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儿……”杨氏无奈深深叹了口气,这件事李家无过,长女却无辜受累。
“爹娘无忧,能脱离恶人之手,我已无憾,从今以后愿潜心修道。”李凝淡淡道。
李俭夫妇感慨万千,奈何他们手中无权无势,唯有妥协。
李思目光深沉,在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道、名、兵、阴阳、农、杂等学派相继出现,而法家尚未成熟。所以各国皆没有完备健全的法律制度,也不注重法,天下治理混乱。
集法家之大成者是韩国公子韩非,他提出了影响深远依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对国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约束极强,对后世影响深远。
如果这个世间也有完整法律,那么善恶有报,他们全家以及这些百姓就不会遭受欺凌。
不知不觉间,李思心中有了个念头,那就是法治天下。
李思在上蔡郡度过了平凡的一年,这儿的生活很悠闲,父亲李俭俸禄不多,但养活一家子足矣。
上蔡郡的百姓们都很朴实,左邻右舍对李思也很好,但大家的日子都过得清苦,能一日三餐衣食无忧就算是小康了。
李俭时而感叹,年少时期也曾想过有所作为,但意志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慢慢消磨,他也习惯了粗茶淡饭,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杨氏不让李思学做饭养猪什么的,家里钱财不多,但她毫不吝啬地买书简给李思。拥有本尊记忆的李思,识得这些古代文字,也对古书记载充满了兴趣,尤其是与法有关的。
这日,全家人其乐融融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李俭对李思道:“儿,我与你娘商议过了,你应当求学,去外面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留在偏僻贫瘠的上蔡郡,李思注定一事无成,李俭与杨氏都看得出来李思有大智慧,不该埋没于此。夫妇二人商量了很久,他们不求李思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但也希望全家唯一的希望能有所作为,光宗耀祖。
“好啊,我听爹娘的。”李思心中莫名燃烧起熊熊烈火,她也不喜欢这样的蹉跎过日。
“可是三弟出门在外,会很辛苦的。”二姐李嫣颇为担心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不怕辛苦。”李思的梦想,是能去咸阳城,亲眼见到秦王嬴政一统天下。
李思现在的身份虽是楚国人,可她知道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秦灭六国而统一是历史板上钉钉的事儿,结束战乱对天下来说其实是好事。
上天给了她这么好的机会,总得干出点什么所以然吧,李思的野心滋润起来——做大官赚大钱,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咸阳,那儿有她最期待的明君,有她最期待的天下。
可她眼下当去哪儿求学呢?李俭、杨氏夫妇已为她选好了,兰陵有一位儒家学派的圣人——荀卿荀老夫子。
在李思的记忆里,荀子是“性恶论”的创始人,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人性生而好利焉。
荀子可也是法家代表人韩非的老师啊,李思向爹娘点头,好,就去拜荀老夫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
数日后,杨氏为李思收好了包袱,李俭摸了摸李思的头:“儿啊,学有所成,为父等你回来,我们再一起上山逮野兔。”
凝望着爹娘的期许,李思双眼一红,既然家人都对她充满期待,她一定不会辜负他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