家无过,长女却无辜受累。
“爹娘无忧,能脱离恶人之手,我已无憾,从今以后愿潜心修道。”李凝淡淡道。
李俭夫妇感慨万千,奈何他们手中无权无势,唯有妥协。
李思目光深沉,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道、名、兵、阴阳、农、杂等学派相继出现,而法家尚未成熟。所以各国皆没有完备健全的法律制度,也不注重法,天下治理混乱。
订阅比例不足随机显示防盗章,48小时后可看,请支持晋江正版哦李思正色答:“六国结为一体,秦当然无能为力。但六国若为散沙,甚至因利益与冲突而相互撕咬起来,秦坐收渔利再各个击破,那便指日可待!”
离间,可是李思最为擅长的谋术。而李思早已看清,若是他国还能有一位圣明的君主,也不会看由秦国坐大。
“可惜,如今内政尚乱,何谈外攻。”良久后,嬴政叹道。
“攻外必先安内。”李思明白嬴政所指,第一步便是夺回王权兵权,震慑宗室力量,将秦国上上下下所有权利都掌控在秦王一人手上。
嬴政不语,目光深深凝望李思,眼中大放异彩,他自觉没有看错人,她就是他要找的人!
“先生大才,国之顶梁,先生教我!”嬴政手上放下了鼓捣蛐蛐的竹签,忽而语气变得谦逊有礼,朝李思拱手一拜。
“王上……”李思愣住,未料到嬴政会有此举。
“先生就是我要找的人!”嬴政目光锐利而炯炯有神,“你必能帮我!”
“王勿行大礼!”李思心中疑惑,也忙朝嬴政一拜,他为何如此断定,她是他要找的人?
“而今我遇上了难题,先生会帮我解惑,值得我信任,是与不是?”嬴政眸光闪着光彩,凝视李思。
今夜见到的嬴政完全没有先前嗜杀冷暴的样子,反而是求学好问,变得可爱。李思道:“愿为王排忧解难。”
“你有所不知,在这宫中许多时候,我常常深感身不由己,甚至不知道身边何人能信。”嬴政无奈道。
若不是摆出冷面凶残之样,那些个爪牙更不会惧怕他这个王。
原来如此,李思恍然大悟,嬴政是为了对付相国和太后安排在他身边的宫人,才会故作暴戾。
嬴政抬手,亲昵地握住了李思的手臂,目光灼灼而充满期待。这秦王嬴政莫名的信任,着实让李思受宠若惊,莫非她是天生长了一张忠臣的脸。
嬴政微微叹气,眸子黯然了下去:“我虽为王,不得亲政,凡事由太后与相国做主。”
一个不听话的王,可能被人从这个位置拉下去。而嬴政不做王的话,就只有死路一条。
嬴政还有个年龄相仿的弟弟长安君嬴成蟜,他与自幼跟着母亲赵姬流落过赵国的嬴政不同。
嬴成蟜从出生后就在秦国长大,是天生的贵子,与老秦诸多大臣亲近。而嬴政之所以顺利被立继承人,全仰仗吕不韦劝说先王。
相国吕不韦于嬴政而言,有大恩……却又因此恩,吕不韦私通太后,压制嬴政,可谓是大恩如大仇。
“王当真信任李思?”对一个不太熟悉的人,嬴政能说出这样掏心窝子的话,李思颇感意外。
“除了你,我无人可信,无人可用!”嬴政红肿了双眼,他似乎压抑得太久,自幼在这个宫里受了太多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