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上元夜

指甲盖那么大的角银子,扔出来找不开,居然就不用找了,不大会的功夫居然卖出了平时一天的营业额,笑得他都看得见后槽牙了。

与此同时,朱雀门缓缓打开,百余个骑兵,拥着一辆八匹骏马拉着的马车缓缓的走了出来。

“大兄,天下初定,若是非要游玩,不妨多带一些护卫吧。”

车上之人笑道:“天下虽定,但百姓心中不定啊,大过年的,街面上冷冷清清,这是对咱家不放心啊,今日出宫,就是要与民同乐,让百姓看看,我赵匡胤和郭威是不同的,若多带护卫,排场摆足,老百姓还怎么过节,就这样吧。”

“大兄,你现在是官家了,得说朕。”

“哦,哈哈,朕意已决,二弟不用再劝了。”

一路上,人们见了天子自然要下跪行礼,赵匡胤全都制止道:“今日,我就是来逛街的,你们要过节,我也得过节啊,该什么样,就什么样,不用顾忌我。”

赵匡胤还是不习惯说朕,众百姓看见赵匡胤笑容可掬的样子,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回了肚子里,车队走的很慢,众人见赵匡胤真的完全没有架子,居然真的该干啥干啥了。

要说这赵匡胤,别的本事不提,至少这人格魅力上来说,翻遍史书几乎没有能跟他比肩的,以前没当皇帝的时候,一向是以亲民形象出现的,毕竟他也流浪过的,饿急眼的时候还偷偷去人家的菜地里啃过生白菜,自然没有什么架子,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大官。

因为所得俸禄和赏赐全都捐给了将士们的遗孀遗孤,所以他的太尉府也是所有高官中最简陋的,仆人也没有几个,有点闲钱也都请了兄弟们喝酒了,所以平日里从来都是自己上街买东西的,加上为人豪爽风趣,其实在百姓心中的评价是很高很高的。

之所以这么多天提心吊胆,无非是被十年前郭威那一场给吓怕了罢了,此时赵匡胤笑呵呵的一出来,百姓们一看,赵大黑子好像还是原来那个赵大黑子,马上这民心就定下来了,赵匡胤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毕竟后周总共也就十年,郭威还屠过城,有几个能怀念前朝的?

车队缓缓的走,突然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赵匡胤问道:“恁啥咧?”

“官家,前面有个卖汤饼的摊子,四周围的人实在太多,好像都是看热闹的,要不要清一清路?”

“汤饼?我还以为是干杂耍的呢,卖汤饼有啥好看的?走,咱也去看看。”

宋初时,达官贵人都是吃三顿饭的,而平民百姓却是两顿甚至一顿,因此忙完了早上的一阵之后,父子俩的生意便停了下来,孙悦在开心的数着小钱钱。

“一贯、两贯、三贯、爹,咱们一早上居然卖了四贯还多一些,去掉成本净赚也有将近四贯了。”

孙春明倒是冷静一些,“乡亲们没见过这样的面条,一时新鲜,所以都买了一点,明天就不会这么多了,毕竟十文钱一碗面条,已经超过这些苦哈哈的承受能力了。”

“这倒也是,要我说咱爷俩就不应该在南城窝着,北城才是咱父子俩大展宏图的地方。”

孙春明笑道:“北城的公卿满地走,贵人不如狗,咱这种无根无底的平头百姓去了还不让人欺负死?再说北城的宅子多贵啊。”

“这倒也是,对了爸,咱现在也算有钱了吧,昨天那女尸还贡献了一袋金豆呢,少说也值几百贯吧。”

“你想干啥?”

“爹,青楼啊!好容易穿越一回,还是青楼文化最发达的北宋,您就不想去见识见识?”

“滚!收拾收拾,说相声了。”

“不是吧爹,累死啊,不用这么拼吧,咱已经不是那么缺钱了。”

“你懂个屁,穿越一场,咱爷俩有一千年的见识和眼光,还有一点理工科的技术,你就图做点小生意不成?北宋可是文人的天下,你以前学习就好,加上现在年龄又小,正是读书的好时候,等将来赵二当了皇帝,你去考那一科青云榜,到时候你爹还指着你吃香的喝辣的呢,就咱这点钱,吃点啥喝点啥倒是够,可够你读书的么?不经过系统的学习,你顶多也就能做两首诗词,写得了文章么?你爹我毕业三十多年了,再想学习是扯淡了,这点希望全都在你身上了。”

孙悦闻言不由愣了一下。

记得小时候,全国经济条件都不算太好,有一次孙春明发了奖金,吃苍蝇馆子,他很兴奋的点了一份砂锅,而孙春明则只吃一碗过水面条,当时孙悦问,既然有钱了,为什么不吃好一点?

孙春明只是笑着说,钱要攒着给他上大学。

那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后来孙悦再问起的时候孙春明也已经忘了,但从那以后,孙悦学习的时候一刻也不敢懈怠。