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儿……”杨氏无奈深深叹了口气,这件事李家无过,长女却无辜受累。
“爹娘无忧,能脱离恶人之手,我已无憾,从今以后愿潜心修道。”李凝淡淡道。
李俭夫妇感慨万千,奈何他们手中无权无势,唯有妥协。
李思目光深沉,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道、名、兵、阴阳、农、杂等学派相继出现,而法家尚未成熟。所以各国皆没有完备健全的法律制度,也不注重法,天下治理混乱。
集法家之大成者是韩国公子韩非,他提出了影响深远依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对国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约束极强,对后世影响深远。
如果这个世间也有完整法律,那么善恶有报,他们全家以及这些百姓就不会遭受欺凌。
不知不觉间,李思心中有了个念头,那就是法治天下。
李思在上蔡郡度过了平凡的一年,这儿的生活很悠闲,父亲李俭俸禄不多,但养活一家子足矣。
上蔡郡的百姓们都很朴实,左邻右舍对李思也很好,但大家的日子都过得清苦,能一日三餐衣食无忧就算是小康了。
李俭时而感叹,年少时期也曾想过有所作为,但意志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慢慢消磨,他也习惯了粗茶淡饭,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杨氏不让李思学做饭养猪什么的,家里钱财不多,但她毫不吝啬地买书简给李思。拥有本尊记忆的李思,识得这些古代文字,也对古书记载充满了兴趣,尤其是与法有关的。
这日,全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李俭对李思道:“儿,我与你娘商议过了,你应当求学,去外面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留在偏僻贫瘠的上蔡郡,李思注定一事无成,李俭与杨氏都看得出来李思有大智慧,不该埋没于此。夫妇二人商量了很久,他们不求李思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但也希望全家唯一的希望能有所作为,光宗耀祖。
“好啊,我听爹娘的。”李思心中莫名燃烧起熊熊烈火,她也不喜欢这样的蹉跎过日。
“可是三弟出门在外,会很辛苦的。”二姐李嫣颇为担心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不怕辛苦。”李思的梦想,是能去咸阳城,亲眼见到秦王嬴政一统天下。
李思现在的身份虽是楚国人,可她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秦灭六国而统一是历史板上钉钉的事儿,结束战乱对天下来说其实是好事。
上天给了她这么好的机会,总得干出点什么所以然吧,李思的野心滋润起来——做大官赚大钱,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咸阳,那儿有她最期待的明君,有她最期待的天下。
可她眼下当去哪儿求学呢?李俭、杨氏夫妇已为她选好了,兰陵有一位儒家学派的圣人——荀卿荀老夫子。
在李思的记忆里,荀子是“性恶论”的创始人,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性生而好利焉。
荀子可也是法家代表人韩非的老师啊,李思向爹娘点头,好,就去拜荀老夫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
数日后,杨氏为李思收好了包袱,李俭摸了摸李思的头:“儿啊,学有所成,为父等你回来,我们再一起上山逮野兔。”
凝望着爹娘的期许,李思双眼一红,既然家人都对她充满期待,她一定不会辜负他们的希望。
李思此刻就期盼着干出点事业,让亲人一同享受荣华,好好活一辈子。
……
兰陵是楚国一座繁华的郡城,这儿有锦绣山河,有风流人物,街市上走的人都衣冠华丽,远非上蔡郡能比。
李思只身来到这里,褪去了多日奔波的疲惫,满脸欣喜,这才是她想象中的古人生活,楚国的繁城百闻不如一见。
大街小巷,集市热闹,她身上的衣物与这儿的人相比实在是寒碜。
李思先找了个客栈安顿,买了一套体面的衣裳,如此有所准备才能去拜见荀卿。
荀卿是兰陵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圣人,很多外地来的青年都是向荀卿求学的,学子有数百人,来自各个国家五湖四海。
李思在客栈里结识了好几个也是来兰陵求学的人,他们便约一起喝酒吃饭,相互介绍了来历,其中最为亮眼的就是赵国来的名士王仲,以及秦国来的官宦之子孟玉。
“王仲,字子轩,赵国晋阳人。”这位王子轩在赵国就是小有名气,写过不少文章,受到赞许。
“在下孟玉,字无彦,秦国咸阳人。”孟玉的父亲是秦国的廷尉,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个大官。
原来他们每个人都有字啊,李思在上蔡郡那种穷乡僻壤没有取字,当孟玉问其她的时候,李思便回答:“姓李名思,字通古,楚国上蔡郡人。”
“通古?”王仲愣了下,“哈哈哈,好字。”
李思当即给自己取了字为“通古”,她既然是后世穿越而来的,知道这古代历史的发展字为通古,也不算张狂吧。
“听说,韩非公子今年也会来兰陵求学。”有人满是惊喜的语气道。
“天啊,韩非?可是韩王那个的九公子韩非?”
王仲笑而不语,他之所以来兰陵求学,正是因得知韩非也来了兰陵。
在场既然都近乎癫狂地兴奋起来,韩国公子韩非,弱冠之年便已名震天下,才华惊世。
李思此刻才明白,原来七国中有无数学子对韩非有着出乎意料的崇拜,他们争先恐后读着韩非写的文章,甚至爱不释手。
订阅比例不足随机显示防盗章,48小时后可看,请支持晋江正版哦她是李思,字通古,与韩非同年来到兰陵,拜荀老夫子为师……李思猛吞了一口口水,脑子里闪过一个极为可怕的念头。
难道她就是秦国第一相李斯?这,不大可能吧。
李思脸色惊变,如果学子之中找不到第二个李斯,那么可能她这脑洞就不是空穴来风,她就是大名鼎鼎辅佐嬴政的秦相李斯啊。
哦,对了,李思还有印象的是,李斯害怕韩非得到秦王的赏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不惜设下毒计谋害韩非……
“不不不,我绝不会那样的人。”李思摇头,立马否决了自己的脑洞。
虽然之前使的离间计阴狠,可李思实则还是个善良正直的人,她对付恶人不折手段,怎能因为嫉妒而害死贤才。
与其稀里糊涂想那么多,天色也晚了,不如先睡吧,李思到外面打了盆水,洗漱后就睡了。
还未到荀老夫子招生的时间,李思这两天除了四处逛逛,见识兰陵的繁华,更有兴趣的是看看韩非的惊世之作。
李思囊中羞涩,也带多少盘缠,而这些钱是要交学费的,没空余的铜钱再买竹书。这个时代没有纸,文章都是写在竹简上。
于是李思就借了王仲手上,那几篇韩非著的文章,她带了自制的竹片,誊写了一遍这些文章。
李思的小篆写得极好,她在读书写字上挺有天赋,文章读过之后不说是过目不忘,但基本上内容意思都能理解到位,记忆到位。
从韩非的这些文章里来看,韩非现在的主张主要出自于老子:仁义、道德是靠不住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严明的法律来约束道德。
李思越看越是给劲,觉得韩非这些东西写得非常有道理,在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基础上,韩非更深一步直接写出,人的一切动作行为都是为了利益好处。
“韩非,果然是高才。”李思读完他的文章后,不忍大赞,更期待着见见这位绝世无双的韩国公子。
读了韩非的文章后,李思的心情也变得激动了,一定要找个机会,结识韩非,若能交此挚友知己,此生无憾啊。
李思将借来的书简归还王仲,王仲惊讶于李思将这些文章都誊写了一遍,而且她的小篆竟然写得这么好,他自愧不如。
“通古贤弟,你的字写得真好。”王仲赞道。
“呵呵呵,没事儿在家就喜欢练练字。”李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优点。
打扮得风流倜傥的孟玉凑上来看了看,两眼直冒星光:“真好看,你有空帮我也抄几本书吧,是爹给我布置的任务。”
“这……”李思表示为难,不过是萍水相逢,这孟玉说话也太不客气了吧。
“一本书,二十个铜币如何?”孟玉眉头一挑,英气的脸上露出笑容。
不愧是官宦之家,真是出手大方,李思也缺生活费,就同意了:“好,成交。”
今天,客栈们的学子都个个精神抖擞,前往荀老夫子门下的桃李山庄参加入学考试。也就是写篇命题作文,荀卿看得过眼就能收为徒。
而且学子们能分到这一届的甲乙丙丁哪个班,就靠他们这次命题考试的成绩。
对于考试而言,李思相比绝大多数学子是有优势的,毕竟她已经经历过千百遍的考试,不会显得那么紧张。
“韩非来了,韩非来了!”有人高声叫了起来。
学子们一拥而上,冲着那声跑过去,一睹韩非风采。
停留在原地的李思眼看着孟玉、王仲也大步走去,愣愣发神,一种莫名的魔力牵引着她,随着他们跨步而去。
在人群中,李思第一次见到了这位韩非公子。
一袭华丽紫衣款款而来,丰神俊朗的容颜轮廓尤其分明,一双细长的狐狸眼眸如皎月。
他嘴角洋溢起一抹淡淡的弧线,点头向周围示好的学子们示意礼节,微笑如春风拂柳,和煦动人。
这个人就是韩非?李思的心口猛然抽动了下,他长得如此高大英气,出乎李思的意料。
韩非潇洒飘逸,傲然天姿,是不折不扣的古代美男子啊。
李思细观韩非面容,虽未尤其精致,可由内而发的卓绝气宇,却令人不得不沉沦,这是遗世独立的惊艳感。
没错,不知不觉他身上绝妙的气度和风骨,感染了在场所有人,惊艳了所有人,即便他是个男人。
就是这么第一眼,李思几乎认定了,此人不会是她生命中的过客,他们会成为朋友。
又或许不止是朋友……他是李思来到这个世上后,见到的第一个与众不同的角色。
此刻李思的心情没来由地变得兴奋了,在这儿她不但能向荀老夫子求教,还一定能在韩非身上学到不少见识吧!
“今逸兄,又见面了。”王仲主动上前,拱手与韩非打招呼。
“子轩兄。”韩非见到王仲,拱手回拜,显得谦虚有礼。
贵为韩王之子,在常人眼中身份无比尊贵高上,而韩非没有那些大架子,亦无恃才傲物,对他们亲和以待,更是拉近了学子们的无限好感。
在心满意足见到了心目中的大才子后,紧接着学子们要进入紧张的考场,开始入学考试。
考场分好几个,李思与孟玉被分在同一考场,而王仲兴致高昂与韩非一个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