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三这边的婚宴,和别处有些不同。一张桌子十个位置,大人算是一个,但是小孩儿要另外加凳子,并不算在人数里。就算最基础的三百块婚宴,传承了工业大锅饭的风气,菜品也都是大量且实惠的。
棉三的人来参加婚宴,也算是一场交际活动,都是一个车间一个小组里最相熟的人坐到一桌,那怕有的车间小组已经不存在了,也依旧要按照旧的关系聚会。
如果是夫妻两个都上班,甚至会把婚宴当成食堂一样,约定了中午一起来吃一顿,婆家和娘家虽然各坐一堆,但是两边重叠相熟的人也很多,有的甚至是夫妻各坐在婆家娘家的一边,有的是要奔走串动好几张桌子,和相熟的人寒暄聊天。
张大伯,大伯娘,张爷爷,张奶奶,张爸爸,张妈妈也都是分开坐的,陪着最重要的六桌亲友。
这场婚宴,新郎家的席面比新娘家差了许多,这个事情一点都瞒不住,很快有人窃窃私语,有几个没心机的甚至开始大声吆喝了。
一个打头的喊:“哎,新娘那边吃的好呀,开席每人先上一碗鱼翅。”另外一个喊:“真的是鱼翅呀?我去尝尝!”又有一个说:“老实坐着吧你们,那边有鱼翅,可这边有粉丝呀,粉丝黄瓜,来,都给你。”
男客每人是要发一包烟的,坐定了之后每桌一条。当场就拆开就发了,男客里也有大方的,拿到手之后把自己的一包拆开了大家立刻共享,新郎这边是五块钱一包的南中海。新娘那边的就是20块一盒的中华烟。
男客们交际,先递烟的多,他们也特别关注这个烟价,所以差别很大,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女客那边,桌上先放的糖果,新郎这边就是五块钱一斤的散称水果硬糖,客人可是不喜欢这个糖,吃劲儿都不大,随便拿一块儿也就算了。新娘的一边,放的是巧克力德芙掺杂怡口莲再加一些大白兔,这个是折合五十块一斤的,一上桌,就被抢光。
如今进入新世纪已经七年了,虽然客人是最普通的工人阶级,但是这些大都会的老百姓还是相当有见识的,棉三这里的子弟穿的上面亏一些,吃的是绝对不亏。
糖酒烟茶的档次价钱,如数家珍分的特别清楚。
开始还有人奇怪,压低声音问:“怎么两边差的这么多?”旁边立刻有人给他科普:“这你还不知道那?新郎这边差些是正常的,我听说呀,婚后要跟着新娘住的,就算是……”倒插门,门上女婿,卖儿子,这些词汇一个一个的都冒了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