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的确是很绝望的。场中,在邀请函中位列第三位的选手vs位列十五名的选手,这样的实力差距,足够让人感到绝望了。
而对于身处解说席的苏舟而言,视角、情感、场中的两名球员………所有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而这个“新奇之最”,当然就是菲克霍夫曼这名球员。
迄今为止,苏舟甚至都在慕尼黑训练基地中和本诺伊曼交过手,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和菲克霍夫曼对上过,哪怕只是在私下里来上一场一局定胜负的切磋赛。
不过
在苏舟第二次去慕尼黑的时候,在那个让苏舟和罗德里格斯纷纷兴致缺缺的双打之夜,他倒是和菲克霍夫曼组成了一对双打搭档,和奥古斯特尤利安的双打组合来上了好几发,又因为奥古斯特与尤利安的搭档组合始终未败,所以,在争上游的规则中,他和菲克的搭档组合从来没有和罗德里格斯与本的车祸组合遇上过。
当然,这种闹玩般的私下赛事、而且还是抽签组合的双打赛事,是根本看不出任何实力来的。
除此之外……
先前,苏舟一般是“即将遇上哪位对手,便开始全面地研究哪位对手”;而在身负解说一职的如今,他依旧是把他以往的作风照旧重搬,也就是“有哪十六位选手收到邀请函,那么他就要仔细研究哪十六位对手”。
换句话说,尽管早已知道了“左撇子”与“直板”这两大特点,但是,直到距今为止的大半个月前,那才是苏舟第一次认真地观看起了菲克霍夫曼的单打比赛。
此刻,尽管因为与对手之间的实力差距,让场中的一板又一板显得略显和缓,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双方的渐入佳境、荷兰选手罗斯马尔的咬牙狠追………场中的局势正在渐渐地与苏舟脑中的画面片段逐一重合。
砰!!
落点位于远台…!菲克向后撤步,左臂弯起,敌方拉了个正手大直线,对于他这个左撇子而言,便恰好是落在了可以让他正手击球的位置!
砰擦!!
中心下沉,双膝弯曲,手腕的倾斜弧度与胳膊肘下落的位置,与球把更长的横板握拍法的处理方式略有不同,如果说横板拉球时,小臂的正面是完全朝外,那么,由于握拍方式的不同,在使用球把更短的直板拉球时,菲克的小臂正面则是面向他自己,也就是面向里侧…!
这里,就要先说说直板与横板的区别了。
众所周知,乒乓球的球板不过两种,也就是直板和横板,要是用着最最通俗易懂的话来说,人手所握住的那一部分木板更长的就是横板,木板更短的就是直板。
与此同时,由于很多人时常分不清直板与横板他们只知道乒乓球的球把有一长一短两种,却总是会在一一对应时,将两者的专业称谓混淆因此,在业余界,为了方便记忆,乒乓球的爱好者们通常把“更短的直板称之为小把”、“更长的横板称之为大把”,当然,也有一些更为直白的称呼,比如说是“长把”与“短把”。
直板与横板,小把与大把,短把与长把,这两种球板的握拍方式截然不同。
握住球拍时,更短的直板是使用大拇指以及食指将球把圈住,位于球拍的一面,而其他的三根手指则是齐齐的蜷起并拢,并没有握住球把本身,而是抵在球拍的另一面,换句话说,直板的球把末端,是完全脱离于球员的手掌的,这让球员的手腕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至于球把更长的横板,则是五根手指并用,以中指、无名指、小拇指握住球把,再用大拇指与食指分别抵住、固定在球拍的正反两面,换句话说,也就是食指位于球拍的正面,其他四根手指都位于球拍的反面,整柄球把都被球员的手掌覆盖其下、与手掌紧密相贴,看起来,就像是比了一个“手枪射击”的姿势。
球把的长短不同,决定了握住球拍的手势不同,也就导致了击球时的感觉不同。
如果说哪一种握法在打球时才会更为的顺畅自然又畅快淋漓,那么,当然是球把更长的横板。
是的,很多尝试握拍的人,对于直板的印象就是“拿球拍的感觉很别扭”。
先说横板,在拉球之时,对于球把更长的横板选手而言,他们的拉球动作是那么的顺水推舟、顺流而行,他们不过是顺理成章的将撤开九十多度的手臂自然收拢,便做可以做出一个又一个的痛快而果断的正手拉球的漂亮动作;
而直板却不比横板,对于球把更短的直板选手而言,除去将球拍竖立前推的“推攻”是一种做起来非常“舒服”的击球动作外“推攻”,这是一种横板并不具备的、只有直板才可以打出的击球动作,也就是让自身的手腕外翻、手心朝外,代表正面的正手胶皮几乎与球台呈现出九十度的直角,然后对着来球向前送出小臂、同时也送出球拍,就是那么的轻轻一推………是的,只是轻轻一推,这种击球动作所回击的球,通常不具有太大的杀伤力,多用于私下场合的基础对练,到了真正的高水平较量中,直板推攻通常鲜少出现,因为这种击球所打出的球是完全不转的,在职业的赛场上,不转的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而除此之外的,便是同横板的正反手一般的、属于直板的正手击拉球、与反手击拉球了。
在使用直板击球、拉球的时候,我的手腕和手臂就像是转着的,非常别扭,感觉不太舒服,怎么使也使不上力气。
这样的感受,几乎是所有初学直板的小球员的共识。
同样的正手与反手动作,无论是普通的击球还是更加富有攻击性的拉球,当最初开始练球、尚未将所有的击球动作都转变为根本无需思考的身体本能外,所有的小球员都会发自内心的觉得,直板的打球姿势实在是太别扭了,就是在强行的扭着手腕,然后在手腕拧着、并不那么舒服的基础动作下,再开始练习更加让人觉得别扭的反手与正手击球。
这并非是贬低直板握拍法,而是这确实就是铁打的事实,因为比起横板握拍法的手腕与手臂自然向外,直板握拍法的手腕与手臂确实是微微内拧的。
那么,既然直板握拍的感觉这么别扭,为什么还会有人用?
因、为、直、板、更、为、灵、活。
直拍永远是特长突出但是全面性差一点曾经有一位职业乒坛中的直板大佬如此说过。
如上所说,直板与横板的差别,无非就是球把的长短不同,球把的长短导致了握拍方式的不同,握拍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手腕灵活度的不同。
对于直板而言,因为握拍方式的原因,球员的手指是直接顶拍的,球员可以把五只手指全部用上;而横板则是只能使用两根,所以
当向大众球迷卖安利时,直板球员可以这样说
选择直板,你的手腕手指就可以变得灵敏度高、极为灵活,你可以拥有数套灵活多变的打法,你可以非常轻易地去控制小球,尤其是对台内小球的处理可以变得极为细腻,也就是说,对于挑、撇、晃接、摆短等的处理,我们直板球员通常都会占据上风,近台作战能力非常棒;与此同时,由于手腕的灵活性,当我们做出正手拉球的动作时,我们时常可以利用手腕的小动作去进行变线这是不得不将手腕近乎抵在球把底部的横板较为难以做到的;并且,乒乓球可是一种以秒钟为单位的运动啊,直板与横板的球把长度差了那么一截,那么,在遇到追身球的时候,直板也就比横板更加的容易贴近身体换句话说,直板球拍与身体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更近,方便于我们去应付处理近身球呢!
而那种“别扭”的感觉,主要也正是因为这种远超乎长把横板的灵活性;而这种灵活性是怎么来的?偏偏就是因为球把完全脱离在球员的掌心之外;而怎么才能让球把不与掌心相贴合?也就是需要那种大拇指与食指圈住球把、手腕与手臂内翻倾斜的别扭的握拍手法了。
并且,什么叫直板球员更善于处理台内小球?这是一种更为专业的说法,若是用人人都能听懂的大白话来说,那就是
直板这种握拍方式!那种横板拍马也赶不上的灵活度!对于“旋转”简直是有着超强的天然加成啊!!!
举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
想要打出在半途唐突转弯、其拐弯角度近乎达到横向七十度超转回球,对于横板球员来说,是比较难的,但是对于直板球员来说呢?
只需要对转小球,猛一收臂或者翻臂,再把握角度,狠狠的内翻或外翻手腕就好了。
换句话说,对于直板球员来说,这是完全不需要起立的常规操作,因为他们那只完全释放、不与球把相贴、无比灵活的手腕,给了他们极大的天然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