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怒江大桥

尤其是第三条,处罚挺怪的。

车辆排队很长,当然,就现场情况了解,没有超速的情况存在,而偷偷拍照什么的,吴天他们就不知道了。

“天哥,看到怒江大桥,我就想起五十年代修318的那份艰辛。

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也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我知道,这条路,仍然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坐在旁边的郑娇娇侧身看着吴天说。

“嗯,娇娇妹妹对这段历史很有研究”?

吴天也笑着测过身子看着郑娇娇。

“是啊,我以前听我爷爷说过,60年前,刚刚解放几个月的华夏面临着两大任务,东边是抗美援朝,西边是大军进藏。

“西南军区某军32岁的军长奉命率领部队进藏,上级要求‘大军进藏,不吃地方’,怎么办呢?

要落实上级提出的‘进军藏区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的指示,需要修一条通往萨城的路成了进军藏区的中心工作。

修筑康藏公路成了当时华夏的第一号国家工程。

“这条公路的修筑,震惊中外,被誉为是发生在世界屋脊上和人类公路史上的奇迹。

“为了修路,操枪用炮的某军官兵拿起了大锤钢钎,步兵当了工兵。

“为了修路,官兵们白天饿着肚子在气温零下30度、海拔4000米的地方施工,晚上一部分人连夜修补工具,锻造大锤和钢钎,还要有人去打猎、挖野菜来为大家充饥。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康藏公路一米一米地延长,最终将公路从原西康省的省会雅城修筑到了萨城”。

郑娇娇讲起了当时的那段艰难修路的历史。

“嗯,确实很辛苦的,很多年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这条路上”。

吴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郑娇娇讲的故事感染了吴天。

“是啊,确实是付出了太大牺牲。

怒江段的路要从悬崖峭壁的半腰通过,官兵们每天都要爬上4000多米的山顶,从山顶上放下几十米长的绳索,在石崖上挂起密密麻麻绳索搭成的软梯,在石崖的半腰上悬空打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