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们心情澎湃,万没想到他们有幸能与传说中的韩非同窗读书,个个更坚信他们来兰陵求学的选择是正确的。
韩非这个名字又一次深入刻画在李思的心里,她迫不及待想要了解此人真正才能如何惊艳。
要知道这个韩非后来可是让秦王嬴政不惜出兵十万,逼迫韩国交出来的人才。一个王为了女人而发动战争,都让世人容易想通,可嬴政为了中年的韩非而做出如此逆天之举,被后世笑称,史无前例后无来者。
李思对韩非的了解并不多,主要印象就停留在,他会是秦国丞相李斯一生最大的宿敌。
等等,这发展怎么感觉不太对劲?
韩非是李斯的同学,那么今年来求学的人应该也有未来的秦相李斯吧,可怎么越想越觉得怪异。
她是李思,字通古,与韩非同年来到兰陵,拜荀老夫子为师……李思猛吞了一口口水,脑子里闪过一个极为可怕的念头。
难道她就是秦国第一相李斯?这,不大可能吧。
李思脸色惊变,如果学子之中找不到第二个李斯,那么可能她这脑洞就不是空穴来风,她就是大名鼎鼎辅佐嬴政的秦相李斯啊。
哦,对了,李思还有印象的是,李斯害怕韩非得到秦王的赏识,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不惜设下毒计谋害韩非……
“不不不,我绝不会那样的人。”李思摇头,立马否决了自己的脑洞。
虽然之前使的离间计阴狠,可李思实则还是个善良正直的人,她对付恶人不折手段,怎能因为嫉妒而害死贤才。
与其稀里糊涂想那么多,天色也晚了,不如先睡吧,李思到外面打了盆水,洗漱后就睡了。
还未到荀老夫子招生的时间,李思这两天除了四处逛逛,见识兰陵的繁华,更有兴趣的是看看韩非的惊世之作。
李思囊中羞涩,也带多少盘缠,而这些钱是要交学费的,没空余的铜钱再买竹书。这个时代没有纸,文章都是写在竹简上。
于是李思就借了王仲手上,那几篇韩非著的文章,她带了自制的竹片,誊写了一遍这些文章。
李思的小篆写得极好,她在读书写字上挺有天赋,文章读过之后不说是过目不忘,但基本上内容意思都能理解到位,记忆到位。
从韩非的这些文章里来看,韩非现在的主张主要出自于老子:仁义、道德是靠不住的,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严明的法律来约束道德。
李思越看越是给劲,觉得韩非这些东西写得非常有道理,在儒家所提倡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基础上,韩非更深一步直接写出,人的一切动作行为都是为了利益好处。
“韩非,果然是高才。”李思读完他的文章后,不忍大赞,更期待着见见这位绝世无双的韩国公子。
读了韩非的文章后,李思的心情也变得激动了,一定要找个机会,结识韩非,若能交此挚友知己,此生无憾啊。
李思将借来的书简归还王仲,王仲惊讶于李思将这些文章都誊写了一遍,而且她的小篆竟然写得这么好,他自愧不如。
“通古贤弟,你的字写得真好。”王仲赞道。
“呵呵呵,没事儿在家就喜欢练练字。”李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