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房间里,高坐的吕不韦就正是卫国人而非秦人,相国都能侍秦,何况是李思。
又有一人站起来冷笑:“你方才也说了,招贤馆是引天下名士而来,乳臭未干的小子,你也算得上名士么?恐怕语气狂傲了些吧。”
“呃,不能这么说,李思师承荀卿,那可是荀卿的得意门生。”旁人故意附和道。
“难怪说有其师必有其徒,荀况不就一事无成,所以只能躲在楚国郡县里做个教书夫子吗?”那人心高气傲地笑了。
说她学艺不精也就罢了,竟然连荀卿、屈原都被拉下水而羞辱,看来不好好教训这帮人,是难消心头之怒。
李思正色厉声道:“屈原为楚国左徒时,勤勉不辍,明于治乱,辅佐怀王变法图强。楚国一度国富兵强,威慑诸侯,功在千秋!我师荀卿不拘于发扬儒家嫡学,更集各家之大成,写下至理名著,必为千古流传!请问在座尔等乃何人,姓甚名谁,有何本事嘲讽屈原、荀卿?”
李思当众呵斥,说得方才质疑他的人面色发青,只好坐了回去。
这时一个看似年纪较大者捋了捋胡子:“既然楚有此二圣人,你为何选入咸阳?当毕生所学报答母国才是啊。”
“屈原大才,却后遭上官等同僚嫉恨,遭小人诬陷排挤;荀卿在齐、楚连连受谗言所害,亦不得重用。如此之国,如此之道,李思心灰意冷。而素闻秦国唯才是举,相国乃旷世英豪,治世能臣,李思相信如此秦国,如此相国必能成大业。”李思把这样的高帽子戴在吕不韦的头上,门客们若还是喋喋不休地纠结他,岂不是让相国蒙羞。
吕不韦仍旧不语,目光淡淡,他就不信手里养的这些个人,连李思都说不过。
老者在吕不韦身边多年,深知吕不韦的喜好,这个时候就得为相国出面,指着李思高声道:“一介布衣,为名利而弃家国,大义何在?”
看来这些人还真是难缠,李思眯了眯眼,心中思量着眼下情景也只能把吕不韦拉出来挡箭,才能让这群人消停下来!
既然如此,李思也不再讲为客之道,给在座诸位留面子了。
“弟子谨记夫子提点。”李思明白夫子若有所指,秦相吕不韦的权力远在秦王之上。
当然荀卿不用问韩非,也知韩非心意。
只是李思言明入秦后,韩非凝眉不语。
荀卿让童子倒了三杯酒,他饮酒一杯为两位学子送行,祝他们心愿达成。
韩非跪地而拜,向荀卿磕头行了个大礼:“夫子之恩,非毕生不忘。”
李思见此,也跪地叩首,恭恭敬敬感谢荀卿的倾囊相授毕生之所学所悟。
此夜无月,快到夏天了,炎热的空气透着烦闷。
大概是韩非与李思在桃李山庄最后的相聚一夜。
韩非送了李思一柄绝佳的佩剑,做离别礼物。这两年来,韩非见李思总是颇有闲情地拿着她的木剑,挥舞剑谱上的剑法,早就有心送她剑。
订阅比例不足随机显示防盗章,48小时后可看,请支持晋江正版哦李思知秦王想培养自己的人,今日赶巧她在风月馆里,见到一个似曾相识的面孔。
“恩公!”身着宫女服饰的少女看见了李思,忙小跑过来跟李思打招呼。
李思看了看那少女,一时间觉得面熟,只听那宫女又道:“恩公可还记得小女,我是赵灵,数月前,你在宫外救过我们兄妹二人。”
“……”李思想起来了,少女当时被吕氏食客欺负,她出面相助才让少女躲过一劫。
此女名叫赵灵,李思猛地就想起了她的哥哥赵高,忙问:“你哥哥呢,他还好吗?”
赵灵欠了欠身,脸上笑得甜甜的:“多谢恩公挂念,哥哥也入宫当差了。”
李思听了这话,一时间犹如五雷轰顶,不知该作何表情。她哪里是挂念着赵灵的哥哥,而是那个叫赵高的小生也入宫了!
他当真就是赵高啊!李思恍然大悟,一时神色木讷。
“恩公怎么了?”赵灵看出李思的疑惑。
“没,没什么。”李思缓了缓神,让自己平和下来,“你们兄妹怎么入宫的?”
“入宫混口饭吃。”赵灵浅笑,“我会舞,被大宫卫选进了伶人馆,哥哥厨艺很好,进了宫里的膳房。”
李思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赵高也入宫了……虽说同名同姓的人多,但也不至于这么巧合。
“恩公怎么也在伶人馆?”赵灵瞪大一双柔美清澈的眼。
“哦,王赐我留宫中,就住在这儿。”李思有爵位,不算是伶人,只是住在这边而已,“也别一口一个恩公地叫我了,我名叫李思。”
赵灵面带含羞笑意,点了点头。
李思看来,赵灵是个水灵灵的可爱姑娘,人也勤快聪明,她见李思身上的衣裳裂了口,便主动提出要帮李思补补衣裳,再送过来。李思也不太会缝缝补补,本想婉拒,可赵灵颇为热情,很想为李思做点什么报恩,李思也就回了房间,把有破损的外套给了赵灵。
李思忙着准备与吕不韦初次过招,所以也没有太多心思在意身为宫中厨子的赵高。
与赵灵闲聊时,李思得知他们兄妹自赵国避难而来。
令李思疑惑不解的是,赵灵自称出身贫苦农家,但李思仔细观察了赵灵的手,白嫩细滑,那绝不是做粗活的手。
而这个时代贫苦农家是不太可能有钱供得起读书求学,李思回想当日赵高,文质彬彬颇懂礼节,像是读过书的人。
有关赵家兄妹的微小异常,李思看在心里,她有那么一种直觉,赵高兄妹另有身份,或许是家道中落,才入秦避难。
……
招贤馆近日好生热闹,又有四面八方而来之人,投靠吕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