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 25 章

那么要不要告诉陛下?

高冶一直愁到了第二日入宫。

天子已经十几岁了。太后按理应该归政了,但自从上回太后在朝中大清洗了一次之后,朝堂上也没有任何要太后还政的声音了。

高冶私下曾经偷偷的问过族中的叔父,为什么不上书请太后还政。毕竟早年太后临朝称制还能说天子年少,但天子都已经十几岁,放在平常人家里也是娶妻能担起家里的担子了,不管怎么说都不该继续占着位置了。

结果话一说出去,就被叔父敲了好几个爆栗。叔父下手是真用了力气的,痛的他抱住头吱哇乱叫。

高冶记得叔父把周围所有人都遣开了。

“老马恋栈,太后临朝称制十年,怎么可能说还政就还政。就算是亲生母子说不定都会因此反目,何况太后和天子还不是!”

“可是……”高冶迟疑开口,“这不名不正言不顺么……”

叔父看他的眼神活似在看个傻子,“所以太后才会忌讳朝臣在她面前提起归政的事。就算是陛下也要偷偷联合朝臣,更何况别人。”

“权柄在手,怎会交于他人!陛下如果和太后硬碰硬,恐怕到时候就事情大了。你虽然自小伴随天子,但是也要明白保全自己更重要,切忌掺和到他们母子争权的事里。我们渤海高氏只忠于家族,至于朝堂上坐的是谁,是男是女,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区别。”

高冶步入式乾殿的时候,见到天子正和度支尚书其下四曹的官员在说春汛的事。

“入春以来,冀州等地降雨甚多,农田多有淹没。”元茂把手里的公文放到一边,“就算再如何治理及时,春耕恐怕也要耽误了。”

“春耕耽误,一年的收成也会付之流水。”

春耕关系到一年的粮食,如果春耕来不及,接下来这一年颗粒无收,就要起饥荒。饥荒常见,死多少人朝廷都已经司空见惯。但饥荒里庶民们尤其是农户,如果卖儿卖女都不能活下来,就会向其他州县逃荒。若是活不下去了,有个人振臂一呼,集结起来闹事打劫大户和官仓,那才是令朝廷头疼的事。

不过最可能的情况,逃难的流民为了求得生存,投靠在当地豪强大族,成为隐户。朝廷再没办法收到这部分流失人口的税赋。

“从官仓里调粮去救济,”元茂道。

度支尚书面露为难,“陛下,国库开支吃紧,尤其边关用费粮草等耗费颇多。恐怕……”

“宋国新帝登基,想要树立威望,已经屯兵淮水之南。看着善者不来。的确是要提防。”

“从尚未遭灾的郡县调集粮草去冀州。”

度支尚书迟疑了小会,“陛下,此事太后可知晓?”

坐在御座上的少年天子看过来,眼角含笑,“这些事,朕也做不了主?”

言辞带笑,面含春风。不见一丝半点的疾言厉色。度支尚书和四曹的官员们汗出如浆。

天子倒是没有为难他们,“朕会和太后说的,诸公也回去吧。”

度支尚书这才领着自己手下属官出来,出来的时候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没料到一头撞见高冶。

高冶对度支尚书拱

手行礼,度支尚书颇有些尴尬,加快步子离开了。

高冶提了十二分的小心,殿内的天子也没有任何的怒色。高冶抬看了眼,没瞧见天子有什么怒容。

“陛下。”

“你来了?”

天子看他。

高冶点头,他等了小会,见到天子没有发脾气,犹豫着要不要把那天见到白悦悦和长乐王的事说出来。

高冶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他开口,“陛下好久没有召见白家三娘了。”

元茂的手微顿,他的确是有段日子没有见到了。

平日见面,都是太后把他叫到长信宫,接下来她的去留就是他决定。上回将她送出宫之后,元茂就没见过她了,准确说是太后再没有召她入宫过。

事后他想了下,估摸是他无故送人出宫,太后以为他厌了她。

他那时将人送出宫,没想到竟然会有这么个结果。

心里暗暗的有些后悔。只是不表露在脸上。

“朕召她做什么?”元茂问,他示意高冶去看手边的公文。

“光是这些,朕每日里挑灯都不一定看的完,哪里还有心思去顾她?”

高冶张了张嘴,那怎么还叫他盯着人家姑娘?

这话在喉咙里滚了一圈,没敢说出来。

“你问这个做什么?”

元茂道。

高冶低头,嘴角牵出点笑,“就是以前经常见到那位小娘子陪伴在陛下左右,这段时日都没有见到,所以有些奇怪。”

他决定不把那两位的事儿告诉天子了。别说他也不知道这两个到底有没有什么。倘若要是没有,长乐王可不是什么闲散宗室,得罪了他,又不能把他怎么样的话。回头倒霉的就是自己家了。

见到天子对那位白三娘看上去不怎么在乎。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天子明明不在乎,还叫他盯着,反正还是别说了吧。

“她是不是又出什么事了?”

正当高冶准备着找个借口退下,听到天子来了这么一句。

天子说着,抬头看他。

高冶最怕天子的注视,在那双眼睛下,不管自己有什么事,都暴露无遗。

“这倒是没听说。”高冶被天子盯得浑身发颤,马上改口,“听说是三娘子最近得了些风寒,但连着两三日都往外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