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经济问题,韩重赟也就说不上什么话了,只好梗着脖子地道:“反正,这马我必须得要,军中必须得要。”然后,他就站回去不搭理赵光义了。
不过韩重赟说不上来,不代表别人也说不上来,就见赵普站出来道:“官家,二大王,臣可以代表枢密院表个态,二十万战马没有草吃,臣就把人吃的豆子给它们吃,哪怕是砸锅卖铁,哪怕是将士们自己不吃,也绝不会饿着这些宝贝战马。”
“再说延续性的问题,孙悦的折子上说的很清楚也很明白,党项建城,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跟他们一起经略河西走廊,只要河西走廊通了,来自西域的顶级战马就会源源不断,我大宋甚至可以恢复汉唐雄风。”
赵光义冷笑道:“河西走廊?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那孙悦年少轻狂,赵枢密怎的也想的如此美好,这其中有多少的困难,多少的不确定,万一哪个槛迈不过去怎么办?”
赵普笑道:“真要是攻略不出来,其实也没什么,定难五州建那么多的城,并不完全是军城,更是商城,他们住在草原上饮风吃雪,所需要的只是茶、布、铁等必需品,可若是住在城里面,那需要的可就多了,卖不了水泥,还卖不了柴米油盐么,只要商贸不绝,这马就不会绝,至于日后龌龊,我也同意韩将军的意思,二大王,您没打过仗,这党项人建了城,其实打起来比他们不建城要容易的多,官家,您才是我大宋第一神将,想来这其中道理,您一定是比谁都明白的。”
赵匡胤闻言也不由点头道:“二弟啊,确实是如此,党项那边用不着去考虑,军事上他们就是修个长城出来对我来大宋来说也跟纸没什么区别,此事只考虑其他方面就好。”
闻言,赵光义的脸忍不住又黑了几分。赵匡胤这话就相当于给这事儿定了性,他再去争辩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不过他脸黑,不是因为他这次吵架输了,而是这次吵架又将他最大的弱点赤果果的暴露了出来:他,没打过仗。
一个月后,开封。
从秦州快马送过来的一封折子,犹如平静的湖面上砸下了一座山,激起千层浪。
孙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几乎亲自见了每一个党项人的实权人物,共谈出来马屁二十一万这样一个可怕的数字出来,分两年内还清,直接就将满朝文武给吓傻了。
当然,折子是以赵光美的名义写的,功劳也全都推到了赵光美的身上,但满朝文武只要智商大于六岁都能明白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按照一人三马的比例去建骑军的话,这就相当于是七万的骑兵部队了,要知道此时的大宋禁军也就是十五万人左右,而且按照新军的构想,这十五万人很可能只会越来越少,淘老汰弱之后将二流部队放到洛阳去与之呼应。
也就是说如果这二十万的马全都给禁军用的话,朝廷禁军的战斗力不说直接翻倍也少说要往上涨三成,以后再跟契丹打也就不用这么被动了。
可问题是这些马并不是白白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用水泥换的,甚至光出水泥还不行,甚至还需要大宋直接出施工队帮他们修路修城,水泥这东西在大宋也是稀罕物啊,甚至到现在为止真正用水泥修筑的城池也只有洛阳开封以及符彦卿的雄州而已,用这么大笔的水泥给异族去修,这不是脑子进水了么?
当然了,孙悦谈的时候是以孙家嫡子的身份,也就是以一个商人的身份谈的,但这么大的一笔生意,不管哪个时代肯定都不会真的是什么商业活动,所以针对同意和不同意这两个选项,朝廷又吵起来了,甚至于吵的很是厉害。
为此,赵匡胤不由头痛不已,这个孙悦啊,怎么总能搞出事情来呢?放他去秦州是筹备伐蜀的,怎么稀里糊涂的跟党项较上劲了。
“二弟,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