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德里格斯的球拍甚至尚未真正地撞击到小球时!站在球台另一端的安吉洛·比安奇就动了!!
于是!在那一瞬间!那是重叠在一起的、由两个不同的人所共同发出的声响!
——球台这端的罗德里格斯在变位后站稳了脚步,舒展开了预备拉球的姿势!
——球台那端的安吉洛·比安奇则在同一时间行动了起来!迅速地滑步向右!
砰!!——罗德里格斯的球拍撞击上小球!
擦!!——安吉洛·比安奇的球鞋擦过地板、继而再次停住!
这两件事是同时发生的,这两下声响融合为了一个奇异的整体!进而——
当罗德里格斯拉球完毕!当那颗白色的小球带上了狂暴的旋转与力量飞过了球网、向着安吉洛·比安奇的半台冲去之时——
白色的小球就像是自投罗网的失明者!简直是在无比精准地飞向了安吉洛·比安奇所在的位置!
嘶——
苏舟在这一瞬间忘却了呼吸,如果不是很清楚这是超重量级的年终巡回总决赛的半决赛,单看这一个球,他险些都要以为这是意大利与西班牙的友谊赛………不,是一场“表演赛”,罗德里格斯是在有意地给安吉洛·比安奇喂球了!!
然而这并不是喂球。
可是这等同于喂球。
而“喂球”的下场——
自然就是这“喂”的无比舒服的一球,被安吉洛·比安奇轻松笑纳!
砰!!
连滑步也无需再滑!连调整也无需调整!甚至连作为第一起步点的拉球姿势也无需再特地摆出——
在白色的小球飞过球网上方的那一瞬间!安吉洛·比安奇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只等着小球飞来他的面前!
所以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便是那般的水到渠成!乃至是到了理所当然的地步。
而苏舟的大脑思维也在极为迅速地同步活跃着。
就像是每一个球员都会经历从教练送球的静态击球练习、到全台灵活的动态击球练习,在练习的终点——在舍去了定点喂球的实战比赛里,要是球员无法得到这一球的胜利,笼统的概括一下,无非也就只有两个要素。
1:对方的回球质量太高、旋转太强,即使我的接球姿势很舒服,却也无法成功地回击这一球。
然而这样的问题——无法在位置舒服的情况下回击对方的高质量弧圈——对于身为世界第二的安吉洛·比安奇来说,等同于不存在。
那么另一种情况呢?
——对方的拉球质量虽然没有出色到让自己难以回击的地步,但是基于极快的对攻节奏、极强的比赛频率、或者是因为在比赛的末期造成的体力欠缺……
总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我本应可以质量极高地将这一球拉回去,但是我的脚步慢了、动作变形了、手臂乏力了、回球的位置并不是最舒服的击球点……
而这种情况,对于已经提早一步来到了最佳的击球位置的安吉洛·比安奇、在这个比赛不过是刚刚开始的时间点里,同样是不存在的。
所以这就变得很棘手了。
苏舟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看着电视里的意大利男人以一种果断自如又攻击性极强的姿态将小球拉回,而乒乓球的飞行方向与落点——
身为落点大师的粥不过看了一眼,在电视里的小球刚刚飞过球网、尚未真正落台时,苏舟就敏锐地判断出,那绝对是一个会让罗德里格斯接的非常不顺手的落点。
毕竟,如果站在罗德里格斯对面的那名球员是他,只要条件允许——也就是他能将这一球打回去、质量偏高地打回去——那么安吉洛在此时选择的这个回击点,便也是他会选择的回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