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第六十八章

……

正式参加桃李山庄大会的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上百号人,来自二十八家,有没来参加大会的学家也前来围观。

所谓的百家辩学会,分两种形式,其一是两家以上群辩切磋,其二是两家学派一对一地争锋辩论。

后者合适向道家、阴阳家或是兵家、墨家这种观念相佐或是相悖的学派。

百家辩学会讲求是自由切磋,来自不同学派的学子往往争得面红耳赤,若是太过激烈了,又没人劝住还有可能大打出手。

荀卿这些前辈参加过好些次辩学会,如今退居二线,让气血方刚的年轻人们去争辩、去思想进步。

更有甚者,通过切磋辩论这些方式,一家学者可能说动别家学者,放弃原来的信仰,而另入师门。

辩学大会第一天,各家各派齐聚兰陵山脚,这儿已经被布置好了现场,排列陈设出一个个大木桌案几。

前来围观者甚多,挤挤攘攘并肩接踵,听说兰陵城里里外外都住满了人,连周边县也都来了许多游客。

李思看了看在场画面,感观差不多像是看球赛那种,有人比赛,有人在外围观看。

兰陵令宋玉很是支持辩学大会,动用官府人力帮忙维持现场秩序。

所谓的自由辩说,每组胜者获得特制银扣一枚,这不才刚开始,李思见张苍等四位师兄已分别和别派弟子激烈抛出话题开始深究了。

李思与韩非被分为一组,她走在韩非身边,听见了那似乎熟悉的女子娇柔声:“韩非公子,留步。”

接着是一声娇喘,温柔酥麻得让人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李思回头看,正见公孙云与她的两位师弟走来。

“久闻韩非公子高才,云不才,望公子赐教。”公孙云做了个手势,示意韩非入座旁边的案几。

“韩兄,还说不认识……”李思蚊子大般哼哼声,光看公孙云这眉目传情的眼神,分明就是老相好!

韩非颇有礼节地向公孙云欠身行礼,公孙云嫣然巧笑回礼,她跪坐在软垫上,一双桃花眼目不转睛凝视着韩非:“公子可出题。”

“久闻名家之‘白马非马’辩无敌手,韩非请教。”韩非入座,坐如松柏般傲然。

李思跟着韩非入座在他身侧,见对面名家弟子三人面色有变,“白马非马”之辩说,名家从未失手,韩非竟然点了这个命题,岂不是送分题?

孟玉和王仲两人也头挤在一起,积极加入学子们的讨论,那日争吵后,两人红脸一天后就又黏在一起了。

李思听着同学们的议论,心里乐着,当然是认真的,唯有严格立法才能服众。

“荀卿来了,大伙儿坐好!”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声。

学堂里安静下来,等待荀老夫子教诲。

荀老夫子今日讲的课题是有关“天论”的,这是荀子最具独特见底的思想——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地能载人,不能治人。”荀卿坐在高台上,高声道,“天道是不能干预人道的,天归天,人归人,故言天人相分不言合。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

与其迷信天的劝慰,不如利用规律主宰万物,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学子们听得很认真,李思却走神开起了小差,并不是荀老夫子的讲解不好,而是就那么些道理讲来讲去,听得累赘。

当然这个时代荀子提出这样的见底,已是很了不起,古来诸侯尊崇的都是“天命不可改”的道理。

李思学得快,很快参悟了荀子的思想,想着空暇时间应该去多多研读兵法和改革有关的书籍,她并不是“儒家遵循者”,自然希望能尽可能参透融合百家之精华。

今天的课上完之后,学子们将有两天的自由休息时间。大部分学子家离得远,也没法回家,就相约着去兰陵郡有趣的地方玩玩。

晚上,韩非在坐在寝房的书桌前看书。

“韩兄,我们明天去哪儿玩啊?”李思凑过去,双手趴在书桌上,睁大眼盯着韩非。

“玩?”韩非木讷,似乎没想过这个问题。

“是啊,光呆在学堂里看书有什么意思?有句话叫做学要学个踏实,玩要玩个痛快嘛。”李思跳起来转了个圈圈,“人生苦短,学无止境,所以不能耽误玩的时间。”

韩非静若处子,偏偏就喜欢和李思这个动如脱兔的人呆在一起:“好啊,你决定。”

李思眉头轻挑:“听我的?”

韩非轻轻点头:“恩,听你的。”

“那我想想。”李思挠了挠头,“明天我们去兰陵山逛逛,抓鱼逮野兔好不好?”

“好。”韩非爽快笑了。

李思又想了想,既然要一起玩,那人多才热闹:“不如我们明天叫上孟玉、王仲两位兄台。”

韩非应声:“甚好。”

翌日,清晨。

李思前去叫孟玉、王仲,没料吃了个闭门羹。

“去抓鱼?那是乡下人才做的事儿,不适合我这样风流倜傥的体面人。”孟玉连连摇头,好不容易有休息时间,怎么能和韩非、李思这帮男人杵在一起耽误。

孟玉早就想好了,今个儿他要去兰陵城最有名的风雪楼看佳人,当然李思这孩子年纪还小,孟玉也不打算祸害她,就没提真实原因。

王仲眯着眼开了门,听见叩门声,他和室友还在睡觉:“逮什么野兔啊,大好时光,要用来睡觉啊!”

整天上课读书好累,王仲只想美美地休息一天,对爬山做苦力不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