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也很为难,参孙悦的折子很多,不过一方面他本身舍不得真处理他,另一方面,给他求情的人其实也不少,毕竟之前几年孙悦功劳实在太大,这次跋扈行径也是事出有因,在加上他一向的形象都挺光伟正的,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之类的神格加持,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主张给他个机会的。
年轻人么,有时候为了爱情难免做出一些二愣子的事,可以理解么,谁还没年轻过呢?当然,这些求情的折子里少说得有一半是图了卖好的心思,毕竟孙悦实在是太年轻了,只要不死,十年后人家也才不到三十,谁敢惹这么个主?
所谓欺老不欺少,说的就是如此,王彦超毕竟是快七十的人了,跟赵匡胤又有一点小过节,满朝文武中真正铁了心帮他的人,说真的并不多,连参孙悦的那些人,也没几个主张明正典刑的,反而大多都主张小惩大诫。
不知不觉间,他居然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除了赵普和赵光义之外,这天底下有资格跟他硬怼的人已经没几个了,再加上孙春明本身也已经成为了帝国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父子俩简直越来越像是一对庞然大物。
赵匡胤无奈地笑骂道:“这臭小子,一年到头不折腾点幺蛾子出来他好像都难受。”
说着,赵匡胤大笔一挥,就撸掉了孙悦的全部官身,命他在家待罪反省。
这结果跟世人预料的也差不多,没什么稀奇,估摸着孙悦自己心里也会有数,反省么,多大点事儿啊,反正只要圣心不失,又有本事有威望,啥时候启用都一样,天底下毕竟还是有南唐和契丹的么,估摸着朝廷也舍不得不用他,反正他现在这小日子跟闲职也差不多少。
孙悦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甚至连一点情绪起伏都没有,依然跟慕容嫣腻腻歪歪的过小日子。
但是,本以为这点破事儿这样就可以算是尘埃落定了,可冷不丁的,朝堂上突然就刮起了一阵倒孙的风。孙春明的孙。
孙悦这事的起因也是因为洛阳大火并么,一场乱战之后死了好几百人,这无论放哪都是重大治安事件啊,再加上孙悦这档子事,扣他个教子不严的帽子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